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李景毫不客氣的跟宇文述當殿對噴起來。

  老帥哥噴宇文述不要臉,宇文化及才是那個搶功的,過河後硬仗沒打過,見有功勞就冒進了,結果中了埋伏,還得人家羅成來搭救。救完了不知感謝,還說羅成搶他功,不要臉。

  老的不要臉,少的也不要臉。

  宇文述氣的滿面通紅,大罵李景是護短,還說李景早收了羅成做門生,才故意處處幫他說話。

  最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

  楊廣有些頭痛的看著這場面,最後不得大聲咳嗽幾聲,才讓他們安靜下來。

  「朕以為,如今局勢,確實有必要重新調整一下做戰計劃,各軍重定編制。這樣吧,海路八軍,共三十萬。御營六軍,三十萬。」

  「此外陸路十六軍,其中九軍直趨平壤,兵三十萬。餘七軍,二十三萬,掃蕩遼河及鴨綠江之間的遼東地區。」

  楊廣頓了頓又道。

  「宇文述率左翼第一軍,于仲文率右翼第一軍,荊元恆率左翼第二軍,薛世雄率右翼二軍,辛世雄率左翼第三軍,張瑾率右翼第三軍。趙才率左翼第四軍,崔弘升率右翼第四軍。」

  皇帝說了八個軍及大將名字,還差一人。

  最後,皇帝果然還是說出了羅成的名字。

  「左翼第五軍由羅成出任大將。」

  左12345軍,右1234軍,左翼五個軍,右翼四個軍,總共九個軍,九軍共三十萬兵馬。

  一軍平均三萬三千餘人。

  皇帝還特意指派宇文述和于仲文二將,負責協調指揮這九軍,因為兩人軍中威望最高,宇文述統左翼五軍,于仲文統右翼四軍,兩人聯合指揮。

  這麼一來,實際上是完全打亂了過去的出兵計劃和編制。比如之前海軍是沒有算在這二十四路軍的編制內的,現在分給海軍八個軍編制,原左右兩翼二十四路軍就一下少了八個軍編制。

  再加上之前的左右先鋒軍、左右前鋒軍,這次也被取消,等於是二十八路軍壓縮整編成十六個軍,許多個軍被撤消番號,然後打散編入剩下的各軍。

  這九軍之外,剩下七軍大將,則分別為:

  段文振統右五軍。

  李景率左六軍,羅藝率右六軍。

  麥鐵杖率左七軍,楊義臣率右七軍。

  衛文升率左第八軍,王仁恭率右第八軍。

  海路八軍,來護兒任左第九軍大將,周法尚任右第九軍大將。

  樊子蓋任左第十軍大將,吐萬緒率右第十軍大將。

  史祥任左十一軍大將,衛玄任右十一軍大將。

  劉士龍任左第十二軍大將,豆盧實任右十二軍大將。

  皇帝按段文振的計劃,下旨,詔遼東羅成部、宇文化及部,以及宋老生部還有先到達的幾個軍先行整編成左右翼第一二三四,以及左翼第五軍,共三十萬人。

  「四月底,務必完成九軍整編,令衛尉寺和司農寺備好衣甲和百日糧草,九軍直趨平壤,與海路水師八軍平壤城下會師。」

  新陸路九軍的任務很明確,就是不必管遼東地區的高句麗山城和守軍,直接殺到鴨綠江西岸集結,然後九軍一起渡過鴨綠江,直接殺到平壤城下。

  九將大將,個個都是名震一時的名將宿臣,唯有羅成一個二十歲不到的毛頭小伙,卻也躋身其中,不得不說著實讓許多將領們都暗暗不服。

  可不服不行,人家有那麼閃亮耀眼的戰績,又有段文振、李景這樣的大佬護著,自然也就跟他們同行並列了。

  宇文述的臉色最不好看。

  兒子宇文化及的右先鋒將軍算是沒了,而羅成這王八蛋卻成了左五軍大將,跟他同列大將之列。雖說在他們的反對下,皇帝沒授羅成左一軍大將之職,可最後還是成了一軍大將。

  他心裡暗暗咬牙切齒,左翼五軍都在他的統領之下,到時他倒要瞧瞧,羅成這小賊還如何翻天!

  第331章 老狗

  臨渝城。

  左衛大將軍、許國公,新授左翼第一軍大將的宇文述與兒子宇文士及相對而坐。相比起另兩個紈絝兒子,這個嫡次子宇文士及卻是風度翩翩,他打小學文,不尚騎射,可卻硬是成了將門武家的才子。

  書讀的多,字寫的好,詩也不錯。

  他還得皇帝喜愛,娶了皇帝的南陽公主,可以說跟另兩個兄弟比起來,士及在朝野的口碑都不錯。

  他動作優雅的煎好一壺茶,為父親倒了杯熱茶。

  只是宇文述卻無心喝茶,一臉的憤怒。

  宇文士及喝了口茶,搖頭嘆道,「父親難道還不知道大郎和三郎的作派,他們過河入遼,能夠折騰到現在也是不容易了。總算沒有太丟父親的臉面,好歹還斬首兩千級,要不然這入遼不過兩月多,就折損了六千餘人馬,只怕換做隨便哪個將領,都早就被撤職甚至是論罪了。」

  「現在父親卻還想替他取代羅成做左五軍大將,這怎麼可能?皇帝又不是不清楚大郎的本事,若不是礙著父親和公主的面子,他現在連當個偏將的資格都沒有。」

  宇文述咬牙道,「不許你這樣說你兄弟。」

  「爹,我說的是實話,大郎和三郎他們那樣子,你讓他們就呆在京師做個紈絝好了,何必要費那心一心想要扶持他們在朝堂上呢。就他們那點本事,還有那點脾氣,就算真給他個一軍大將之職,也干不好,右先鋒將軍,不就是顯證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