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頁
第四百三十章 城下(上)
從龍門關出發,三日後,皇帝的大軍到達了京城外。
夜色正濃,城樓上沒有一點光亮,漆黑一片。
但王師皆出身禁軍,對京城熟悉無比。每個人都知道,那前方的夜色里,橫亘著一座巨大的城池。
前鋒卸掉了沉重的鎧甲,以減輕負重;又在馬蹄上裹了厚厚的布,足以讓踩在雪地上的聲響被北風的呼嘯吞沒。
「皇上,」禁軍指揮使田放再次湊到皇帝邊上勸諫,「此行危險重重,臣請皇上退至後軍,由臣來率前鋒接敵!」
皇帝望著前方,眉毛上已經結了冰霜。
「田放,」他淡淡道,「你覺得朕和江東王,誰能贏?」
驀地被如此問起,田放有些錯愕。
「臣不敢質疑皇上。」他忙道,「只是京中情形未明,皇上只靠一份不知真偽的城防圖便貿然出擊,只怕……」
「這圖是真是假,朕自己清楚。」皇帝平靜道,「田放,各處軍餉告急,人心浮動。戰事若再不平息,春耕延誤,就算我們得勝,天下也會遭遇災殃。故而朕不能再等,若今日能成事,絕不能等到明日。朕再說一次,你若還願意追隨朕,今日便聽朕的,不得再有異議;若不願意,你現在就掉頭。」
田放啞口無言,見皇帝心意已決,只得咬緊了牙關,向皇帝行禮退下。
皇帝又將一名近侍召來,道:「朕早前讓送入城中的信,可都送到了?」
「都送到了。送信的是可靠之人,不會出錯。」
「那就好。」皇帝舉目看向不遠處的城池,「按照朕說的,點火發號。」
三名侍衛隨即點起火把,在空中畫圈,漆黑的寒夜之中,猶如飛舞的螢蟲。
這一舉動極其容易招來城牆上的箭矢,眾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但好一會,也沒有動靜。
田放屏息等待著,終是忍不住,又看向皇帝。
皇帝卻神色沉靜,只將目光注視著城樓,夜色中,仿佛與周圍的枯木融為一體。
正當他按捺不住想問一問的時候,城樓上突然有了動靜。
遠遠的,火光閃爍,上面的人似乎騷動了起來。
眾人牢牢握住手中的盾牌,準備迎敵。
但那動靜很快平息下去,沒多久,相同的三束火把在城樓上舞動。
眾人心頭一松,那正是約定的信號。
不過沒有人敢輕舉妄動,誰也拿不準,那究竟是不是有詐。
田放再度走到皇帝面前,想最後覲見一次,卻見皇帝道:「早前吩咐的,是否都記住了。」
「回皇上,都記住了。」
皇帝深吸了一口氣,點點頭:「走吧。」
城門已經打開,一人從裡面走出來,見到面前兵馬的影子,倒頭便拜:「臣李懿,恭迎皇上回京。」
「李卿平身。」皇帝道,「朕吩咐的事,卿可都準備好了?」
李懿道:「一切皆如皇上的吩咐,無一錯漏。」
田放悄無聲息地靠前,手按在刀把上。他眼觀四面,打算一旦有異動,就先把李懿拿下。
「今日,卿乃首功。」皇帝道,「朕不會忘記。」
李懿的神色頗為沉靜。
他深深一禮:「臣叩謝隆恩。」
相較於城門外呼嘯的西風,瓮城裡簡直安靜得可怕。
皇帝走在前方,衛士跟在後面,甲冑碰撞的聲音,在寒夜裡格外清脆。
人都進來之後,李懿詫異地發現,皇帝竟只帶了三十餘人。
「皇上。」他忙道,「不知王師何在?」
皇帝神色平靜,道:「皇宮重地,除宮中衛士,外軍不得擅入。」
「但……」
「李大人。」一旁的田放道,「皇上出入宮中,向來只帶些許隨從。王師就在城外,大人既然已經將瓮城掌握在手,皇上可坐鎮其中,而後……」
話音未落,突然,身後轟然一響,城門沉沉關上。
田放驟然變色,來不及去追轉身逃跑的李懿,喝道:「保護皇上!」
三十餘侍衛即刻將皇帝團團圍起,與此同時,四周的城牆和城樓上,登時燈火通明。
光影映在皇帝的臉上,只見他望向上方的城樓,雙眸寒若冰霜。
弓弩手在沿著城垛列隊,火光中,黑鴉鴉的。
一人的身影出現在城樓上,頭戴金冠,衣袍上的團龍清晰可見。
「二皇兄。」江東王居高臨下,聲音如春風般和煦,在瓮城之中迴蕩,「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皇帝與江東王對視,似極力維持鎮定。
「原來你早就知道了。」他說。
江東王微笑:「二皇兄莫不會真的覺得,靠那點小小的恩惠能撬動朕的江山?」
皇帝不答話,看向江東王身旁。
「李閣老。」皇帝道,「先帝和朕都待你不薄,如今你擁立奸佞,置忠心於何地?置李氏百年聲譽於何地?」
李閣老撫須,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忠心何謂聲譽,老夫自有道理。」
江東王望了望天色,忽而道:「朕與皇兄好不容易相見,卻要這般隔空說話,著實費勁得很。不知皇兄可有雅興,與朕一道欣賞城中夜景?」
這話雖溫和,城上弓弩手卻隨即張弓搭箭,將箭頭對著城下。<hr>
