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玄感聽皇帝這麼輕飄飄幾句話就把他的彈劾處置了,不由的大失所望,這是真正的失望。本來還想借這機會,把羅成彈劾下去。

  不說因此就讓他獲罪,可起碼不讓他再留在河南。

  陪皇帝巡視了黎陽倉,又在涿郡城中見了不少地方士族名望後,皇帝車駕再次啟程,繼續北上。

  而禮部尚書、楚國公楊玄感則留了下來,他留下來擔任督運糧草要職,併兼任了汲郡太守一職,獲得了對黎陽倉所在的汲郡地方衙門,以及衛府以和倉鎮兵的指揮權。

  站在運河邊上,目送著皇帝的車駕漸行漸遠,楊玄感的嘴邊泛起一絲細微的笑意。

  一切都按照他與李密所計劃的那樣進行著,別以為他出任這督運糧草一職是皇帝一人決定的,其實這個決定,是李密和楊玄感計劃了許久,通過他們的人脈關係,各方打通,最後才讓皇帝有了這個決定的。

  皇帝的決斷,其實也是綜合各種情況而做出的一個決斷罷了,而他們早就為皇帝做出這個決定,做足了各種功課,推動了這個進程,最終達成了這個結果。

  楊玄感心裡不由的感嘆,李密果然還是了得。當初他說要留在黎陽督運糧草才好舉事,還讓他故意向裴世矩、蘇威、裴蘊等表態說要去遼東統兵為將,讓他們幫忙說話。蘇威他們確實幫楊玄感說了話,皇帝知道了楊玄感想統兵的想法,可最後卻讓楊玄感留在黎陽。

  但其實,這不過是李密早就預料到的了,他把楊廣的性格看的死死的,直接讓蘇威等人幫著謀督運糧草的差事,最後肯定不行。但如果反著來,說要去遼東統兵,再然後旁邊安排人輕輕敲邊鼓,提出讓楊玄感督運糧草。

  則在這兩個選擇中,皇帝肯定會讓楊玄感留在黎陽督運糧草。

  現在一步步的已經達成了。

  只是可惜,彈劾羅成卻沒成功。

  回到郡衙。

  一身青袍的李密笑著進來,「恭喜楚公,離成功又近一步。」

  「還是法主你算無遺策啊。」

  李密搖頭,「但千算萬算都沒算好羅成,這是一個意外。從幾年前開始,這個意外就一直纏著我們,若不是羅成這個意外,現在河南十二郡,應當是已經遍布各路義軍,只等我們在黎陽倉樹起大旗,到時各種義軍就能群起響應,可現在,河南卻沒有一支聽命於我們的像樣力量。」

  楊玄感笑了笑,「這個羅成確實讓人意外,不過這大勢之下,他一個小卒又能如何,通道還能螳臂擋車不成?雖然這次彈劾失敗,可也在皇帝那裡種了根刺。等到這三月一到,羅成也一樣得滾出河南,統兵去遼東。」

  李密道,「不過楚公彈劾羅成也不全是無用,我已經收集了羅成不少過界逾線之處,正讓人四處傳播。等到我們舉事時,也該發酵的差不多了,到時侯我們正好可以先以羅成造反,我們調兵平亂為由舉事。」

  就算造反,也得師出有名的。

  而最開始,李密覺得並不適合直接打出造反的旗號來。如果是打著平亂的旗號,則可以先渡過最初的那個危險關頭,也能夠裹挾更多的人進來,到時就算他們知道真相了,可也已經上了賊船下不去了。

  「昏君已經走了,你之前安排的那件事情差不多可以進行了。」楊玄感道。

  「請楚公放心,我早已經安排好了,等昏君再走遠點,就可以發動了。到時先破平原郡,然後西進,楚公便可以藉機徵召汲郡兵馬起來,把指揮權牢牢拿到手,並趁機安插好我們的人手。」

  楊玄感點頭,「法主你辦事,我向來放心,現在萬事俱備,就待東風了。」

  第443章 久別重逢

  「楊玄感已經留在黎陽負責督運東征糧草,而且還兼了汲郡太守一職。」

  「在黎陽發現李密,但現在已往平原郡去了。」

  「發現大股賊匪正往平原郡匯集,他們似乎想要攻打平原郡城。」

  正月底。

  章丘長白山下的大營里,羅成正在聽著從河北趕回來的張亮匯報。張亮年前就過了黃河北上,負責盯著楊玄感等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盯了一個多月,終於讓他打探到了一個重要的情況。

  張亮的那支情報隊伍剛組建,不論是人手還是經驗都不足。但好在羅成給他指點了一條大路,那就是只管盯著楊玄感、李密、王伯當、王薄這幾個人。只要能找到這個人,然後盯著他們,再從他們的行蹤,從他們見的人等線索中,找出有價值的情報來。

  張亮辦起來很用心,他這人本來就好交朋友,為人爽快講義氣,因此當他換了一個身份,偽裝成是一個南陽來的遊俠,然後還特別的豪爽大方,總是揮金如土,他很快就交到了很多新朋友。

  不管什麼三教九流,還是販走走卒,甚至是青樓楚館裡的歌妓舞女,他都能結識上。

  效果也還是很明顯的,張亮盯著楊玄感,然後找到了李密,再盯著李密,又找到了王伯當和王薄。再通過王伯當他們,又找到了幾支反軍。

  羅成點了點頭。

  平原郡與齊郡就隔了一條黃河,上次東征,羅成率軍北上,正是過黃河經鹿角關進入平原郡,然後還在平原郡內的豆子崗里打了幾仗,把當時盤踞在豆子崗里的劉霸道打的如喪家之犬。

  還在那裡賺了一大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