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
因著連番幾樁大事的耽誤,御駕巡幸燕山行宮也延緩下來。就在諸事具備,只待鑾儀起駕的前夕,皇上忽感風寒,御醫擔憂他能否經受鞍馬勞頓,勸其暫緩出巡。
“皇上還是執意要去?”駱皇后慵然倚著錦靠,從晉王妃手上啜了口參湯,淡淡瞥向昀凰。宮裝素顏的太子妃垂手侍立一旁,恭然應道,“今日群臣進諫,父皇也略有些動搖,不若之前堅持。”駱後聞言不語,只是搖頭苦笑。
“母后放心,臣媳也當盡力勸諫父皇。”太子妃溫言低眉,態度柔順。
“如此甚好。”駱後頷首,“讓皇上好好將養身子,以龍體為重。”
昀凰叩首告退,晉王妃起身送她至殿外。
小世子承晟十分喜歡這位溫柔和順的太子妃,也追在她身後,不捨得她離開。
內殿珠簾搖曳,只留駱後一人靜靜倚了鳳榻,望著透入地上的晨間光影,端莊面容驟然浮上yīn霾,喃喃自語道,“事到如今,由不得你不去。”
承晟牽了昀凰的衣帶,奶聲奶氣將她前日教他的南朝歌謠唱了一遍。昀凰與晉王妃駱臻相視而笑,直誇他唱得極好。承晟常被駱後和母親責備,除了底下奴婢,難得有人真心誇他,因此越發賴在昀凰身邊撒嬌不已。
“承晟,又在頑皮。”
遠處一聲低斥,嚇得那孩子慌忙躲到昀凰身後。
迎面卻見晉王撐了傘,在初chūn細雨中翩然而來。他走得極快,將侍從都遠遠拋在後頭,步履間袖袂翻飛,衣帶當風。昀凰牽起承晟,遠遠朝他微笑。
也不知是幾時下起的雨,細細朦朦,灑了一天一地。
三人含笑見禮,這些日子常在中宮侍奉駱後,晉王夫婦與太子妃時有相見,也不若初時拘束。晉王俯身喚承晟,孩子卻有些怕他。昀凰牽了他小手,輕輕jiāo到父親手中。晉王抬目看昀凰,只是極輕快的一眼,指尖卻蘇蘇拂過她掌心。
身後便是駱臻,左右也是耳目,昀凰驀然縮手,耳後已有幾分灼熱。
卻聽鳥鳴啾啾,承晟歡叫一聲,從父親袖袍里發現了個玲瓏金絲籠,裡頭是一隻羽色斑斕的珍雀。駱臻脫口喜道,“你果真替母后尋來這稀罕鳥兒。”
昀凰覷著有趣,也伸指逗了逗鳥兒,莞爾道,“殿下真是有心人。”
“當心。”晉王抬手一擋,以廣袖遮住昀凰的手,“這鳥會啄人的。”
晉王妃忙接過鳥籠,小心翼翼托在掌心嗔道,“他只對這些細碎玩意有心。”
鳥兒受了驚嚇,在籠中撲稜稜亂飛亂撞,晉王低頭對承晟一笑,“拿進去吧,當心驚著它。”承晟歡喜地捧了雀籠,一路小跑入殿,駱臻也忙不迭也跟了進去。
二人回眸相視,他目光複雜莫名,令昀凰心中微窒,側了臉不願再看他。晉王緘默片刻,終究移開了目光,淡淡道,“方才見了御醫,聽說父皇頗為動搖,有意延後出巡。”
昀凰一凜,抬眸看向晉王。
他眼裡鋒芒閃動,透出不容退讓的決然,以只有她能聽見的語聲說,“歲不我與。”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旦夕禍在,時不我待。
風裹斜雨撲進廊下,沾濕鬢髮,初chūn天氣里,驀然起了徹骨深寒。
是夜,宮中離奇起火,將皇上所乘的玉輦燒毀。
同時被大火毀壞的還有皇后儀鳳旗、翠華旗、入蹕旗等細小物件。毀壞御用之物是死罪,龍輦更是天家威儀之表,毀於火中,是為凶兆。皇上聞知大怒,將當夜值守的侍丞、內侍、宮人一併杖責,兩名疏忽職守的侍丞被當場杖斃。
將近天明,雨勢更急。
昭慶宮中燈火通明,內臣近侍在外面雨幕里戰戰兢兢跪了一地。
太子、太子妃、晉王、大侍丞俱在裡邊長跪請罪。皇上余怒未平,整宿不曾入睡,深凹的眼窩越發塌陷下去,格外透出yīn沉。駱皇后病勢初愈,側坐一旁蒼白了臉色,也不言語。
“凶兆?”皇上冷哼,徐徐掃視眼前諸人,“你等勸諫無果,便借著這大凶之兆,好攔住朕出巡?”