從龍門關出發,三日後,皇帝的大軍到達了京城外。
夜色正濃,城樓上沒有一點光亮,漆黑一片。
但王師皆出身禁軍,對京城熟悉無比。每個人都知道,那前方的夜色里,橫亘著一座巨大的城池。
前鋒卸掉了沉重的鎧甲,以減輕負重;又在馬蹄上裹了厚厚的布,足以讓踩在雪地上的聲響被北風的呼嘯吞沒。
「皇上,」禁軍指揮使田放再次湊到皇帝邊上勸諫,「此行危險重重,臣請皇上退至後軍,由臣來率前鋒接敵!」
皇帝望著前方,眉毛上已經結了冰霜。
「田放,」他淡淡道,「你覺得朕和江東王,誰能贏?」
驀地被如此問起,田放有些錯愕。
「臣不敢質疑皇上。」他忙道,「只是京中情形未明,皇上只靠一份不知真偽的城防圖便貿然出擊,只怕……」
「這圖是真是假,朕自己清楚。」皇帝平靜道,「田放,各處軍餉告急,人心浮動。戰事若再不平息,春耕延誤,就算我們得勝,天下也會遭遇災殃。故而朕不能再等,若今日能成事,絕不能等到明日。朕再說一次,你若還願意追隨朕,今日便聽朕的,不得再有異議;若不願意,你現在就掉頭。」
田放啞口無言,見皇帝心意已決,只得咬緊了牙關,向皇帝行禮退下。
皇帝又將一名近侍召來,道:「朕早前讓送入城中的信,可都送到了?」
「都送到了。送信的是可靠之人,不會出錯。」
「那就好。」皇帝舉目看向不遠處的城池,「按照朕說的,點火發號。」
三名侍衛隨即點起火把,在空中畫圈,漆黑的寒夜之中,猶如飛舞的螢蟲。
這一舉動極其容易招來城牆上的箭矢,眾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但好一會,也沒有動靜。
田放屏息等待著,終是忍不住,又看向皇帝。
皇帝卻神色沉靜,只將目光注視著城樓,夜色中,仿佛與周圍的枯木融為一體。
正當他按捺不住想問一問的時候,城樓上突然有了動靜。
遠遠的,火光閃爍,上面的人似乎騷動了起來。
眾人牢牢握住手中的盾牌,準備迎敵。
但那動靜很快平息下去,沒多久,相同的三束火把在城樓上舞動。
眾人心頭一松,那正是約定的信號。
不過沒有人敢輕舉妄動,誰也拿不準,那究竟是不是有詐。
田放再度走到皇帝面前,想最後覲見一次,卻見皇帝道:「早前吩咐的,是否都記住了。」
「回皇上,都記住了。」
皇帝深吸了一口氣,點點頭:「走吧。」
城門已經打開,一人從裡面走出來,見到面前兵馬的影子,倒頭便拜:「臣李懿,恭迎皇上回京。」
「李卿平身。」皇帝道,「朕吩咐的事,卿可都準備好了?」
李懿道:「一切皆如皇上的吩咐,無一錯漏。」
田放悄無聲息地靠前,手按在刀把上。他眼觀四面,打算一旦有異動,就先把李懿拿下。
「今日,卿乃首功。」皇帝道,「朕不會忘記。」
李懿的神色頗為沉靜。
他深深一禮:「臣叩謝隆恩。」
相較於城門外呼嘯的西風,瓮城裡簡直安靜得可怕。
皇帝走在前方,衛士跟在後面,甲冑碰撞的聲音,在寒夜裡格外清脆。
人都進來之後,李懿詫異地發現,皇帝竟只帶了三十餘人。
「皇上。」他忙道,「不知王師何在?」
皇帝神色平靜,道:「皇宮重地,除宮中衛士,外軍不得擅入。」
「但……」
「李大人。」一旁的田放道,「皇上出入宮中,向來只帶些許隨從。王師就在城外,大人既然已經將瓮城掌握在手,皇上可坐鎮其中,而後……」
話音未落,突然,身後轟然一響,城門沉沉關上。
田放驟然變色,來不及去追轉身逃跑的李懿,喝道:「保護皇上!」
三十餘侍衛即刻將皇帝團團圍起,與此同時,四周的城牆和城樓上,登時燈火通明。
光影映在皇帝的臉上,只見他望向上方的城樓,雙眸寒若冰霜。
弓弩手在沿著城垛列隊,火光中,黑鴉鴉的。
一人的身影出現在城樓上,頭戴金冠,衣袍上的團龍清晰可見。
「二皇兄。」江東王居高臨下,聲音如春風般和煦,在瓮城之中迴蕩,「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皇帝與江東王對視,似極力維持鎮定。
「原來你早就知道了。」他說。
江東王微笑:「二皇兄莫不會真的覺得,靠那點小小的恩惠能撬動朕的江山?」
皇帝不答話,看向江東王身旁。
「李閣老。」皇帝道,「先帝和朕都待你不薄,如今你擁立奸佞,置忠心於何地?置李氏百年聲譽於何地?」
李閣老撫須,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忠心何謂聲譽,老夫自有道理。」
江東王望了望天色,忽而道:「朕與皇兄好不容易相見,卻要這般隔空說話,著實費勁得很。不知皇兄可有雅興,與朕一道欣賞城中夜景?」
這話雖溫和,城上弓弩手卻隨即張弓搭箭,將箭頭對著城下。<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