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樣是頂級二代的楊玄感,數年來一直怨恨當年楊廣逼死了他父親,表面上對楊廣很忠誠,可實際里不止一次想要殺死楊廣。

  是他的叔父一直在勸他隱忍,也是他的好友李密一直在為他謀劃,這才隱忍到如今。

  可功夫終不負有心之人,楊玄感終於等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

  經過他和李密不懈的謀劃努力,他終於在皇帝那裡贏利了足夠的信任,二次東征開始,被任命為了糧草總督運官,坐鎮黎陽。

  留在黎陽,楊玄感便一直在悄悄的動作著。

  他先是與李密合謀,把河南河北數十幾賊軍引到了豆子崗,然後攻破平原郡城,本計劃是破城之後,楊玄感就有機會率兵北上進入平原郡討賊,到時順利收復平原郡城,再收降許多反軍,順利把這些外圍勢力接納到麾下,還可以藉機安插人占據平原郡等,也可以把汲郡不受控制的兵馬安排到平原去,分離開來。

  順便,還能取得平原郡的武器錢糧等。

  這一計劃可惜只成功了一半,羅成的突然殺出,讓楊玄感李密的謀劃失敗了。數十支賊軍,老巢在豆子崗被抄,無數聚集起來的錢財牲畜等被奪,這些本來是屬於楊玄感的。

  然後攻下平原郡的近二十萬賊眾,被羅成三千人就殺了個人仰馬翻,被斬首數千,俘虜數萬,一眾賊首都死了八王十三公。

  羅成先一步進了平原郡城。

  雖然楊玄感聽了李密之謀,匆匆趕到,還飛馬向皇帝告了羅成的黑狀。

  最終羅成無功無過,被削去了慰撫和討捕大使一職,灰溜溜南下了,可這王八蛋走時,還是把擒獲俘虜的眾賊,還有那無數的武器錢糧帶走了。

  平原郡只是一座空城。

  最讓他憤怒的還在於羅成雖走了,他之前卻擅自提拔了楊元弘和楊善會做了平原太守和郡丞,而這提拔,皇帝居然還允了。

  所以羅成雖走了,楊玄感並沒有得到平原郡城的一點好處。

  幸好,楊玄感等羅成一走,馬上揮兵進剿清河郡的高雞泊,在那裡打了幾個『大勝仗』,收降了王閏等十幾伙賊匪,招降數萬。

  還順勢就清河郡安插了人馬,把不少汲郡兵順勢留在那。

  自這一戰後。

  運河重新恢復通航,前線催促黎陽轉運糧草到前線去。

  楊玄感這邊滿口應下,派發糧草,那邊卻又讓李密在河間的高雞泊,帶著大群賊匪阻斷運河,搶劫糧船。

  於是從三月起,運河一直不通暢,從黎陽發十船糧食,往往最後只能到三五船糧進涿郡。這嚴重影響了糧草補給,前線諸軍十分不滿。

  然後這個時候,楊玄感又暗地派人將遠在外地的親兄弟楊玄樅、楊玄梃等召到黎陽來。

  上陣父子兵,打虎還得親兄弟。

  一切都在悄悄的進行著。

  原計劃,本來楊玄感還要晚點再起事的。

  再晚一點,到時東征大軍完全陷在遼東,尤其是等宇文述楊義臣等兵抵國內城下,羅藝等也深入遼東腹地,羅成來護兒也率水師到達鴨綠江,那個時候他再起事,諸軍想回也難。

  可還是羅成打亂了楊玄感的計劃。

  該死的羅成沒直接往鴨綠江去,去先在遼南折騰起來,又是大敗安市兵,又是破建安城,還把卑沙城也破了。

  眼看著這局勢完全不按預期的來,楊玄感也擔心羅成這個傢伙,到時又搞出什麼意外來。

  為免夜長夢多,楊玄感不得不提前舉事。

  這天下造反的人已經很多,中原甚至都已經遍地烽火,到處蟻賊橫行。

  可不少人只是迫於無奈,天災、瑤役、饑荒,最後不造反就得餓死,於是只能憤而造反。

  而有的人造反,並不是要餓死了,他們衣食無憂,甚至有不低的地位,是地方豪強,如王薄,可也造反了。

  而楊玄感和李密,二人造反就完全是狼子野心,或者他們自稱為宏圖大志,兩人都是大隋最頂級的勛戚貴族,卻依然一直暗暗謀劃著名,時刻準備著,一旦有機會,便毫不猶豫的擎起了大旗。

  第471章 黎陽亂

  四月初八。

  汲郡城,衛縣。

  一騎輕騎自東邊風塵僕僕趕到。

  汲郡城門守軍上前攔下。

  「下馬入城。」

  馬上騎士大喊,「緊急軍情,羅成已經率部在遼南造反,剛率軍殺回東萊郡了,趕緊告之楚國公。」

  「齊國公怎麼可能謀反?」守軍士兵驚慌問道。

  「羅成三月在遼南屢戰高句麗,先破建安又奪卑沙,但在攻打石城之時,損兵折將,大敗。因他輕敵冒進,陛下欲降其罪,於是羅成便反了,他們渡海回攻東萊,目前正往西來!」

  羅成造反的消息一時間傳遍整個汲郡城。

  慌亂有之,不信的也有。

  一時紛紛攘攘。

  這個時候,禮部尚書、汲郡太守、黎陽督運糧草的楊玄感站了出來,聲稱羅成不知皇恩,竟因兵敗後不肯受罰而起兵造反。

  「我楊玄感,世受國恩,在此危難之際,自當起兵以討伐不臣,爾等都隨我共討國賊!」

  楊玄感召集了汲郡城中兵馬,然後以保護黎陽倉糧草為由,向黎陽倉進發,並派出人馬,向四處各地下令,讓他們發兵在黎陽會合,以共同討伐羅成,同時,還下達了徵召令,大規模徵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