底下死寂無聲。
“朕不過是去看看太后,礙著了誰?是誰如此心虛,連上十幾道摺子盼朕留在宮裡?”他每說一句便提高一聲,到最後已是啞聲怒喝,震得眾人心驚膽顫。駱後在邊上無動於衷,微闔了眼,仿佛入定一般。然而,眾人都明白皇上斥的是誰。
最不願見著皇上與高太后母子言和的人,當然是駱皇后。
高太后落到如今淒涼境地,不可謂沒有她的“功勞”。
昔年先皇后元氏,雖與皇上自幼結髮,卻始終不得高太后歡心。待駱妃獲寵,便與高太后聯手排擠元氏皇后,令皇上對其疏遠生厭。雖然宮中諱莫如深,卻盛傳元皇后之死,是駱後一手設計。皇上雖有疑慮,卻無實據,最終在高太后一力支持下,將駱妃扶上後位。
誰又料到,羽翼豐足的駱皇后卻趁太后專權,與皇上母子反目之機,背叛了一手栽培她的高太后,反戈奪去後宮大權。要說高太后最恨之人,便是她了。
更何況皇上啟用誠王,與太后言和,無非是為了輔佐東宮,穩固太子之勢。迎來一個南朝太子妃與她相鬥還不夠,連高太后也要一併迎回。即便他百年之後,有太皇太后坐鎮宮中,不怕她這皇太后東山再起——可見他是這般厭憎她,駱後冷冷想著,心中被萬般怨毒啃齧,臉上卻是平靜如常。
皇上亦冷冷側目,看向她的眼光既有厭惡亦有悲哀。
連日裡多番勸諫的大臣都是親近後黨之人,他只當視而不見。原是執意不改行期的,未料這兩日風寒加劇,年老之人畏懼病痛,本已起了延期之念……想不到一語成讖,她到底耐不住xing子,想出這奇蠢的主意。
恰在此時,她迎上他目光,兀自狡辯道,“陛下息怒,臣妾等冒死勸諫,也是為陛下龍體著想。如今年歲不同,陛下已不是青壯之年,何必如此逞qiáng……”
這是譏諷他老邁無能麼,皇上失聲冷笑,“朕這把老骨頭還沒熬到頭。”
眾人誠惶誠恐,伏地叩請聖上息怒。
太子妃頓首道,“臣媳無能,御輦被毀皆因臣媳疏忽所致,望父皇責罰。”
“只怕你不疏忽也一樣出事!”皇上冷著臉,看也不看昀凰,話卻是說給眾人聽的,“不過是燒毀了玉輦,你即刻給朕督造下去,明日此時,朕就要看到全副鑾駕,整飭待發!”
昀凰叩首,“臣媳遵旨。”
太子亦叩首道,“父皇福佑天下,御駕巡幸,萬民景仰。”
眾人齊齊應聲,“吾皇萬歲萬萬歲!”
