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大人的摺子遞上去,上頭還算體恤,叫他們倆年後啟程進京。

  大年初一,沈如照例封了個紅包給阿綾。

  他伸手接過,掂量著分量不對。解開一看,裡頭都是碎銀子,少說十幾兩。

  「老師……這太多了……」他隨手取出兩塊,將剩下的悉數歸還,「壓歲壓祟,意頭到了就好嘛。」

  沈如卻執意叫他收著。

  「阿綾,今年秋天就十六了吧?男孩子到了十六啊,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大人了,可以娶妻生子,再不歸誰管,自己做自己的主。所以,這是最後一年給你封壓歲錢了。」她摸了摸阿綾的發頂,「 這些銀子也不只是壓歲。眼見著你們都要離開家了,有句話叫窮家富路,你和阿櫟兩人這一路,我也幫襯不上什麼,只能給你們點銀子傍身。他雖比你年長,心性卻總也長不大,比起你來更叫人不放心。」沈如笑著直搖頭,嘆了口氣,「入了宮,你得替沈嬢嬢看好他,不要叫他得罪人,也別讓他闖了禍啊。」

  ……

  「沈嬢嬢……」他許久沒這樣叫沈如,心裡竟有些捨不得了。雖說他孑然一身,可就像兒時那個神算子說的,他命中注定有貴人相助。自打他出生起,沈嬢嬢便盡心盡力護他助他,幾乎將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以後到了京城裡無親無故,他定會思念玉寧這間小小的繡莊吧。這裡裝滿了他與阿娘的回憶,也有一份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的牽腸掛肚,「嬢嬢放心,我定好好盯著他。」

  正月初八,新年休業的店鋪紛紛開張。一清早,織造局內,吳和洲將他二人招到跟前,給了他們帶印鑑的公文,交代了幾句後,送他們出門。大門外的馬車準備停當,預備載他們北上。

  馬車旁,翠金眼角泛紅,陪沈如站在那裡,最後遞了個包袱給他們:「京城不比玉寧,還下雪呢。這裡頭是昨晚才趕完的兩件棉披風,你們路上若覺得冷就穿上。」

  阿櫟頭先幾日一想到要去京城了,還興奮地失眠,臨出發才後知後覺地難過起來,杵在沈如跟前婆婆媽媽不願上車,最後被當眾拍了一把腦袋瓜子,才依依不捨地爬上車去。

  車窗簾子一放下去,阿櫟便紅了眼圈,清早街上靜,馬蹄踏在石板路上清脆的噠噠聲莫名空寂。

  阿綾原本還算平靜,被他們這麼一鬧,心裡也忍不住一陣發酸,趁沒跑遠,又探頭出去:「嬢嬢!姐姐!你們照顧好自己!」

  他這不大響亮的一嗓子,叫翠金在旁邊掏出帕子抹開了淚。

  馬車晝跑夜休,跑到第四個深夜才趕到京城。

  連續幾日的顛簸,天氣越跑越冷,加之進城門後反反覆覆的盤查,阿綾他們蜷縮在車裡,先前那點對京城的期待早已消磨乾淨,夜半三更,他此刻對車外頭是什麼樣沒有一丁點興趣,只盼著快些趕到安頓之所,能舒舒服服沐浴,再抱個湯婆子睡上一覺。

  進了個陌生的院門,交了文書,領了衣袍鋪蓋,他們怕擾了旁人,燈都沒點,摸著黑擦洗了一下,便上床睡了,冷冰冰的被窩暖了許久才睡著。

  第二日才過寅時,又被人粗魯地吵醒,著急忙慌套上昨夜分發給他們的廣袖圓領袍,匆匆站進了人群中,跟在隊尾,準備進宮。阿綾打眼一看,這造辦處各類匠人近百,這還不知人齊不齊。大家穿著相似,都是類似於官服的圓領,樸素寡淡的月白色,沒什麼裝飾底紋或刺繡。只站在最前的幾位,袍子是井天青的,胸前背後繡著鸂鶒或黃鸝的補子,是末流七八品的官服。

  京城不比玉寧那樣空氣濕軟,雖說已經入了春,可清晨的風依舊冷冽乾燥,阿櫟一起身便開始流鼻血,一路走進宮門,行至造辦處,一條帕子已是鮮血淋漓。

  造辦處的主事見了滿臉嫌棄:「你叫什麼?」

  「沈白櫟……」阿櫟堵著鼻子悶悶答道。

  對方的眉頭皺得更緊了:「嘖,你們新來的幾個,這幾日先把規矩都學學好。見了人怎麼行禮回話,哪裡能去哪裡不能去,哪些話說得說不得。」他伸手點了個與阿綾他們年紀相仿的年輕男子,「孔甯,你給他們交代清楚,別耽誤差事。」

  「是。趙大人。」

  「剛剛那位是我們造辦處的主事,趙大人。」孔甯年十九,祖傳御用金匠,京城人士,一手花絲鑲嵌的絕活,也是半年前才入宮。

  他帶著阿綾及幾個人同批進宮的新人領了腰牌,一個個分發下來:「這個是你的,沈白櫟。葉書綾是?」

  「是我。」阿綾伸手接過自己的木質腰牌,四周有精細的浮雕忍冬藤蔓紋,「叫我阿綾就好。」

  正面刻所屬與職位:

  御用造辦處

  繡匠

  背面則是他的大名:

  葉書綾

  「這牌子在皇宮內不可離身,亦不可外借。」孔甯說起話來細聲細氣,倒與他熟知的京城人士不同。

  阿綾曾見過許多去玉寧採買的北方商人,皆骨骼寬闊,聲音爽朗,包含那京城調派到玉寧的吳大人也是這般。

  「怎麼?」孔甯見阿綾不錯眼地盯他,也毫不客氣地打量回去,雖說年紀小,身上倒有點不顯著的傲氣。

  「啊,沒怎麼。」阿綾對他笑笑,「孔甯哥,你接著說。」

  「嗯,其他不那麼急,在這宮裡最要緊的,就是四點,不亂走,不亂看,不亂聽,不亂說。」孔甯聽他開口叫了一聲哥,似乎很受用,眼神緩和許多,找出一張圖鋪在桌上,看著像是宮內的地圖。圖上大片大片留白,只標註了每日朝臣們要上朝的玉宸殿所在及各個宮門所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