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成點頭。

  對於李靖的這個戰略部署很滿意。

  「那我們接下來就按藥師你的計劃,重新調整劃分這些府兵郡兵的隸屬。」

  「對,最好是就地隸屬駐防原則,這樣較為方便。」

  比如張三如果是在遼西,那他就劃到第一軍去,如果他剛好處於懷遠城下,那麼可以將他編到第一軍的牙兵中軍,或者編到左近的通定軍鎮,或是旁邊的哪個軍堡、或兵所、兵站、兵墩去。

  這樣就近隸屬,就近居住,就近駐防,比較方便。

  再比如張三如果只是個組長,他又分到一個兵墩,那他就可以兼任墩長。如果他是個火長,那他如果是在一個兵站,就可以兼任站長。

  總之,就是儘量讓士兵就近駐守,越近越好。

  「好,趁著夏收過後,趕緊開始這輪整編調整。待秋收過後,我們正好可以拿扶餘川試試手。」羅成撫著下巴道。

  羅成自迫淵氏求降之後,已經兩年多沒有再跟高句麗人開戰了。

  現在中原紛亂不止,而安東道卻是一片欣欣向榮,經過兩年多的屯田積蓄,如今忠武軍不但糧食充足,而且戰馬也充足,更不用說羅成還組建訓練出了近五萬郡兵,使得現在忠武軍名面上還是五萬人,實際上已經翻了一倍的兵馬。

  甚至他還有雄厚的戰備力量,隨時能夠徵召出不下十萬人的土團鄉兵來助戰。

  積蓄了這麼久的實力,也是時候可以再啟戰端了。

  第一個目標,羅成便是瞄準了扶餘川。

  扶餘川曾經是扶餘古國所在之地,這裡是松遼平原的中部腹地。說細緻點,扶餘川便是在松花江流域,確切的說是西流松花江,此時也叫粟末水。

  扶餘川中不但有高句麗重城扶餘城,而且周邊還有四十餘城,人口不下百萬。對於羅成來說,現在扶餘川其實是被羅成切斷了與淵氏國內城的聯繫的,孤懸北部。

  因此,拿下扶餘川其實有很不錯的條件。

  這比直接進攻國內要容易的多,而拿下後,又能有極大的收穫。更不要說,拿下扶餘川後,還能從此解除安東道北面之威脅。

  以後羅成便能放心的向東進攻淵氏,再無後顧之憂。

  柳城太守李靖對於羅成的這個攻奪扶餘川的計劃,也是持完全贊成態度。不直接去打國內城,而是先打扶餘城,這在李靖看來完全正確。

  畢竟淵氏現在手裡還是有十幾萬兵馬的,而且向國內城方向,雖然孔道已經打開,但沿途全是大小山城,更別說烏骨、國內諸城還都十分險要龐大,易守難攻。

  倒不如先去斷掉扶餘這一臂,既能重創淵氏,又能解後顧之憂,還能奪得百萬人口壯大忠武軍實力。

  「藥師,若攻打扶餘川,則懷遠的第一軍和新城的第二軍,必為主力。你是柳城太守,所以我欲請你來擔任這第一軍的軍使之職,還請不要推辭。」

  羅成對李靖的能力可從不懷疑,況且在馬邑,也親自見證過他統兵和謀劃的能力了。

  李靖大為驚訝,他是剛調來安東道,在忠武軍里算是新人。可羅成卻一來就把第一軍軍使這樣的要職給他,如何不驚訝。

  這可是兩萬四千人馬啊,忠武軍四分之一的家當。

  李靖跟當今皇帝差不多年紀,也是快五十歲的人了,當年還跟著羅成父親羅貴一起在親衛做過殿前侍衛的,可依然激動的不知道如何說話。

  「什麼也不用說,替我把第一軍帶起來,等到秋後打扶餘川時,不拉稀就行了。」

  李靖哈哈一笑。

  「這個你放心,若是到時第一軍帶不好,大帥你直接砍了我腦袋去當球踢。」

  安排李靖為第一軍軍使,不過剩下的三軍軍使羅成倒有些為難了,麾下猛將不少,但一軍軍使就是要獨鎮一方,這不比平時打仗,聽令就行了。

  「藥師,你看由羅存孝擔任第四軍軍使,由趙貴任第二軍軍使,由馮孝慈將軍任第三軍軍使可行否?」

  李靖答道,「其實大帥也可以自統一軍啊!」

  「我就算了吧,我是節度使,統四千牙兵就行了,至於四軍,還是交給其它人吧。」羅成沒有再兼任一軍軍使的念頭。

  「論資歷,趙貴將軍和存孝將軍都是足夠擔任一軍之主的,當然,兩位將軍以往的表現也是足夠的優秀。」李靖道,在他看來,羅成麾下猛將不少,但真正帥才卻也不多,羅成不用說,侯莫陳乂也算一個。

  至於其它,如羅士信,那是衝鋒陷陣的猛將,而慕容長生、尉遲亮、秦瓊、單雄信等也大抵如此。

  「我也知道存孝不是最佳人選,其實我更看好徐世績和薛萬徹,他們更有帥才,然二人資歷卻是差些,威望不足。」羅成道。

  「那大帥可以令他們為軍副,協助存孝和趙貴將軍統領一軍。」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正是此意。」

  於是當下便決定,由李靖出任第一軍軍使,副軍使為周德威。

  趙貴擔任第二軍軍使,薛萬徹為其副軍使。

  馮孝慈擔任第三軍軍使,慕容長生擔任其副軍使。

  羅存孝擔任第四軍軍使,由徐世績擔任其副軍使。

  又選秦瓊接任慕容長生出任都押牙兵馬使,統領忠武軍牙兵併兼牙兵三千輕騎兵馬使。授尉遲恭為副都押牙兵馬使,併兼牙兵一千重騎的兵馬使,授李世民、長孫無忌為牙內指揮使,協助秦瓊,各領一團白馬義從輕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