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數郡縣官員向夏軍投降,竇建德這時表現出了不同於一般叛軍的寬仁,他對於投降的隋軍將校官兵,以及地方官員們,全都十分寬仁。

  不但不濫殺,而且對投降他的文官武將都十分信任,各授要職。

  而竇建德對老兄弟也極好,每當攻下城池,所得錢財都通通分給麾下將士們,平時也不喜奢侈,更不好美色。

  他每攻下一地,都不會如其它賊匪一樣一搶而光,然後劫掠而去。他會很認真的選派官吏,然後重新恢復秩序,安撫百姓,恢復生產。

  在他的這些策略下,竇建德在河北民心還是不錯的。

  一時間,無數人馬紛紛來投,他境內甚至再無其它的賊匪。

  劉黑闥等一干老兄弟,這時也勸竇建德乾脆稱帝建國。

  於是,十月中,竇建德攻占河間郡,以樂壽縣為都城,城中營建金城宮。

  當他率麾下進入金城宮的時候,天空有五隻大鳥降落在樂壽城,成千上萬隻鳥雀跟著飛來,足足過了一天才走。

  還有一個百姓進獻了一枚黑色的玄珪,孔德紹於是進言,說上古時夏禹親受符命,上天賜給玄玉珪。現在這個吉兆跟夏禹一樣,所以當定國號為夏。

  竇建德於是接受這個建言,定國號為夏,以河間的樂壽為都城,皇宮名為金城,年號為五鳳。

  同時他還下詔恢復州縣制,改郡為州,授派刺史,並給麾下士兵均田授地,並把官田和無主之地也都分授給流民百姓,讓他們重新安定下來。

  一時間,竇建德的大夏朝,也是紅紅火火。

  第711章 十二帝

  江都。

  宮中。

  皇帝面對著如雪花般遞上來的加急奏章,手足無措。

  他本以為自己只是消沉一段時間,等殺了四個奸賊,這自然也就能夠再次振作,恢復朝綱。可誰能想到,如今局勢居然到了這等地步。

  羅成,他曾經最欣賞最信任的年輕驍將,如今卻公然叛亂,擁立齊王楊暕在遼東稱帝,還尊自己為太上皇?

  而河北的竇建德在大業七年第一次東征時,不過羅成麾下區區一個二百人長,如今居然也據河北九郡立夏國稱帝。

  還有孟讓,之前不過是齊郡的一個六品主簿,如今居然也在淮西廬江郡稱帝建齊國。

  還有蕭銑,不過是一區區羅川縣令,還是因為是蕭後的堂親,這才以外戚之恩授他官職,結果他現在卻打著梁朝皇族的旗號起兵造反,在江陵稱帝建梁朝,設置百官,依照梁朝舊例,大肆招兵買馬。

  還有林士弘,本反賊操師乞之部將,操師乞戰死,林士弘繼領其眾,奪占豫章、九江,也妄稱皇帝,國號楚,定都預章,年號太平。

  「陛下,還有隴右金城薛舉父子,殺官造反,先是自稱西秦霸王,然後又妄稱秦帝,遷都秦州。」

  「又有河西李軌,本甘肅豪強,也起兵作亂,稱河西大涼王,見薛舉稱帝,便也僭稱帝號,建立紀元年號為安樂,命其子李伯玉為太子,建偽涼朝。」

  「三吳豪強沈法興也僭稱帝號立梁朝,建都餘杭,建年號為延康,設置百官。」

  「另有朔方梁師都稱梁帝,李子通稱楚帝,左才相稱吳帝。」

  下面宰相袁充向皇帝稟報著,可楊廣卻越聽頭越痛。

  「這是要將朕的大隋化為戰國嗎?」

  「陛下,不過是一群跳樑小丑而已。」黃門侍郎李淵道。

  可這次皇帝卻不會輕意相信這些了。

  「李密呢,李密怎麼沒稱帝建朝啊?」

  「回陛下,李密先前投孟讓,後雖分兵攻入河南,但現在表面上依然還是孟讓之麾下。孟讓稱帝後,授李密為魏王。」

  夏國皇帝竇建德,齊國皇帝孟讓、梁帝梁師都、秦帝薛舉、涼帝李軌、梁帝蕭銑、梁帝吳法興、楚帝李子通、楚帝林士弘、吳帝左才相。

  十個反賊稱帝,還不算他自己的兒子楊暕也稱帝了。

  現在這天下居然總共有十二個皇帝,其中兩個隋帝,三個梁帝,兩個楚帝,然後夏涼吳齊秦各一個。

  這還沒算這幾年朝廷已經剿滅的那些反帝反王,比如之前稱帝的楚帝楊玄感,吳帝劉元進,還有諸如什麼其它這個皇那個帝亂七八糟王的。

  「這天下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嗎?」皇帝問。

  李淵低著頭沒說話,心裡卻在想,這些還僅僅是稱帝了的,但這些稱帝了的雖然這個據地七八郡,那個據地四五郡,可都還不算是如今最強的。

  真正最強的自己的女婿羅成,那個只扶了齊王在前台的楚國公,才是現在最強的反王呢。

  「陛下,叛者雖眾,可依然也還有許多忠貞之士,如北平都督獨孤篡,便忠心耿耿。遼東偽帝楊暕派人勸降獨孤篡,可獨孤篡位不但殺了使者拒絕招降,並且孤身前往范陽,當得知薛世雄欲投敵叛亂後,便立即施展奇謀絕計,計殺薛世雄,智奪范陽城,重新將范陽府的兵馬掌握,使得朝廷保有了北平、范陽二地。」

  這個消息總算是讓皇帝稍稍安心了點,「國難思忠臣,趙國公真乃不愧為皇親國戚,是國之柱臣,擬詔,加封趙國公為太子太傅,授封獨孤篡開府儀同三司,將范陽府與北平都督府合併為范陽節度使府,授獨孤篡為范陽節度使,讓獨孤篡與河北安撫使李景併力剿賊平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