第二十九章 勁羽離弦不能回
天子出,車駕次第,兵衛居外,甲盾前導。
九龍五色華蓋、雙鸞雉尾執扇簇擁著二十八乘金輅玉輿徐徐馳上出京官道。皇家旌節蔽日,幢幡纛旗連成浩dàng氣象。皇后鑾輿與太子車駕緊隨鑾駕之後,妃嬪王公次第相隨。八百騎衛執戟前導,三千禁軍並轡隨行。
如此盛況空前的皇家出巡,令在遠處匍匐跪拜,有幸覷望到一眼的帝都百姓畢生難忘。據說最前列的車駕已抵京郊,最後列的人馬才出宮門。逶迤如長蛇的仗列徐徐往燕山行進,天子威儀令官道兩側山林肅靜,長空飛鳥絕跡。御駕卯時出宮門,至酉時抵達燕山永樂行宮。
燕山綿延雄渾,奇峰疊巒,飛泉流瀑綴於山間。
永樂行宮依山興建,已歷六十餘年,自下仰望只覺金殿碧閣層疊錯落,飛檐復廊九曲縵回;谷中湯泉暖霧蔚蒸,峰上五道飛瀑如玉帶注落,山間桃李盛放如雲霞。
駐足半山,恍如登臨仙宮。
皇上鑾駕已抵宮門,昀凰步下鸞車,卻無心飽覽勝景,匆匆率侍從女官迎至皇后鳳輦。雲湖公主已先一步候在跟前,見太子妃到來,勉qiáng欠身為禮,不掩冷淡之色。宮人攙扶著駱後下來,領著太子妃等人步上宮道。
皇上與太子、晉王、誠王在前,一路沿玉階而上,看似他jīng神大好,全無疲憊。駱後卻滿面倦色,被昀凰與雲湖左右攙扶著,漸漸額角汗出。雲湖公主見狀,忙喚宮人取巾子來拭汗。隨在太子妃身後的女官親手遞過軟巾,卻不是往日那名東宮近侍。雲湖公主將這面生的女官上下打量,似不經意轉頭,朝昀凰笑道,“皇嫂身邊換了人麼?”
昀凰淡淡頷首,“商妤腿疾未愈,不良於行,我將她留在宮中了。”
自從當日被罰跪凍壞,商妤的腿便落下麻痹,至今行動不便,此事宮中皆知。但云湖問的顯然不是商妤,她蹙眉又道,“不是有個huáng氏近侍麼?”昀凰淡然道,“原先是有的。”
駱後側目看向昀凰,目光閃動,雲湖公主脫口便問,“那是因何替換?”
“此事因由說來已久。”昀凰看一眼駱後,低聲道,“臣媳大婚次日,近侍huáng氏曾因疏忽,將一支御賜如意折斷,是為不祥之兆。及至御輦被焚,臣媳思及此事,將她責備了一番。huáng氏以為凶兆因她而起,深恐父皇降責,一時愧懼便投繯了。”
“你是說……此人已死?”雲湖公主驟然失驚,睜大雙眼迎上太子妃漠然目光,只覺她談及生死,輕漫得像在說一朵花開了。
宮中有人死去,確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駱後始終一言未發,此時才冷冷看了昀凰,“幾時的事?”
昀凰溫婉垂眸,“回稟母后,是昨夜裡的事。因御駕出巡在即,臣媳未敢將這等瑣事煩擾母后,因此擅作主張,另調了女侍替換。”雲湖抿了抿唇,目光緊盯在昀凰臉上,似yù找出她的閃爍之色。然而太子妃神色平常,一如往日的沉靜淡定。
駱後卻是一笑轉頭,“無妨,區區小事罷了。”
說話間已至殿前,行宮中內侍宮人匍匐跪候一地,肅然恭迎聖駕。
早有人攙扶了高太后從內殿蹣跚而出,盤龍銜鳳拐杖遠遠閃動燦金光芒,映著老太后滿頭銀髮,別有一種威嚴雍容。皇上定定立在階下,痴了一般望著太后走近,直至被太子提醒,才單膝屈跪下去。
這一聲“母后”,竟在君王的口中哽咽。
一別多年未見,昔日年過半百猶存丰韻的高太后,竟已老邁龍鍾,行走都賴人攙扶。高太后扶了拐杖,顫巍巍俯下身來,將他看了又看,仿佛竟不認得。
“兒臣不孝……”皇上不敢再看太后遲暮面容,低了頭,語聲發顫。
誠王年過四旬,是高太后三十多歲才誕下的幼子,雖面容已毀,看身形仍是軒昂男子。而皇上比他年長十餘歲,已是鬚髮灰白,身形佝僂的老者。兄弟二人俱跪在母親跟前,太后卻似一個也不認得,自顧望向跪了一地的眾人,呵呵笑道,“好熱鬧,你們都是來瞧哀家的麼?”她扶了拐杖,蹣跚越過皇上,直走到太子跟前,對側旁的駱後視若無睹。
