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玄感是楊素長子,小時有些痴,但長大後卻也顯露出不錯的才情,雖然比不過其父的謀略智慧,但論勇武卻還勝上幾分,有小霸王,項羽再世之稱。近兩年,楊玄感表現很不錯,不論是把他下放到地方任刺史太守,還是召回朝中到清水衙門坐冷板凳,他都沒有怨言。

  這二次東征,百官都沉默,楊玄感卻表現的很積極。

  是以楊廣對他越發滿意,這次北上,楊玄感隨駕御前,楊廣經常召他商議機要。

  楊玄感已經隱隱有大業第六貴的趨勢了。

  只不過楊廣看過楊玄感所奏之內容後,卻皺眉了。

  楊玄感只奏了一件事,就是彈劾他如今最看重的年輕大將羅成。楊玄感說羅成居功自傲,囂張跋扈。

  如今在河南任職,濫殺無辜,僅因幾個年輕人衝撞了他,羅成便下令把這四人當街殺掉,還派人把四人家族抄家滅族。

  此外,羅成居然違背制度,不經兵部和衛府,私自徵召其左五軍舊部於章丘集結,還從河南諸郡徵召了近兩萬府兵、郡兵,讓他們日夜訓練,枕戈待旦。

  楊玄感因此彈劾羅成居高自傲,囂張跋扈,是要擁兵自重,甚至是想趁皇帝御駕親征遼東之際,在河南謀反。

  「這個羅成。」

  楊廣合上奏摺,卻沒有在上面批覆,而是把這道奏摺扔到了腳下的一個箱子裡,那個箱裡已經有很多奏摺,都是皇帝看過後不願意回復的。

  扔進這口箱子,就表示留中不發,不做處置。

  要說羅成會謀反,楊廣是不相信的。

  就算要謀反,那也得有足夠的資本才行,得有資歷、威望,比如說八柱國家這樣的軍閥,他們有幾代的積累,朝野軍中門生舊部無數,又廣結聯姻,他們造反才有可能。

  而羅成有什麼?

  雖然羅家一門兩國公,可羅家畢竟沒什麼底蘊,光靠兩個武夫可是成不了事的。再說,羅成竄起的快,在上次征遼時才露頭,二十歲的年輕人,有什麼資歷威望?

  「這楊玄感,比起他父親楊素可是差太遠了,見不得羅成這樣的年輕人爬的快站的高啊,過於妒忌了。」

  「不過羅成也確實還太年輕了些,雖征遼立了大功,可不懂得收斂低調。這又是殺人,又是抄家的,豈不知會讓人彈劾他?」

  楊廣自言自語了幾句,便也沒當回事。

  畢竟羅成不可能謀反,那麼所謂殺幾個人,那都是小事而已。現在皇帝喜歡羅成還來不及,所以他就算做點什麼出格的事情都算不得什麼。

  再拿起一封奏摺。

  又是彈劾羅成的,他特意看了下上奏者名字,居然是宇文述。

  宇文老狗彈劾羅成也是差不多內容,只不過又加了一條罪行,就是羅成在河南大肆結交地方豪強,還任人唯親,大肆給親朋故舊們破格授予官職。

  比如房玄齡杜如晦等都被授予太守,秦瓊授予都尉,翟讓授予郡丞等,而這些人本來是完全不夠資格這般提升的。

  拿著這封奏摺,楊廣沉思了許久,最後還是把那宇文老狗的這封奏摺也扔進了腳下箱子。

  第442章 黎陽

  御駕入黎陽。

  黎陽在黃河北岸,河北運河永濟渠在黎陽境內穿過,而黃河又是其東南面郡界,兼之距離洛陽很近,與南運河通濟渠也近。

  所以朝廷在黎陽設立了黎陽倉,為六大轉運倉之一,依靠著黃河、永濟渠兩條黃金水道,自決定東征以來,就成為東征糧草的最大糧草轉運基地。

  黎陽收,固九州。

  黎陽倉西瀕永濟渠,東臨黃河,水運極為便利。

  從河北地區徵收來的租米,都先集中於此,然後再由永濟渠或黃河轉運往洛陽、大興。而朝廷征討高句麗時,又由江淮運來糧米,先儲存在此,然後運往涿郡、遼東,這是河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大糧倉,存糧數百萬石。

  楊廣到了黎陽後,也特意親自前去倉城查看存糧。

  看著一倉倉滿滿的百萬石糧食,楊廣很滿意。有這麼多糧食,東征就不怕缺糧了。

  「楊卿。」

  楊廣在眾官之中召來楊玄感,「朕知道你幾次三番請求隨駕東征,想要效仿你父親統兵征戰。不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輜重是勝利的保障,朕現特授你為汲郡太守,駐於黎陽負責二次征遼的糧草督運。」

  楊玄感長的極為魁梧,尤其是有一副極漂亮的大鬍子,跟李景能有的一拼。聞聽,心裡大喜,面上卻表現出很失望的樣子。

  「陛下,臣願意為陛下衝鋒陷陣,而不願留在這後方督運糧草。」

  「楊卿啊,督運糧草責任重大,你先後在地方任過郢州刺史、宋州刺史等職,表現都十分好,後入朝,在鴻臚寺、少府等任職也表現極佳,朕讓你在黎陽督運糧草,是倚重你的才能。」

  此時還未解凍,運河不能行船,所以黎陽倉的糧草,還得等到開春運河解凍之後,才能大規模從運河北上,另外,朝廷還向江淮等地徵召糧草,到時通過通濟渠北上運來黎陽倉,也需要有人主持。

  楊廣還是比較看重楊玄感的才能的。

  「臣遵旨。」楊玄感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接旨。

  「楊卿啊,你的那道奏摺朕看過了,不過朕覺得有些話過重了些。羅成不比楊卿你,名門世家出身,家教良好,他畢竟還年輕,一時有些驕傲,也是正常。朕已經下旨訓斥羅成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