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成先從直屬營開始。

  兩萬五千左五軍舊部,羅成只徵召了五千人回來。

  現在這回來的五千弟兄,已經重新整編。

  設立了前鋒斥候輕騎團,編五百輕騎。

  木牛流馬重騎團,編五百騎。

  先鋒破軍輕騎團,編一千輕騎。

  神威陌刀重步團,編五百人。

  跳蕩刀牌輕步團,編五百人。

  先登長矛輕步團,編一千人。

  神勇弓弩輕步團,編五百人,無畏輜重車兵團,編五百人。

  總共五千,騎兵兩千,步兵三千。

  五千人共八個團,劃分三個廂。

  紫面天王趙貴統領前廂,陌刀將羅嗣業統領中廂,猛虎羅存孝統領後廂。

  其餘諸將,分任副將、都偏將、副將、營校尉等等,在遼東時,嗣業他們都是統兵萬餘人,現在卻已經只統兵一二千,不過大家倒也沒怎麼在意。

  畢竟,他們除了統轄本部廂團,羅成還把河南諸郡的這共兩萬兵馬,也一起授予番號,然後劃分給嗣業等兄弟分管。

  作為精銳中的精銳,羅成的這五千人的軍官配置是極豪華的,而五千兄弟們的裝備也一樣豪華。

  騎兵皆配雙馬,連步兵都全配了坐騎,此外,幾乎每個士兵,都還另配有一匹馱馬。更別說人人配甲,個個帶弓了。

  羅成一營營巡過來,每過一營,這些老兄弟們全都披戴整齊,排著整齊的軍陣接受巡視。

  出了老營,再到了郡營,郡府兵營和郡兵營就要差多了,雖然士氣還不錯,全都是青壯者,不過裝備差遠了,跟羅成以前在章丘時的郡營差不多,就算府兵,也只騎兵有馬,步兵都是一夥十人才六匹馱騾。

  「王參軍,儘快從東萊把武器運過來,我希望這些弟兄們能夠儘快完成換裝。」

  王子明連忙點頭應下,「第一批武器已經在路上了,正順著濟水河運來。」

  「為防萬一,趙都將,你帶前廂兩千人馬,移駐渤海郡,務必保證東萊到齊郡沿途的安全,絕不可讓賊人劫掠軍械。」

  疤臉趙貴拍著胸膛道,「大帥你就放心吧,有兩千老兄弟在,絕不會有意外的。」

  「我會把北海郡的八百常備府兵和五百郡兵劃給你統轄。」羅成安排。

  張須陀已經返回滎陽去了,他將坐鎮虎牢關,在那裡組建他的三千直屬部隊,並分管河南西部諸郡。

  第441章 彈劾

  河北。

  皇帝的車駕通過黃河,一路向北。

  因運河結冰,不能通航,皇帝這次北上沒有乘坐龍舟,而是做著馬車。不過這馬車是特製的,擁有很多個車輪,上面的車廂更大,其實就是一座移動的宮殿。

  為了讓皇帝的輪宮順利通行,早在年前,沿途各郡縣的官府都已經接到了旨令,緊急徵召了許多百姓,突擊修路,把路面拓寬填平。

  皇帝車隊經過時,還特意又黃土墊道,灑水去塵。

  坐在輪宮裡,外面春寒料峭,但裡面卻溫暖如春。皇帝甚至僅著一件薄衫,不過皇帝倒沒有搞什麼車震馬震。

  此時的皇帝雖在路上,卻也沒有停止過處理政務。

  皇帝的御案前擺著一疊疊的奏章,不過這些奏章都是已經先經過了蘇威等人看過的,幾位皇帝寵臣把下面的奏摺先預覽一遍,把一些他們認為不應當打擾皇帝的摺子給扣了下來。

  然後再呈奏皇帝面前,甚至這些摺子在皇帝觀看之前,他們還做了簡單的處置方案供皇帝選擇參考。

  正因此,皇帝楊廣此時並不知道如今天下沸反,還以為只如蘇威裴蘊等人所說的一樣,各地雖有些騷亂,但只是騷亂而已,是一小部份人在做亂,但不算嚴重。

  雖說如張須陀這樣地方一線的剿匪平亂官員也有如實上奏匪情,可他的奏章基本上都被蘇威等人壓下了。

  偶爾有幾個不怕死的御史言官直言諫君,可皇帝卻根本不信,反覺得他們是在誇大其辭,對他們的話不但沒有聽進去,還往往會嚴厲懲治他們。

  就比如此次皇帝離開東都洛陽時,便有一位侍郎在城門前攔住車駕,直言勸諫,皇帝不可再東征,還說如此東征,高句麗未亡,則大隋要先亡。

  這話惹的皇帝萬分不快,結果那侍郎死諫不退,惹的楊廣大怒,讓人把他拖下去杖打。結果那侍郎人老,下手的人又狠,才打了十几杖就把人活活打死了。

  可楊廣依然沒有半點警醒,繼續北上。

  翻開一本奏章,楊廣噫了一聲。

  這本奏章卻是由禮部尚書楊玄感直奏的,楊玄感是楊素之子,當年他能奪嫡成功,甚至坐上皇帝寶座,楊素可以說居功至偉。

  楊素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出將入相。

  單論個人武藝,楊素一般,但若論指揮打仗,連他父親楊堅當年都曾跟他說過,楊素統兵,可堪稱大隋第一,位在諸將帥之上。

  確實,楊素多次持帥統兵征戰,如滅陳之後的平江南之亂,再後來北上擊突厥,再後來楊諒叛亂,楊素統兵征討,每一次,楊素都沒輸過,而且好多時候,是以少敗多。

  不光是平亂這種仗,就是與突厥鐵騎硬拼,他都沒輸過。

  也正因楊素才能太高,所以楊廣很忌憚他,好在楊素人聰明,知道他的心思後,痛快的病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