因著連番幾樁大事的耽誤,御駕巡幸燕山行宮也延緩下來。就在諸事具備,只待鑾儀起駕的前夕,皇上忽感風寒,御醫擔憂他能否經受鞍馬勞頓,勸其暫緩出巡。
“皇上還是執意要去?”駱皇后慵然倚著錦靠,從晉王妃手上啜了口參湯,淡淡瞥向昀凰。宮裝素顏的太子妃垂手侍立一旁,恭然應道,“今日群臣進諫,父皇也略有些動搖,不若之前堅持。”駱後聞言不語,只是搖頭苦笑。
“母后放心,臣媳也當盡力勸諫父皇。”太子妃溫言低眉,態度柔順。
“如此甚好。”駱後頷首,“讓皇上好好將養身子,以龍體為重。”
昀凰叩首告退,晉王妃起身送她至殿外。
小世子承晟十分喜歡這位溫柔和順的太子妃,也追在她身後,不捨得她離開。
內殿珠簾搖曳,只留駱後一人靜靜倚了鳳榻,望著透入地上的晨間光影,端莊面容驟然浮上yīn霾,喃喃自語道,“事到如今,由不得你不去。”
承晟牽了昀凰的衣帶,奶聲奶氣將她前日教他的南朝歌謠唱了一遍。昀凰與晉王妃駱臻相視而笑,直誇他唱得極好。承晟常被駱後和母親責備,除了底下奴婢,難得有人真心誇他,因此越發賴在昀凰身邊撒嬌不已。
“承晟,又在頑皮。”
遠處一聲低斥,嚇得那孩子慌忙躲到昀凰身後。
迎面卻見晉王撐了傘,在初chūn細雨中翩然而來。他走得極快,將侍從都遠遠拋在後頭,步履間袖袂翻飛,衣帶當風。昀凰牽起承晟,遠遠朝他微笑。
也不知是幾時下起的雨,細細朦朦,灑了一天一地。
三人含笑見禮,這些日子常在中宮侍奉駱後,晉王夫婦與太子妃時有相見,也不若初時拘束。晉王俯身喚承晟,孩子卻有些怕他。昀凰牽了他小手,輕輕jiāo到父親手中。晉王抬目看昀凰,只是極輕快的一眼,指尖卻蘇蘇拂過她掌心。
身後便是駱臻,左右也是耳目,昀凰驀然縮手,耳後已有幾分灼熱。
卻聽鳥鳴啾啾,承晟歡叫一聲,從父親袖袍里發現了個玲瓏金絲籠,裡頭是一隻羽色斑斕的珍雀。駱臻脫口喜道,“你果真替母后尋來這稀罕鳥兒。”
昀凰覷著有趣,也伸指逗了逗鳥兒,莞爾道,“殿下真是有心人。”
“當心。”晉王抬手一擋,以廣袖遮住昀凰的手,“這鳥會啄人的。”
晉王妃忙接過鳥籠,小心翼翼托在掌心嗔道,“他只對這些細碎玩意有心。”
鳥兒受了驚嚇,在籠中撲稜稜亂飛亂撞,晉王低頭對承晟一笑,“拿進去吧,當心驚著它。”承晟歡喜地捧了雀籠,一路小跑入殿,駱臻也忙不迭也跟了進去。
二人回眸相視,他目光複雜莫名,令昀凰心中微窒,側了臉不願再看他。晉王緘默片刻,終究移開了目光,淡淡道,“方才見了御醫,聽說父皇頗為動搖,有意延後出巡。”
昀凰一凜,抬眸看向晉王。
他眼裡鋒芒閃動,透出不容退讓的決然,以只有她能聽見的語聲說,“歲不我與。”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旦夕禍在,時不我待。
風裹斜雨撲進廊下,沾濕鬢髮,初chūn天氣里,驀然起了徹骨深寒。
是夜,宮中離奇起火,將皇上所乘的玉輦燒毀。
同時被大火毀壞的還有皇后儀鳳旗、翠華旗、入蹕旗等細小物件。毀壞御用之物是死罪,龍輦更是天家威儀之表,毀於火中,是為凶兆。皇上聞知大怒,將當夜值守的侍丞、內侍、宮人一併杖責,兩名疏忽職守的侍丞被當場杖斃。
將近天明,雨勢更急。
昭慶宮中燈火通明,內臣近侍在外面雨幕里戰戰兢兢跪了一地。
太子、太子妃、晉王、大侍丞俱在裡邊長跪請罪。皇上余怒未平,整宿不曾入睡,深凹的眼窩越發塌陷下去,格外透出yīn沉。駱皇后病勢初愈,側坐一旁蒼白了臉色,也不言語。
“凶兆?”皇上冷哼,徐徐掃視眼前諸人,“你等勸諫無果,便借著這大凶之兆,好攔住朕出巡?”
