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總體上,騎兵和步兵是分開的,但到了團一級,則步兵團也配有部份騎兵。

  「我們在安東道內設立軍城、軍鎮、軍堡、兵所、兵站、兵墩。一個兵墩,駐一個組三個兵。一個兵站,駐一個火,九個兵。一個兵所,駐一個隊,五十個兵。」

  「一個軍堡,駐一個營五百人。一個軍鎮,駐一個團兩千人,一個軍城,駐六千人。」

  這些是基本的部署,又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做些增減。

  軍城軍鎮軍堡、兵所兵站兵墩,李靖把安東道的駐軍城池堡壘劃分為六個級別,根據不同級別,駐以相應的兵力,根據邊境需要,設立相應數量的鎮堡所墩等。

  一個軍城,其實就相當於是一個軍區,軍城就是軍區總部,是整個軍區戰略的核心節點,也是軍將的駐旗之處,全局統籌。

  一個營五百人,但是步兵一團其實是三個步營加一個騎兵營,其中三個步營是兩個戰兵營加一個輔兵營,一團兩千人。

  團以上則是廂,廂以上為軍。

  一廂兩個步兵團四千,其中步兵兩千,騎兵一千,輜重兵一千。

  而一軍,由四個步兵廂加兩個騎兵廂再加一個中軍部,共六廂一部組成。

  步兵四廂分為前後左右四廂,共一萬六千人。

  兩個騎兵廂,一個騎兵廂為兩個騎兵團組成,一騎廂兩千人,兩騎廂四千人。

  中軍部由兩個騎兵團和一個步兵團組成,四千人。

  如此一來,一個軍,便總共是兩萬四千兵員,其中隊頭以上的軍官人員不算在其中。

  兩騎廂四步廂,便正好是合他六花陣。

  一軍,也正好是一個軍區,軍的主將為軍使,駐於軍城之中。

  廂設都兵馬使,團設兵馬使,營設指揮使,都設都頭,隊設隊頭,火設火長,組設組長。

  「大帥,隊為基礎核心,每隊皆有隊旗。因此每隊要設隊頭一人,還要設押隊的隊副一人,設旗頭一人,護旗的傔旗二人,這五人都是軍官。隊頭為正八,隊副從八,旗手正九,傔旗從九品。」

  隊頭負責引戰,是指揮官。隊副負責押隊,充當軍法官。

  每一組用一個爐灶,每一火用一個營帳,並配備十馱馬。

  立營的時候,隊中五個軍官,還要各監管一火。

  平時教習、列陣,以及戰時行軍、作戰,都是按這套編制來,打仗的時候,隊頭得站在最前面的第一列,旗頭僅次於後,再然後是兩個護旗手,而五火四十五名士兵,則以七、八、九、十、十一的數目排為五行,最後隊副一人執陌刀最在最後一列監督軍紀。

  「一隊之後,應當都安排居於一個屯莊之中,這樣有利於平時培養默契,甚至能夠遇突發情況後,最快速度集結備戰迎敵。」

  一個標準的軍,總共擁有四十八個營,其中二十一個騎兵營、十八個步兵營、九個輜重營。

  戰步兵九千,輔步兵四千五,騎兵一萬零五百。

  騎步比例,達到驚人的戰騎比戰步多的配置。

  而每軍二十一個騎兵營中,中軍的那兩個騎兵團四營兩千騎,還有一半是驚人的重騎兵。

  通過增加郡兵,羅成實際擁兵十萬。

  因此他可以組建四個標準的兩萬四千人的軍,另外還可以有四千人的節度使牙兵。這四千人,便是留給白馬義從的編額,白馬義從四千騎,三千輕騎一千重騎。

  四個軍每軍一千重騎,加上節度牙兵的一千重騎,則羅成便擁有五千重騎兵,加上四萬一千的輕騎兵。

  「四軍可打破現在六郡劃分,第一軍駐於遼河西岸的懷遠,六廂步騎分駐於懷遠、瀘河等軍鎮、戍堡。」

  第675章 清除後患

  「第二軍駐於新城,第三軍駐於遼東,第四軍駐於旅順。」

  以四城為中心,各自聯結周邊的軍鎮戍堡兵站烽墩,派駐兵馬,屯田訓練。

  「以遼河西岸之兵駐懷遠,鎮遼西以及遼北。以遼東周邊之兵,駐遼東城……」

  這樣便打破原來把忠武軍分屬六郡的分配,並且重新調整鎮城堡壘等,對於一些已經是腹內的鎮城可以降級減少駐兵,對於邊界要地,可以升級鎮城堡壘的級別,增派兵馬。

  總的來說,第一軍駐懷遠,負責鎮守的是遼河一線。

  而第二軍駐新城,負責鎮守的是小遼河一線,即渾河流域。

  第三軍駐遼東,負責鎮守大梁水一線,即太子河流域。

  第四軍駐守旅順,負責的是遼南沿海一線。

  四軍的戰略支撐點,便是懷遠城、新城、遼東城和旅順城。

  四大城下,各擇六座險要之地的大城設為軍鎮,各派一廂兵馬分駐。

  這樣一來,便等於是把整個安東道劃分為四大戰區,每戰區下再設六個軍分區。

  一個軍對應一個戰區,一個廂對應一個軍分區。

  對於柳城啊、瀘河啊、建安啊、營口啊這樣的腹心之城,雖然城大,如今也很繁華,人口多,處於商路上或是海港,可也並不需要派太多兵馬駐守。

  主要的府兵郡兵,還是應當駐於邊境線上,把守好每一條重要的孔道關隘。至於建安啊柳城這些大城,可以少量駐守兵馬,配以土團鄉兵協防就夠了。

  畢竟真打起來,還是外線作戰,而不會任敵人突破到後方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