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瞥讓那女孩呆了好半晌。

  「有事嗎?」阿綾見她遲遲不開口,放下酒杯問道。

  「啊……」女孩這才緩過神,耳根一紅,忽的就從袖籠里端出一隻冬青的小碗捧給他,阿綾低頭便是一驚,一條金紅的珍珠魚正游得歡實。

  「祝公子連年有餘。」說完,她不等阿綾拒絕便跑了。

  「哎?」他滿頭霧水捧著小碗,「又不逢年過節,這是跟我鬧得哪一出……」

  「嘖嘖,小公子,這小娘子怕是看上你了吧……」阿櫟長嘆一聲,「慘啊,給賞錢的明明是我……結果得了連年有餘的卻是你。哎不過她剛剛從哪裡把這魚掏出來的?真厲害啊……」

  「你喜歡就拿去啊。」阿綾把碗往他面前一推,拿起筷子吃雞。

  「給你的,我才不要。」苦主端起杯一飲而盡,「總有一天會有姑娘只喜歡我。」

  阿綾笑笑,陪了一杯:「你不要,我也不要,那別拘著它,放了吧。」

  坐在酒館二樓的窗子邊向外看,天碧川里星影燈影交織成一片,搖搖晃晃,像阿櫟織的那塊金光閃閃的薄紗,如夢似幻。

  喝完酒,他蹲在河邊,看那尾拇指大的小魚一下子沒進一片光影里,阿綾忽然產生了一絲幻覺,覺得自己其實還未長大,中秋的時候,能牽著阿娘的手吃一塊月餅,放一盞船燈。

  無數搖曳的燭火帶著無盡的思念順流而下,將天碧川映成一條浩瀚的天河,浮光躍金,綿延去遠方。

  「阿綾?阿綾!!!」阿櫟在耳邊一吼,「發什麼呆啊!」

  他揉了揉耳朵,扭過頭:「我要回去。」

  「哎?現在?不是說逛一逛嗎!」

  「我知道要繡什麼了。」

  中秋那日,阿綾不負眾望,以一卷長逾兩尺的繡畫《天碧川河燈》一舉奪魁,十五歲的年紀便坐上了一等繡匠的位子。

  「最近沒怎麼睡吧。」老繡匠拍了拍他的肩,「眼底下烏青的。哎,年輕也要愛惜身子。」

  吳和洲宣告結果時,反覆強調他是織造局史上最年輕的一等繡匠,那副繡畫也拿上好的綾裱起,擺在了織造局最顯眼的前廳里。

  可沒想到這位置才坐了三個多月,他便要準備收拾收拾離開。

  進京>_<

  第24章

  年末趕上宮裡的御用造辦處來織造局挑人,一織一繡,手藝需得頂尖,但年歲不得超過三十。進了宮給御前辦事,雖沒有品級但也算是個未入流的官職了,自然需得年富力強,厚祿可不養閒人。

  吳大人召集了所有符合條件的一等匠人,年歲一卡,統共也沒幾人。

  織院裡,阿櫟靠罕有的妝花技藝入選。

  繡院這邊,除阿綾外的兩個繡娘皆已成家,生兒育女。她們寧願月銀少些,也想留在家人身邊,不願背井離鄉。

  「那我去吧……」阿綾見吳大人為難,主動送上門去。

  他隻身一人無牽無掛,天大地大水闊山高,有機會出去見見世面實屬難得。

  他不知入宮謀職算不算是有出息,算不算是圓了阿娘的期望,但眼下他的確想找個地方躲一躲。

  前不久,他才剛剛坐上一等繡匠的位子,蠶絲商顧老闆就得了消息,立馬擺了桌酒宴,請沈如上門一敘。

  沈如心中有數,將阿櫟和阿綾帶在身邊一同赴宴,果不其然,顧老闆明面上打著告謝多年關照的幌子,實則帶了小女兒作陪,意在讓她與阿綾見上一見。

  席間顧老闆三番五次叫女兒給客人斟酒布菜,好好的一個富家大小姐從頭至尾沒怎麼動過筷子,阿綾也不落忍,連連婉拒:「我自己來。」

  「阿娘,你帶阿綾來就是了,幹嘛拖上我……你看那顧小姐,恨不能直接坐在阿綾身邊不走了……」阿櫟嘀咕抱怨。

  「閉嘴,吃你的飯。」沈如頗有些不自在,眼見著這顧小姐少女芳心大動,可阿綾客客氣氣,不解風情似的,不知是不是因為開竅晚,鬧得氣氛有些尷尬。

  回到繡莊,顧老闆開始三天兩頭相邀再聚,甚至親自登門,旁敲側擊兩個孩子的婚事。

  「阿綾才十五,好歹等明年再說。」沈如反覆推脫。

  「虛歲都十六了啊,他不是秋天生的嗎,也不算早了。如若你想再留一留他,那我們先把親事訂下嘛。」顧老闆毫不氣餒,似乎認定了這個准女婿,「如今行里都傳遍了,誰人不知沈老闆教出了玉寧最年輕的一等繡匠,我怕明年你這門檻都要被踏破啊……」

  「這……到時候也看他自己的意思,和哪個看對了眼我也懶得管……」沈如訕笑。

  「沈老闆這麼想可不對啊,婚娶之事,誰人不是父母之命啊。阿綾沒有親人,算是您半個兒子,沈老闆與我家門當戶對知根知底,在玉寧可謂強強聯合,再合適沒有,至於兩個娃娃,多看看不就看對眼了……」

  顧老闆帶著十二萬分誠意,鬧得沈如焦頭爛額,私下裡也催問過幾次:「阿綾,你對那顧小姐,當真……」

  他搖搖頭,深深一拜:「老師,我對顧小姐並無那份心思。此時辜負她一番錯愛,總比辜負她一輩子強。」

  「多大你才,怎麼就一輩子了……真是……我回絕他就是了。」沈如忙扶起他。

  眼下,能去京城似乎是給了他個解脫,離開玉寧,過些年那些人自然也會將他淡忘。顧小姐定能覓到真正的意中人,自己也不必虧欠別人什麼。聽說,御前做事,月銀雖說只是與織造局持平,但時不時有主子們額外的犒賞,若是此行能攢下些銀兩,沈如便可如願辦一所繡學,不再勞神動骨跑進跑出地看貨做生意,而是安安心心帶學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