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玄感行動迅速,僅用兩天就到達黎陽。

  一進黎陽縣,他迅速封鎖縣城,把縣中所有男丁都帶走,然後轉進黎陽倉城。

  他一面封鎖黎陽倉城,控制糧食,一面也把黎陽倉城前的糧食碼頭上所有運糧來的江淮船隻和船員,以及往涿郡運糧的船隻及船員都扣下來。

  他強征他們為軍。

  短短几天時間,楊玄感手底下已經擁有幾萬人馬。

  其中有從汲郡帶來的八千府兵、郡兵、壯丁,也有他上次清河郡剿匪後收編的大量賊眾,等他再在黎陽縣和黎陽倉中扣留大批船員、壯丁,於是人馬迅速膨脹到了五萬餘人。

  李密這時也帶著數支人馬從清河郡高雞泊以及平原郡豆子崗趕來。

  人馬轉眼間就已經達到了十萬之眾。

  李密建議楊玄感開倉放糧。

  「之前你派人假裝從東萊趕來報信,說羅成造反,這招確實不錯,讓我一下子有機會獲得臨時調動兵馬大權。現在我們人手已經足夠,是否可以公開打出起兵旗號?」

  李密認為不急,但楊玄感卻等不急了。

  不顧李密勸阻,楊玄感在黎陽倉面對著十萬聚集起來的府兵、郡兵、收降的賊匪,裹挾控制的江淮船手、地方民壯等講話。

  楊玄感很奸詐的先再一次向大家確認羅成已經在東萊郡造反的消息,還把來護兒、周法尚兩員水師大將的名字也拉了進來。

  「主上無道而昏庸,不顧天下黎民百姓的死活,天下擾攘不安,卻執意東征。去歲東征高句麗,死在遼東的將士四十萬,而因轉運糧草而受困餓而死民壯更多不勝數,因東征,中原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皇帝不思賑濟百姓,安撫天下,卻又再次東征,如今連羅成、來護兒、周法尚這樣的大將,也都無法承受東征之累,紛紛起兵反抗!」

  「我楊玄感,不忍心看到中原百姓繼續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如今毅然決然也要起兵舉事,推翻昏君,再造乾坤!」

  楊玄感還跟大家描繪了造反的大好前景。

  戰神羅成已經在東萊造反,大將來護兒周法尚等數萬水師將士無不響應。而羅成的叔父羅藝也在遼東起兵響應,羅成的老師河南討捕大使張須陀在河南響應。

  「如今我們舉旗,正是順應天勢,必能一舉成功。」

  說完這番謊言後,楊玄感下令恢復文帝時的一切法制官職等,改郡為州,然後自稱楚霸王,開楚霸王府,分官授官。

  李密授封為長史兼授前將軍。

  以東光縣尉元務本為黎州刺史,趙懷義為衛州刺史,河內郡主簿唐褘為懷州刺史,又把自己秘密招來的數個自家兄弟,各授將軍等職務。

  連王伯當也授了個左將軍兼滄州刺史,王薄授了個右將軍兼齊州刺史。

  楊玄感開府授官,又開倉放糧。

  黎陽附近無數百姓爭相前來領米,大家拿著各種筐啊桶啊罐啊,白花花的米一倉倉的放出。

  對於來領米的百姓,楊玄感十分大方,要多少就給多少,許多百姓一時找不到裝米的,拿籃子柳筐等裝,裝了米邊往回走就邊漏,可也沒人痛惜。

  黎陽倉外的道路上,全是遺落的米麥,鋪滿一路,任人腳踩腳踏。

  楊玄感各種宣傳,使的百姓還真以為,這天下皆反,楊廣已經成孤家寡人再也回不來了。

  於是紛紛踴躍報名參軍。

  楊玄感的隊伍再次膨脹。

  「霸王,某以為如今北據幽州,斷楊廣後路,為上策。西入大興,控制潼關,為中策。就近攻洛陽,勝負難測,實為下策。」

  可楊玄感此時志得意滿,手下擁有近二十萬人馬,他膨脹了。

  再說他本來就不看好西進關中的計策,覺得一路太過遙遠,而且他在汲郡起兵,手下是以關東群盜以及河北百姓為主,讓他們舍遠求近,千里迢迢隨他去關中,只怕大家並不願意。

  至於說北上涿郡,他覺得也不是上策。

  「法主啊,只要我們能一鼓作氣拿下洛陽,其它的就都好說了。所以我覺得當務之急,還是先兵發洛陽。」

  可李密卻還是苦勸。

  最終楊玄感有些不耐煩。

  「要不這樣,我分兵五萬於你,你率部北上攻取涿郡,再封堵臨渝關,使楊廣不得歸。」這算是楊玄感的妥協之策,為了安撫李密,他還特意加封李密為魏國公,授幽州刺史,加使持節都督幽易諸州軍事之職。

  李密無奈,「還請楚公當心羅成,就算我攻奪涿郡封堵了臨渝關,也得當心羅成渡海而歸。」

  「那就派王伯當與王薄二人,率五萬人馬渡河去攻打齊郡,只要攻下齊郡,便能堵住羅成西進之路。」

  李密走出帳外,長嘆了幾聲。

  「不肯聽信我之良言,必招致大敗也。」

  第472章 東都危

  兵貴神速。

  楊玄感就曾經跟李密說過,論謀劃他不如李密,但若論兩陣對陣指揮打仗李密就不如他了,這是實話。

  眼看著氣氛差不多了,聚集起來的這二十餘萬大軍,楊玄感也經過了簡單的挑選和編練之後,他便開始出兵。

  李密率軍五萬為左路,沿運河北上,去攻取涿郡,封堵臨渝關。

  王伯當、王薄率軍五萬為右路,越過黃河南下,去攻打齊郡,占據河南東部的這個戰略高地,封堵羅成西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