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等他再想用的時候已經晚了,說是過期了。

  不過沒關係,他身體還是不錯,傷好了起來。

  傷好之後他們這些人又被拉去當兵。

  但這次當兵跟之前不同,並不是草草訓練就拉去打仗,而是認認真真在後方訓練兩個月。

  這兩個月里,牧傑還吃飽飯了,甚至因為他在昌國有些功績,連家人都能被照顧到。

  在牧傑看來,他在紀國軍隊哪是訓練,分明是養傷。

  在那他又用到紀國的藥品,甚至還分了顆糖,聽其他紀國人說,現在紀國糖產量少了,否則每人四五顆呢。

  兩個月的訓練很快結束,牧傑從原來的西邊昌國,被拉往東邊的盧國,開始伐盧。

  應該是最近吃得飽,力氣大,牧傑戰場經驗又足,在伐盧的過程中屢立戰功。

  而這次在紀國軍隊,他所有戰功都得到了實惠,不是身份的進階,就是實物的獎勵。

  隨著他身份水漲船高,俸祿也越來越多,倒不是直接給他,直接送到他家中妻兒手裡。

  家裡妻兒還讓同鄉帶消息過來,說是他們一家幾口都有飯吃,讓他放心。

  牧傑聽著口信,心裡高興的厲害。

  他在外打仗,家裡還有人照顧,那他打起仗更有勁。

  只要他多殺幾個人,多立幾次戰功,他家人生活會越來越好。

  原來紀國的軍功制度不是騙人的,還不打折扣。

  牧傑還見過紀國儲君紀勝。

  整個軍隊裡,沒人不服他,打仗他沖在最前面,一個打十個都不是問題。

  他平日跟所有人關係都很好,不管平民還是貴族,只要有本事,公子勝就會高看一眼。

  更重要的是,紀勝打仗跟他名字一樣,無往不勝,跟著他就能減少傷亡。

  誰不想跟著能保自己命,還能立功的將領?

  之後還見過公子凌,這位名聲同樣響亮。

  他過來的時候,帶了不少軍糧,還說因為是五月稻,口感估計不好,所以儘量多宰點豬。

  啊?

  打仗能吃口飯就行了。

  怎麼還管口感好不好的。

  牧傑知道五月稻,五個月就能熟的稻子。

  能高產就行了,還管什麼口感好不好。

  不過他們接下來的伙食,肉還真的增加了。

  有功必賞,吃得好,長官對下屬好。

  牧傑感覺他更有力氣了。

  直到滅了盧之後,他們這些人被送回原來的城池。

  以前是慶國的,再是趙國的,接著昌國。

  現在變成紀國的一個郡。

  牧傑等人也算風光歸來。

  他們這個郡運氣比較好,分了個紀國培養的官員,迅速把城池各地劃分為各縣,當地士族被他們殺了七七八八,然後登記百姓戶籍,給他們分土地。

  原本是士族的土地被分到他們手中。

  作為小有功勞的小軍官,牧傑被郡守帶著去各處公務,成了本郡的捕快,手裡帶了十幾個人,管著其中一個縣的治安。

  牧傑其他兄弟也是如此,就算是缺胳膊少腿的,同樣能做個管事,功勞稍小的,則多分田地,減免一兩年的賦稅等等。

  反正一句話。

  但凡跟著紀國打仗的兵士,都不會被虧待。

  他們這些人的戶籍上都登記了當年的軍功,說是天下休養生息之後,應該還會給他們好處。

  牧傑在周朝六百三十五年,或者說紀國二年的時候等到這個好處。

  好處竟然是,當初幫紀國打過仗的兵士,優先分到良種!優先使用鐵器!

  這下牧傑傻眼了。

  紀國的良種,竟然優先給他們?

  他們這些人其實沒有幫紀國打多長時間的仗,都能被如此優待,那些紀國人呢?

  怪不得紀國軍隊異常勇猛!

  此舉也讓天下人皆知,只要對紀國有功的,按照紀國制度生活的,紀國絕對不會忘了你們。

  不管你們是什麼趙梁人,慶國人,昌盧祁鄭等等。

  只要歸順紀國時候,好好生活,那就會對你們好!

  紀國用實際行動說明這一切。

  牧傑再次感慨:「怪不得紀國人說他們不怕打仗,有功必賞,誰會不奮勇啊。」

  他在那麼多國家的軍隊都待過。

  只有紀國軍隊對他們最好,不僅提前訓練,還給吃飯,還有軍功可拿。

  這麼想來,紀國最後會統一天下,似乎並不意外?

  如果這樣的紀國不統一,似乎也沒有別的國家可以做到了。

  他在紀國軍隊時候都學了紀國話,如今還把三個孩子送到官學裡,學習的也是紀國的文字,看的紀國書籍。

  像牧傑這樣的普通人,在紀國四百四十九城裡還有很多。

  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紀國帶來的好處,更影響著周圍人的看法,從而讓更多人信服紀國。

  不說了。

  種田去吧!

  紀伯都說了,今年要抓緊種田的。

  今年田地種得好,說不定他們也能有良種?

  紀國各地百姓翻耕,挖水渠的動力更足了,總有一天,他們也會成為牧傑的!

  天下各地的人,在紀國的努力下,漸漸歸到一起。

  現在的種田,更是把大家團結起來。

  為了吃飽飯!好好種田!以後的日子一定越來越好!<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