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看起來枯燥呆板的考法,為的就是給所有出身的人畫出一條相對公平的線,只要過了這條線便有資格入仕,不需要掏空家底去跟人比拼人脈、藏書以及有沒有名師教導。

  朱厚照沒想到還有這樣的考慮。他好奇地問道:「那武舉也這麼公平嗎?」比起這些繞來繞去的八股文,他還是更喜歡能舞刀弄槍的武舉!

  文哥兒瞧了他一眼,才說道:「洪武年間朝廷便建了武學,可惜後來廢止多年,還是正統六年才重建京衛武學,官學教出來的武舉人才著實不多。」他笑著給朱厚照介紹,「至於武舉,我也沒親自看過,也不知道是怎麼個選拔法。前些年定下的是六年一次,今年應當就是定下新規後的第一次武舉了,正好就在殿下生辰前後,說不準殿下到時可以帶我去看看。」

  一聽文哥兒還要靠自己才能去看,朱厚照立刻給他打包票:「孤一準帶你去!」

  文哥兒便挑揀著自己覺得好的卷子給朱厚照打發時間,不必他自己在浩如煙海的答卷里逐份逐份讀那些枯燥乏味的八股文。

  轉眼到了第三場考試的出題日,考官們依然是提前一天聚在一起討論出什麼題。

  第三場需要出策問題,字數比較多,對內容的要求也比較高,這就是實打實的主考官專場了。

  由於會試主要看重第一場的成績,第三場屬於錦上添花,所以李東陽沒打算親自出題,而是把這個機會留給了程敏政。

  他如今都已經入了內閣,主持會試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沒必要在意這點小事。

  這次純粹是走走程序的事兒,眾考官都做好了拍掌叫好的準備,文哥兒也不例外。

  程敏政也不知是不是早就提前想好了,提起筆刷刷刷地寫出第一道題,首先拿給李東陽看。

  李東陽看後眉頭動了動,沒有第一時間發表看法,而是傳給了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接過一看,沒看懂。

  他再認真多看了一遍。

  還是沒看懂。

  朱厚照誠實地點評道:「這題不好!」

  程敏政:「…………」

  說好的走個過場,為什麼太子會反對!

  朱厚照想起文哥兒說如果認為別人幹得不好,最好能說出到底是哪裡不好,不然別人不知道錯在哪兒下次還會再犯的。你這次白生氣啦!

  朱厚照自覺牢記了他小先生的話,板起小臉認真地開始說出自己這麼評價的理由:「小先生說,出題不是為了難倒考生,而是為了選拔出我們想要的人才!」

  作者有話說:

  豬崽:小先生說blabla

  文崽:!!!我剛才真的沒有說話!!!

  文崽:蒼天可鑑啊!!!

  *

  更新!新的一個月!新的文崽!

  今晚二更!

  開始擺碗.jpg

  *

  註:

  ①先師廟的排序以及武學武舉的介紹:參考《大明會典》

  ②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說的大概是,宰予很會說話但是不干正事,澹臺滅明長得醜但品行和學問很好

  子羽,老師認定的醜醜,慘!!!

  第394章

  若不是自己連考題都沒碰過文哥兒覺得這次是真的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眼看程敏政臉色有些不好,文哥兒想了想,從朱厚照手裡拿過那道考題看了起來。

  一看之下,文哥兒就明白朱厚照為什麼這麼說了。這道題問的是讓大家深入剖析一下「四子造詣」但是他不明說到底是哪四子而是給了幾個謎題。

  比如「跟程子相望而興有人說他像伯夷的」,這個謎題好解與程子同期的理學家那不就是張載嘛。

  難就難在第四個謎題,程敏政表示這人「從事於《小學》、《大學》,自稱是朱熹私淑弟子但大夥懷疑他其實是師從老子的」。

  這種說法出自元朝劉因劉靜修一篇叫《退齋記》的諷刺文章,通篇沒有點名說的是誰只有少數學者分析劉因罵的應該是許衡在朝中進進退退,認為許衡假借孔孟程朱的名頭在欺世盜名,痛斥這種人誤國誤民。

  畢竟許衡人稱魯齋先生,題名為「退齋」嘲諷的是什麼人實在再明白不過了!

  可惜這種「再明白不過」也只適用於程敏政他們這些學有餘力可以深挖文章背後故事的人。

  這種「私淑朱子疑出於老」的說法可不是什麼好話偏程敏政還在後面跟一句「此四公皆所謂豪傑之士曠世而見者」叫人怎麼猜得出他在講誰!

  大多數考生哪怕僥倖讀過這篇《退齋記》恐怕也不知曉到底說的是什麼人。

  這不是在為難窮困考生嗎!

  既然朱厚照都拿「小先生說」起了頭,文哥兒也不好再躲在背後摸魚。他理了理思路跟程敏政說起自己前些天給朱厚照講的出題之法表示他絕對不是針對程敏政而是小豬崽子自由發揮!

  文哥兒又把閱卷時剛給朱厚照講的公平原則他覺得這道題確實有些不妥,這等奇僻的出處會為難住許多家庭條件不好的考生。

  他們朝廷開科選士,不應該在這種地方人為設檻把人攔在仕途之外。

  當初老丘在國子監當祭酒,就曾經致力於掃蕩這類出偏題怪題的風氣!

  文哥兒條理分明地分析起這道題的問題所在,連那頗為生僻的《退齋記》也講得頭頭是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