第10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策略,其實就是針對那些豪強地主們的,尤其是舊貴族豪強們。因為跟隨皇帝的新貴們,都有爵位官階,他們的擁田額大大提升了。

  可過去的舊貴族豪強,就算有族人出仕任職,有官階或爵位,可畢竟一個大家族,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積累那是擁有大量田地的,僅憑現有的這點官階爵位是達不到這麼龐大的擁田額的。

  超額的怎麼辦?

  官府買回和置換,超出額度的三分之一,由官府出錢買回,另三分之一,由官府授給他們勛官,這樣也算是給他們的一些安撫,剩下的三分之一超額的,則以關外或邊疆之地置換,以一比二的比例給他們置換。

  通過這樣的手段,把中原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加以緩解。

  不過這樣做,是很大風險的,畢竟這些地方上的士族豪強地主們,個個都不是等閒之輩。

  可羅成卻依然還是這樣做了,他的底氣在於,公田令並不會危害到跟隨他的功臣將士們的利益,有功勳將士們支持,又有百姓擁護,那麼舊貴族和地方豪強的反對,羅成也並不是很懼怕。

  正因此,他也是堅持已見,大力推行公田令。

  這條旨意頒下後,地方上確實很沸騰,也有人要做亂,但他們剛有動作,就被駐於各地的大將們率兵彈壓了。

  對付這些人,羅成相當狠辣果決。

  抄沒所有的宅第田財充公,將這些做亂的家族連根拔起,全都流放關外為屯民。

  這般雷霆手段之下,雖然其它的豪強地主們還是很不滿,可卻也得惦量惦量自己的本事,沒有那個本事造反,就只能服從。

  「難道皇帝就不怕隱患?萬一戰事起來,這些人到時通敵叛亂呢?」

  「吾皇說過,他們不會有這個機會的!」

  李密不知道羅成為什麼這麼自信,但現在看來,山東確實很熱鬧,也可以說他的冒險之舉,或許是成功的,也許還有隱患,可起碼現在是已經見到收益了。

  「皇帝果然大魄力,不得不服。冒險得罪這麼多舊貴族士族豪強地主,卻只為給更多百姓均田授地。」李密自忖,自己似乎是沒有這份魄力的。

  畢竟這土地限額令,其實不僅現在威害到那些舊貴族豪強,其實也是潛在危害如今的新貴功勳們,可皇帝還是這樣做了。

  過去山東之地,七成土歸掌握在那大約一成的貴族豪強手裡,而如今在羅成的這連番動作之下上,趁著現在特殊的局勢,他作為開國之君,是最缺少掣肘之時,大刀闊斧改革,推出這限田令,一邊是回購,一邊是置換,一邊又是換勛官,多管齊下。

  第814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現如今據這位官員所說,山東之地,是一分軍屯,一分官莊,然後是兩分士族豪強私田,六分百姓均田。

  土地份額性質完全改變了,再加上這和糴令的糧食統購,山東的糧基本上掌握在了官府手裡,百姓也通過均田,大量轉變為有產的自耕農,為大秦交兩稅賣糧食之餘,還能得個溫飽。

  大量的百姓有產了,溫飽了,這山東自然也就安穩了。

  那些舊士族豪強雖然心中不滿,可地方安穩,百姓安心,他們雖有不滿,可也無法發作。

  他們雖是火種,可百姓這些柴火,如果都沾滿皇帝雨露,又如何燃燒的起來呢。

  在東萊港的時候,李密看到許多鹽船。

  「過去無工商之稅,鹽礦等也不禁私人,鹽價不高,如今這鹽有鹽稅,茶有茶稅,一斤鹽能值一斗米,這豈不是相當於變相的給百姓都征了筆人頭稅?百姓豈無怨言?」

  李密敏感的看清了這個鹽專稅的本質。

  大秦實行鹽稅,是以票引制。鹽是任由商民煮鹽曬鹽、販賣交易,但是制和賣是分開的,制出來的鹽需要在朝廷這裡登記,所有的鹽要統一賣給官府專門的鹽衙門,不得私賣。

  而商人要販運鹽,必須得從官府的鹽衙門買,而且買的時候,就得先交稅再拿稅,你買一斤鹽,就得連鹽價加鹽稅一起交了,然後取得鹽引。

  有這鹽引,才能運輸販買,否則就是販運私鹽罪,罪極重,販一斗私鹽就要流放邊疆屯田,販一石私鹽,那就是發賣為奴的下場。

  雖說鹽稅也不算高,就是按鹽價加征一成,十一之稅。

  但商人最終還是會把這稅轉嫁到鹽價之上,所以最終百姓承擔著這加征的鹽稅,鹽不像是茶和酒之類的,屬於可有可無的消費品,鹽是必需品。

  這樣一來,鹽稅實際就等於人頭稅。

  在開皇時,鹽價是很低的,較好的鹽一斗才十文錢,而那時,京師米價一斗要十五文。鹽還沒有米價高,而這幾年天下動盪,鹽的生產和運輸受到影響,鹽價本身確實也漲了,但現在東萊這樣的安定繁華之地,鹽價都是斗米斤鹽。

  東萊港的米價多少?一斗米二十文。

  這個價格非常驚人,畢竟洛陽城中的米價都賣到八萬錢一石了,雖說這是圍城時的特例,可其它地方,米價也是動不動以百文一鬥起的。

  東萊的糧價安穩,還是在於羅成的糧食政策,地方安穩,糧食產量得到了保證,然後是和糴統購政策,再加上禁糧食私人收購和外流政策,使得不管外面糧食價格如何跌漲,安東這塊卻是向來平穩。

  斗米斤鹽,二十文一斤的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