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頁
那雙眸明亮,誠摯而溫柔,月夕看著,只覺自己臉上一熱。
怪不得當年太子會對沈儀一見鍾情。她心想,果然連女子也要心動。
「不知沈娘子遠道至此,所為何事?」月夕問道。
沈儀輕聲道:「一是為了阿劭,二是你和凌霄。」
月夕訝然:「我和凌霄?」
「這些日子,我繼續翻找師父留下的手記,發現他曾經拜訪過一位高僧,名叫慧顯法師。這位法師也知曉連生煞,與我師父談起時,竟頗有見地。可惜我師父不曾在手記之中詳述,於是我便到慧顯所在寺院拜訪。他早已經圓寂,不過主持是個和藹之人,也曾見過我的師父,得知我是他的弟子,便帶我去翻閱了一些慧顯法師生前遺作。」
說罷,她從懷中拿出一隻布包,小心地打開。
月夕看去,只見布包里放著一本線訂的手稿,紙早已經泛黃,還有些脆,可知是有些年份了。
在燈下展開,只見上面的字跡頗密,是整齊的蠅頭小楷。
「這便是慧顯法師留下的。」沈儀道,「其中記敘的,都是些民間異事,以及他琢磨出的道理。晏娘子可看一看,說不定大有裨益。」
月夕忙謝過,迫不及待地在燈旁坐下,細細翻閱。
這手稿之中,確實有連生煞的記載。對於它的成因,慧顯和老太史的結論一樣。其與出生時的方位八字皆大有關係,互為正奇,陰陽相對,所以會有那魂靈共通,命數共享的其事。
慧顯記敘了另一樁連生煞。
這是一則他聽來的軼事。
一男一女,都並非出身富貴人家。男子是耕地的,女子則海邊的採珠女。二人的遭遇,與太史所述的兩個少年一樣,因得遭遇險境而互換魂魄,奇遇不斷。
也是因此,二人索性結為連理,相互照應。
這本是一樁好姻緣,可惜,縱然夫妻相敬相愛,也敵不過世道艱難。男子家中耕地貧瘠,一年也打不下多少糧食。倒是女子那採珠的活計,若收成好了,能換回不少銀錢。
迫於生計艱難,二人發現連生煞的好處之後,開始有了想法。
最美最貴的明珠,總是深藏於深不見底的水下,尋常人難以觸及。而人能下潛多深,取決於一口氣能憋多久。氣息耗盡,人便再也浮不起來。
夫婦二人利用連生煞,一人氣竭昏厥,另一人便替補而上,拼搏一番,竟撈出了珠王。
此舉,讓二人一舉發財,購地置宅,過上了安康的日子。
但人的慾念總是無止境。夫婦二人覺得,自己既然有秘術,便可長久地幹下去。於是縱然覺得身體開始發虛,二人也還是繼續干起了這行當,撈起了更多的寶珠。
曾有高人云游至此,一眼看出了二人是連生煞,警告說這連生煞乃似一盞油燈里的兩根燈芯,若是濫以大火,必早早油盡燈枯,二人要麼早死一個,要麼誰也活不了。
可夫婦二人正是風生水起,只當高人胡說,並不放心上。
終於,妻子終究體弱一些,大病一場,臥床不起。丈夫花重金求醫,可每個郎中看到妻子,都搖頭說晚了。
不過其中一位郎中說的話,卻點撥了丈夫。
他看著丈夫,提出要為丈夫診脈。把脈之後,郎中很是詫異,說丈夫的脈象與妻子一樣,二人得了同一種病症。
這讓丈夫幡然醒悟。他看著病榻上不省人事的妻子,又悔又悲,沉默良久,當夜,留下了遺書,懸樑自盡。
而不久之後,妻子竟從病榻上甦醒,漸漸康復。家人不敢瞞著丈夫的事,將遺書呈上,妻子看後,難過至極,也跟著丈夫自盡殉情了。
月夕仔細看完了慧顯法師的這則記敘,長長嘆息,感慨萬千。
沈儀在一旁看著她,道:「晏娘子可有和感想?」
月夕沉吟,道:「這位丈夫自盡之時,連心煞竟是毫無作用。按道理,他該再度與妻子交換,代替妻子奄奄一息才是。可並不曾如此,那丈夫竟是死去了。」
沈儀頷首:「這便是我定要來找你們的緣故。這手記我反覆看過,琢磨許久。那位丈夫應當是知道這般結果,故而留下了遺書。這興許是得了先前那高人的指點,詳細如何,你我如今皆不可得知。不過由此事看來,這連生煞並非是沒有破解之法。譬如,只要一人決意赴死,形神俱滅,這連生煞便也再無作用。」
月夕不由苦笑,道:「這結局,其實與老太史手記里的兩個少年無異,最終還是要死人。」
沈儀道:「你再往下翻。」
月夕翻開下一頁,只見後面寫的,是慧顯法師對連生煞的見解。
對夫妻二人的結局,慧顯法師和月夕所見略同。除此之外,他還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一生為二,合二歸一。周而復始,萬物歸元。
月夕很是詫異,道:「這話,看著像是道家之言,慧顯法師何故冒出這麼一句?」
沈儀搖頭:「我覺得定然藏著些玄機,只是也不曾參透。」
月夕沉吟,一時默然。
過了會,她想起什麼,道:「沈娘子方才說為了沈劭而來,不知何意?」
「他與我說過,當年我們全家遭難時,他被一種奇術封了筋脈,一旦動武,便會元氣大傷。」沈儀道,「那開解之法,我已經找到。想來,如今正是用得到的時候。」<hr>
