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跟開皇年間,十文錢一斗的鹽相比,價格相差十幾倍,但若跟其它郡縣比,似乎還便宜。但其它郡縣鹽和米的比價卻沒這麼誇張的。

  「任何政策,總是有利有弊的,但總的來說,鹽稅還是利大於弊的。」

  大秦鹽政,實行民采官收商運商賣制度,如今在遼東和山東、淮南、范陽等地設立了十個鹽監,一年的鹽稅,就高達一百多萬貫。

  這可是筆巨款,畢竟這筆錢相當於大業朝時起碼幾十郡的收入了。畢竟隋朝的稅制太簡單了,無工商之稅,僅是收租調,僅以土地產出收租,還收的實物租。

  「一百多萬貫?」

  李密眼睛都瞪大了。

  開皇號稱盛世,可開皇時地方官員連俸和祿都沒有,他們的收入靠什麼?靠朝廷給他們在地方上劃分的職田收租為祿,靠公廨錢放貸收息為俸。

  而羅成僅靠個鹽稅,居然一年就有一百多萬貫,而且更驚人之處在於,羅成現在才占了幾道之地啊。

  若是他統一了天下,按此之法,那鹽稅一年豈不得四五百萬貫之多?

  那茶酒稅呢?

  怪不得羅成兵精將猛,器械精良,麾下那般能戰,原來這傢伙還這麼會撈錢啊。

  聽說秦軍作戰極為兇猛,皆因賞賜豐厚,秦軍軍紀良好,從不擄掠百姓,看來,那是因為羅成手裡有錢啊,否則沒錢賞賜,士卒如何肯戰,如何不劫掠?

  羅成打下一地,迅速就恢復安定,田地產出,稅賦充足,足夠供軍。

  而李密在河南打了三年,滎陽洛陽等地,甚至打成了廢墟鬼域,大片的良田全都成了荒地,看來自己的失敗確實也是有原因的。

  不過他心裡還是不太肯服氣的,認為羅成一介武夫,安有如此定國安邦之策?定是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的功勞,那些士族官宦之弟的本事還是有的,羨慕羅成居然有這麼好運氣,能招攬到這麼多人才為已用。

  可惜自己被迫靠一群賊匪起家,身上染了匪名,始終難得那些士族官宦之弟的投奔,麾下無人可用,才有今日之敗啊。

  我李密非不如羅成,實是羅成運氣太好,能得那麼多人相助,而我李密運氣太差,只能藉助一群賊匪起事,最終卻還是敗在那些賊匪手裡。

  該死的賊匪!

  在東萊港登上了巨大的樓船,前往旅順。

  藍天下的碧波之上,同行的船只有好多條,組成了一支船隊。

  李密站在甲板上,看到同行的船隊裡,許多船上都是載著移民關外的中原百姓,這些人據說都是戰火中受害,不得以逃離家鄉的客戶,有些人接受了大秦官員們的勸說,決定放棄中原的一切,前往關外均田授地,在那裡,他們能得到更高的田額,分得更多的田地,也更遠離中原的戰火與是非。

  經過一座島嶼時,李密看到有一支船隊從遼東過來。

  「那是運奴船,這一支船隊,大約運了五千個高句麗奴。」

  每天都有運奴船從遼東過來,玄菟郡的高句麗人叛亂還未完全平定,樂浪和帶方郡的高句麗人又鬧起來了,皇帝已經下了滅高句麗令,要將所有高句麗人都捕為奴隸,運往中原販賣,讓關外之地上,再無一個能反抗大秦的自由高句麗人。

  第815章 魏王掛帥

  范陽。

  軍都關。

  折衝郎將李玄霸進來稟報,「旅順那邊飛鴿來信,說李密已經到了旅順港。」

  正在看著地圖的羅成聞言,「已經到旅順了嗎,那就再派船送他來范陽吧。」

  「陛下,李密此人走投無路之下歸附,只怕未必是真心,不如就把他留在遼東,何必讓他來范陽呢?」

  「河南山南之地,李密還有許多舊部,也還有十來郡的地盤,他還有些用的。只要李密肯真心歸附朝廷,便是授他個爵位也無妨。」

  對於李密,羅成也沒有什麼殺心。

  「召封舍人。」

  中書舍人封德彝聞召趕來。

  「陛下。」

  「你替朕草詔,授封李密為太常卿,加封和順侯,授他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階,再賜他鬥牛服,於范陽再賜他宅第一座,賜他高句麗奴僕二十人,並賜田地千畝,錢三千貫。」

  「太厚了吧?」李玄霸撇嘴。

  羅成對這位小舅子哈哈大笑,「李密來投,已經送了我們一座虎牢關加一個滎陽郡,接下來說不定還能再得他十餘郡地盤,幾百萬人口,這麼點賞賜,不虧。」

  「便宜這傢伙了。」

  封德彝低著頭沒吭聲,心中卻也為李密感嘆。當年封德彝在楊素手下做事,李密也是極得楊素看重的,所以兩人也算有些交情。想不到兩人兜兜轉轉,倒又是都到了一起。

  只是當年二人在楊素府中相識時,都還年輕,如今卻都已近不惑了。

  十月的范陽,天氣已經寒冷起來。

  寒風呼嘯,似乎一夜之間已經從涼爽的冬天進入了寒冷的冬天。

  一些還沒有來的及換上冬衣的人,便只能縮著脖子籠著手。

  皇帝依然還駐蹕在軍都關中。

  進攻太原的戰略計劃已經擬定,但要攻太原這樣的名城重鎮,卻不是簡單的,必須有詳盡的計劃,為了能夠拿下范陽,羅成擬調動二十萬大軍入河東。

  而二十萬大軍入河東攻太原,要調集的兵馬很多,需要的糧草輜重更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