底下死寂無聲。
“朕不過是去看看太后,礙著了誰?是誰如此心虛,連上十幾道摺子盼朕留在宮裡?”他每說一句便提高一聲,到最後已是啞聲怒喝,震得眾人心驚膽顫。駱後在邊上無動於衷,微闔了眼,仿佛入定一般。然而,眾人都明白皇上斥的是誰。
最不願見著皇上與高太后母子言和的人,當然是駱皇后。
高太后落到如今淒涼境地,不可謂沒有她的“功勞”。
昔年先皇后元氏,雖與皇上自幼結髮,卻始終不得高太后歡心。待駱妃獲寵,便與高太后聯手排擠元氏皇后,令皇上對其疏遠生厭。雖然宮中諱莫如深,卻盛傳元皇后之死,是駱後一手設計。皇上雖有疑慮,卻無實據,最終在高太后一力支持下,將駱妃扶上後位。
誰又料到,羽翼豐足的駱皇后卻趁太后專權,與皇上母子反目之機,背叛了一手栽培她的高太后,反戈奪去後宮大權。要說高太后最恨之人,便是她了。
更何況皇上啟用誠王,與太后言和,無非是為了輔佐東宮,穩固太子之勢。迎來一個南朝太子妃與她相鬥還不夠,連高太后也要一併迎回。即便他百年之後,有太皇太后坐鎮宮中,不怕她這皇太后東山再起——可見他是這般厭憎她,駱後冷冷想著,心中被萬般怨毒啃齧,臉上卻是平靜如常。
皇上亦冷冷側目,看向她的眼光既有厭惡亦有悲哀。
連日裡多番勸諫的大臣都是親近後黨之人,他只當視而不見。原是執意不改行期的,未料這兩日風寒加劇,年老之人畏懼病痛,本已起了延期之念……想不到一語成讖,她到底耐不住xing子,想出這奇蠢的主意。
恰在此時,她迎上他目光,兀自狡辯道,“陛下息怒,臣妾等冒死勸諫,也是為陛下龍體著想。如今年歲不同,陛下已不是青壯之年,何必如此逞qiáng……”
這是譏諷他老邁無能麼,皇上失聲冷笑,“朕這把老骨頭還沒熬到頭。”
眾人誠惶誠恐,伏地叩請聖上息怒。
太子妃頓首道,“臣媳無能,御輦被毀皆因臣媳疏忽所致,望父皇責罰。”
“只怕你不疏忽也一樣出事!”皇上冷著臉,看也不看昀凰,話卻是說給眾人聽的,“不過是燒毀了玉輦,你即刻給朕督造下去,明日此時,朕就要看到全副鑾駕,整飭待發!”
昀凰叩首,“臣媳遵旨。”
太子亦叩首道,“父皇福佑天下,御駕巡幸,萬民景仰。”
眾人齊齊應聲,“吾皇萬歲萬萬歲!”