怪不得當年太子會對沈儀一見鍾情。她心想,果然連女子也要心動。
「不知沈娘子遠道至此,所為何事?」月夕問道。
沈儀輕聲道:「一是為了阿劭,二是你和凌霄。」
月夕訝然:「我和凌霄?」
「這些日子,我繼續翻找師父留下的手記,發現他曾經拜訪過一位高僧,名叫慧顯法師。這位法師也知曉連生煞,與我師父談起時,竟頗有見地。可惜我師父不曾在手記之中詳述,於是我便到慧顯所在寺院拜訪。他早已經圓寂,不過主持是個和藹之人,也曾見過我的師父,得知我是他的弟子,便帶我去翻閱了一些慧顯法師生前遺作。」
說罷,她從懷中拿出一隻布包,小心地打開。
月夕看去,只見布包里放著一本線訂的手稿,紙早已經泛黃,還有些脆,可知是有些年份了。
在燈下展開,只見上面的字跡頗密,是整齊的蠅頭小楷。
「這便是慧顯法師留下的。」沈儀道,「其中記敘的,都是些民間異事,以及他琢磨出的道理。晏娘子可看一看,說不定大有裨益。」
月夕忙謝過,迫不及待地在燈旁坐下,細細翻閱。
這手稿之中,確實有連生煞的記載。對於它的成因,慧顯和老太史的結論一樣。其與出生時的方位八字皆大有關係,互為正奇,陰陽相對,所以會有那魂靈共通,命數共享的其事。
慧顯記敘了另一樁連生煞。
這是一則他聽來的軼事。
一男一女,都並非出身富貴人家。男子是耕地的,女子則海邊的採珠女。二人的遭遇,與太史所述的兩個少年一樣,因得遭遇險境而互換魂魄,奇遇不斷。
也是因此,二人索性結為連理,相互照應。
這本是一樁好姻緣,可惜,縱然夫妻相敬相愛,也敵不過世道艱難。男子家中耕地貧瘠,一年也打不下多少糧食。倒是女子那採珠的活計,若收成好了,能換回不少銀錢。
迫於生計艱難,二人發現連生煞的好處之後,開始有了想法。
最美最貴的明珠,總是深藏於深不見底的水下,尋常人難以觸及。而人能下潛多深,取決於一口氣能憋多久。氣息耗盡,人便再也浮不起來。
夫婦二人利用連生煞,一人氣竭昏厥,另一人便替補而上,拼搏一番,竟撈出了珠王。
此舉,讓二人一舉發財,購地置宅,過上了安康的日子。
但人的慾念總是無止境。夫婦二人覺得,自己既然有秘術,便可長久地幹下去。於是縱然覺得身體開始發虛,二人也還是繼續干起了這行當,撈起了更多的寶珠。
曾有高人云游至此,一眼看出了二人是連生煞,警告說這連生煞乃似一盞油燈里的兩根燈芯,若是濫以大火,必早早油盡燈枯,二人要麼早死一個,要麼誰也活不了。
可夫婦二人正是風生水起,只當高人胡說,並不放心上。
終於,妻子終究體弱一些,大病一場,臥床不起。丈夫花重金求醫,可每個郎中看到妻子,都搖頭說晚了。
不過其中一位郎中說的話,卻點撥了丈夫。
他看著丈夫,提出要為丈夫診脈。把脈之後,郎中很是詫異,說丈夫的脈象與妻子一樣,二人得了同一種病症。
這讓丈夫幡然醒悟。他看著病榻上不省人事的妻子,又悔又悲,沉默良久,當夜,留下了遺書,懸樑自盡。
而不久之後,妻子竟從病榻上甦醒,漸漸康復。家人不敢瞞著丈夫的事,將遺書呈上,妻子看後,難過至極,也跟著丈夫自盡殉情了。
月夕仔細看完了慧顯法師的這則記敘,長長嘆息,感慨萬千。
沈儀在一旁看著她,道:「晏娘子可有和感想?」
月夕沉吟,道:「這位丈夫自盡之時,連心煞竟是毫無作用。按道理,他該再度與妻子交換,代替妻子奄奄一息才是。可並不曾如此,那丈夫竟是死去了。」
沈儀頷首:「這便是我定要來找你們的緣故。這手記我反覆看過,琢磨許久。那位丈夫應當是知道這般結果,故而留下了遺書。這興許是得了先前那高人的指點,詳細如何,你我如今皆不可得知。不過由此事看來,這連生煞並非是沒有破解之法。譬如,只要一人決意赴死,形神俱滅,這連生煞便也再無作用。」
月夕不由苦笑,道:「這結局,其實與老太史手記里的兩個少年無異,最終還是要死人。」
沈儀道:「你再往下翻。」
月夕翻開下一頁,只見後面寫的,是慧顯法師對連生煞的見解。
對夫妻二人的結局,慧顯法師和月夕所見略同。除此之外,他還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一生為二,合二歸一。周而復始,萬物歸元。
月夕很是詫異,道:「這話,看著像是道家之言,慧顯法師何故冒出這麼一句?」
沈儀搖頭:「我覺得定然藏著些玄機,只是也不曾參透。」
月夕沉吟,一時默然。
過了會,她想起什麼,道:「沈娘子方才說為了沈劭而來,不知何意?」
「他與我說過,當年我們全家遭難時,他被一種奇術封了筋脈,一旦動武,便會元氣大傷。」沈儀道,「那開解之法,我已經找到。想來,如今正是用得到的時候。」<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