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厚照哼哼唧唧地跟著文哥兒把蒸熟的土豆片搗成泥玩,也不知道有沒有把文哥兒講的東西聽進去。

  文哥兒也沒有非要追著他問一句「聽懂了沒」,很隨意地講完了,又往土豆泥里添些調料和勾芡常用的團粉,沒一會便輕輕鬆鬆把它揉成團。

  剩下的就簡單了,只需要把它碾成一個個小圓餅,煎成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由於後頭的步驟著實簡單,朱厚照積極搶走大半工作,儼然將「王十歲親手做的土豆餅」變成了「朱七歲親手做的土豆餅」!

  文哥兒也不和他搶,在邊上看他哼哧哼哧地碾餅玩。

  尚膳監的人看得額頭冒冷汗。

  王小狀元帶太子來尚膳監本來就不合規矩,沒想到他居然還讓太子親自動手!

  只是太子玩得正歡,他們也沒敢上前勸說。

  等到香噴噴的土豆餅出鍋,朱厚照就趁熱嘗了兩個,覺得格外香,決定拿去給他母后和他父皇嘗嘗。

  只是文哥兒去後宮有諸多不便,朱厚照又不想和許久沒見的文哥兒分開行動,猶豫片刻後便命人分了一半送去給皇后她們嘗嘗,自己則興沖沖捧著親手做的餅去文華殿那邊尋朱祐樘。

  作者有話說:

  文崽:這個黑心老闆絕對不是我教出來的!

  豬崽:就是你!就是你!

  *

  更新啦!今天的更新,肥肥的!!

  昨天的小紅包已經發了,陸陸續續應該會收到!全選發的,不知為啥比留言總數少了百來個,不知是不是沒通過審核的不算數,如果沒收到的話,下次慶祝四百章再來好了!

  *

  註:

  ①治大國若烹小鮮/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出自《老子道德經校釋》

  很多古人認為它是,煎小魚不能經常翻面,治理百姓不能朝令夕改天天變來變去的意思

  -

  ②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出自李商隱的《賈生》

  -

  ③李東陽和楊一清的通信內容:出自李東陽的《懷麓堂集》

  比如這樣:

  【花帶一條,仆得之於方石先生者,轉以相奉,願附呂防佩刀之義,物不足論,其人故可重也,幸麾頓,萬萬】

  -

  大意就是:

  我這裡有條花腰帶(bushi),當初方石先生(謝鐸)給我的,現在轉贈給你。

  當初呂防有把漂亮的佩刀,有個算命的說他這佩刀是「三公服」,帶著它的人將來能位列三公,於是呂防把它送給自己的別駕,說是自家別駕有公輔之才。

  現在我把這條花腰帶(bushi)送給你,也是這麼個想法!

  雖然不是什麼值錢東西,但這是我對你的心意!

  -

  文崽:噫,肉麻!

  第378章

  朱祐樘正跟劉健他們議事來著聽人說太子和文哥兒過來了,想了想便讓他們一塊進來。

  朱厚照見有旁人在,馬上斂起興致勃勃的模樣,端起太子的樣子給眾人回了禮。

  朱祐樘讓大家都不必拘著招呼文哥兒兩人到近前來問道:「你手裡拿的是什麼?」

  朱厚照頓時又驕傲起來一臉得意地說道:「這是孤做的土豆餅!」

  他夸完自己是如何搗土豆泥、如何揉麵團以及如何把土豆麵團團碾成圓餅子的,才勉為其難地補充了幾句說他小先生也有極大功勞這土豆是他小先生在河西走廊種出來的,可好吃了!!

  還有最後烙餅的活也是小先生乾的,所以算下來這是他和小先生親手做的土豆餅!!

  朱祐樘幾人一聽都覺得這餅頗不錯,不管吃著怎麼樣至少是太子的一片孝心。

  朱祐樘便讓大家都嘗嘗。

  李東陽沒客氣,拿了一塊咬了一口,覺得咸香可口,味道著實很不錯。

  想來河西走廊那邊確實挺適合種土豆的。

  其他人也依著朱祐樘的意思取了塊嘗鮮。

  只一人沒有動那就是兵部尚書馬文升。他不甚贊同地開口說道:「太子乃國之儲君豈能把心思花費在這等小事上頭?」

  馬文升一直都看文哥兒不太順眼不是因為他和文哥兒有什麼仇怨而是這小孩從聞名長安街開始就有些跳脫於規矩之外而他又是最重規矩之人。

  見文哥兒居然還帶太子去做什麼土豆餅,馬文升滿腹的話終於憋不住了開始引經據典地對他這種行為進行批判。

  朱祐樘聽著這長篇大論的勸諫只覺兒子親手做的土豆餅都不香了。

  說實話要是他們家孩子親手做了好東西來孝敬他老人家他老人家難道不開懷嗎?

  小孩子本來就不可能一天到晚坐在那兒讀書,趁著玩耍的時間跑尚膳監做點土豆餅也不是什麼大事,怎麼就不行了?

  文哥兒本來聽人說裡頭有別人就不想進來的,偏朱厚照不讓他走,他只得一起進來了。這不,果然挨噴了!

  馬文升都這麼老了,又是官位比自己高那麼多的官場前輩,文哥兒也不好反駁他,只能乖乖坐在朱厚照邊上擺出一副「你說得都對」的虛心受教模樣。

  朱厚照可不是不明不白挨罵的人,他一聽馬文升說自己不該幹這事兒,頓時就不樂意了,跳起來說道:「孝敬父皇怎麼能說是『這種小事』,難道馬尚書覺得孝道很小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