第二十九章 勁羽離弦不能回
天子出,車駕次第,兵衛居外,甲盾前導。
九龍五色華蓋、雙鸞雉尾執扇簇擁著二十八乘金輅玉輿徐徐馳上出京官道。皇家旌節蔽日,幢幡纛旗連成浩dàng氣象。皇后鑾輿與太子車駕緊隨鑾駕之後,妃嬪王公次第相隨。八百騎衛執戟前導,三千禁軍並轡隨行。
如此盛況空前的皇家出巡,令在遠處匍匐跪拜,有幸覷望到一眼的帝都百姓畢生難忘。據說最前列的車駕已抵京郊,最後列的人馬才出宮門。逶迤如長蛇的仗列徐徐往燕山行進,天子威儀令官道兩側山林肅靜,長空飛鳥絕跡。御駕卯時出宮門,至酉時抵達燕山永樂行宮。
燕山綿延雄渾,奇峰疊巒,飛泉流瀑綴於山間。
永樂行宮依山興建,已歷六十餘年,自下仰望只覺金殿碧閣層疊錯落,飛檐復廊九曲縵回;谷中湯泉暖霧蔚蒸,峰上五道飛瀑如玉帶注落,山間桃李盛放如雲霞。
駐足半山,恍如登臨仙宮。
皇上鑾駕已抵宮門,昀凰步下鸞車,卻無心飽覽勝景,匆匆率侍從女官迎至皇后鳳輦。雲湖公主已先一步候在跟前,見太子妃到來,勉qiáng欠身為禮,不掩冷淡之色。宮人攙扶著駱後下來,領著太子妃等人步上宮道。
皇上與太子、晉王、誠王在前,一路沿玉階而上,看似他jīng神大好,全無疲憊。駱後卻滿面倦色,被昀凰與雲湖左右攙扶著,漸漸額角汗出。雲湖公主見狀,忙喚宮人取巾子來拭汗。隨在太子妃身後的女官親手遞過軟巾,卻不是往日那名東宮近侍。雲湖公主將這面生的女官上下打量,似不經意轉頭,朝昀凰笑道,“皇嫂身邊換了人麼?”
昀凰淡淡頷首,“商妤腿疾未愈,不良於行,我將她留在宮中了。”
自從當日被罰跪凍壞,商妤的腿便落下麻痹,至今行動不便,此事宮中皆知。但云湖問的顯然不是商妤,她蹙眉又道,“不是有個huáng氏近侍麼?”昀凰淡然道,“原先是有的。”
駱後側目看向昀凰,目光閃動,雲湖公主脫口便問,“那是因何替換?”
“此事因由說來已久。”昀凰看一眼駱後,低聲道,“臣媳大婚次日,近侍huáng氏曾因疏忽,將一支御賜如意折斷,是為不祥之兆。及至御輦被焚,臣媳思及此事,將她責備了一番。huáng氏以為凶兆因她而起,深恐父皇降責,一時愧懼便投繯了。”
“你是說……此人已死?”雲湖公主驟然失驚,睜大雙眼迎上太子妃漠然目光,只覺她談及生死,輕漫得像在說一朵花開了。
宮中有人死去,確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駱後始終一言未發,此時才冷冷看了昀凰,“幾時的事?”
昀凰溫婉垂眸,“回稟母后,是昨夜裡的事。因御駕出巡在即,臣媳未敢將這等瑣事煩擾母后,因此擅作主張,另調了女侍替換。”雲湖抿了抿唇,目光緊盯在昀凰臉上,似yù找出她的閃爍之色。然而太子妃神色平常,一如往日的沉靜淡定。
駱後卻是一笑轉頭,“無妨,區區小事罷了。”
說話間已至殿前,行宮中內侍宮人匍匐跪候一地,肅然恭迎聖駕。
早有人攙扶了高太后從內殿蹣跚而出,盤龍銜鳳拐杖遠遠閃動燦金光芒,映著老太后滿頭銀髮,別有一種威嚴雍容。皇上定定立在階下,痴了一般望著太后走近,直至被太子提醒,才單膝屈跪下去。
這一聲“母后”,竟在君王的口中哽咽。
一別多年未見,昔日年過半百猶存丰韻的高太后,竟已老邁龍鍾,行走都賴人攙扶。高太后扶了拐杖,顫巍巍俯下身來,將他看了又看,仿佛竟不認得。
“兒臣不孝……”皇上不敢再看太后遲暮面容,低了頭,語聲發顫。
誠王年過四旬,是高太后三十多歲才誕下的幼子,雖面容已毀,看身形仍是軒昂男子。而皇上比他年長十餘歲,已是鬚髮灰白,身形佝僂的老者。兄弟二人俱跪在母親跟前,太后卻似一個也不認得,自顧望向跪了一地的眾人,呵呵笑道,“好熱鬧,你們都是來瞧哀家的麼?”她扶了拐杖,蹣跚越過皇上,直走到太子跟前,對側旁的駱後視若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