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要後面的東西?

  那就要種田!

  所有人的目光放在公子欽身上。

  管著紀國農業的人,肯定要捧著啊!

  去年公子欽就帶著人去各地整理農田,教導農務。

  今年明顯要精細化。

  這種時候,更需要公子欽!

  公子欽既感慨又有些無奈。

  不過紀伯說的話正中他的心坎。

  以前的紀國就是吃虧在種田上,所以以後絕不能吃這個虧。

  他的幹勁也很足。

  當年他父親為了紀國種田而死,若能看到今年紀國四百多城,或者說四百多縣,五十多郡,五個省府,全都在爭相種田,一定會很欣慰。

  這次的消息經由紀國官道傳到全國各地,百姓們下意識鬆口氣。

  種田好啊。

  他們就喜歡種田!

  更給他們驚喜的是,從都城鑄造室,以及舊城池送來的耕牛,化肥,同樣經由官道,送到一切能送到的地方。

  有些特別落後的地方,甚至從骨頭製作的農具,直接進階到鐵製農具。

  日出前去領回家,日落的時候交上去。

  在這期間,用先進的農具,可以大大節省力氣。

  不少人終於明白,原來紀國糧食那麼高的產量真的不是傳說,他們依靠先進的農具化肥種子,真的可以讓糧食產量翻幾倍。

  春耕開始,紀國各地百姓再次意識到,當紀國百姓真的很好!

  什麼趙梁,什麼昌盧。

  再也沒有比紀國更好的地方了。

  他們就是紀國人!

  身份認同這種事,最能凝聚人心。

  各地舊貴族遺民知道此事,心裡滋味萬千。

  在他們看來,紀國去年各處平定還有些威嚴,今年明明是在媚下,竟然在討好最普通的庶民。

  偏偏這種「討好」讓全國迅速安穩下來,各地統治力,明顯比去年用武力威逼更好。

  此消彼長。

  紀國的掌控力更足,也代表著他們的掌控力變低。

  雖說依靠之前積累的財富,他們依舊過得滋潤,但這種滋潤竟然有種朝不保夕的感覺。

  他們過的還不如普通百姓安穩。

  其中一個普通百姓名叫牧傑。

  有人說,他家以前也是士族,但也是幾百年的事了。

  到他這一輩就是普通百姓。

  最早的時候是慶國人,之後幾家分慶,十六歲的他還被姓趙的拉去打仗。

  打完之後就成了趙國人。

  剛開始他也覺得厭惡,覺得趙國人實在可惡,不過之後周天子都承認,那也就算了。

  牧傑甚至在想,他都幫趙打仗了,能不能分點東西。

  誰知道打完之後,趙國那些官員根本沒管他們,直接把這些拉過來打仗的人安置在一個城池裡種田。

  當時的牧傑受了不少傷,只好一邊自己治傷,一邊種東西餬口。

  好在他年輕,傷得也不重,不過旁邊的兄弟就沒那麼好運,斷胳膊斷腿都是好的,死了也是常態。

  剛開始過了一段時間太平日子,但斷斷續續地總要打仗。

  接著就是昌國打趙國,鄭國也打趙國,前面兵力不夠,他又被拉上去,那時候他已經二十四五,家裡孩子都生了三。

  作為家裡頂樑柱,他這次被拉上戰場,心態就沒那麼好了。

  以前自己吃飽全家不餓,現在全家都餓。

  戰爭打打停停,他也被拉去各種地方,被昌國俘虜之後沒什麼心理壓力就當了昌國小卒。

  要他說,昌國其實好一點,至少昌國是有軍功制度的,這讓牧傑有點盼頭。

  只不過說得好好的,等實際執行出現問題。

  當時的昌伯還有昌國儲君昌含笑整頓過這些事,不過他的軍功還是被長官搶去不少。

  牧傑都習慣了,拿著昌國給的為數不多的糧食回家,讓家人不至於餓死。

  至於他,還要繼續打。

  再最後,就是紀國人了。

  其實牧傑特別怕紀國人。

  不止他怕,他們一起打仗的兄弟都怕。

  剛開始是怕天雷,等見到天雷之後更知道殺傷力,所以即使昌國長官反覆告訴他們,那不是天雷,更是上天的懲罰,而是一種武器。

  牧傑想的是,武器同樣可怕啊!

  他見過被火藥炸過的人,血肉模糊,看一眼就會吐。

  他也算老兵了,都忍不住吐。

  不過紀國人好像並不想故意傷他們,更多的火藥只用來炸城牆,或者衝鋒的軍隊太厲害了,才會發兩顆。

  打著打著,牧傑跟身邊士兵都知道了,沖的時候不要太快,往兩邊跑,不要對紀國人下黑手,他們就不放火藥。

  果然,紀國不到特別危險的時候,是不會用天雷的。

  可這種一打仗就往兩邊退的情況,昌國很快支撐不住,他們這些兵士被紀國俘虜。

  當時的牧傑在昌國軍隊已經有些軍功,等紀國人過來統計情況的時候,詳細問了他在哪出生,叫什麼,家裡有沒有人等等。

  原本以為,他們會被紀國拉著繼續打仗,沒想到紀國人看他被火藥炸過,半隻胳膊的肉都爛了,就讓他在家休息,還送來一種叫大蒜素的東西,說是可以治傷。

  牧傑將信將疑沒有用,不過他有兄弟用了,竟然真的保住性命。<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