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文升噎住了。

  誰敢說孝道很小?

  你看哪個官員敢不給親人守孝?朝野上下都要罵死你!

  不守足年限,烏紗帽都給你彈劾沒了!

  不孝才是大罪!

  朱厚照見馬文升被自己震住了,又開始啟動自己的舌戰群雄技能:「小先生剛給我講了『治大國若烹小鮮』的道理。可孤若是連烹小鮮是怎麼回事都不曉得,如何能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就像這小小的土豆餅,若不先把土豆蒸好,就搗不成泥;若不先搗成泥,就揉不成團;若不先揉成團,就做不了餅!孤想要吃到這個餅,每一步都要做好!」

  馬文升看著太子稚嫩無比卻又銳氣十足的臉龐,忽地感覺自己真的老了。

  他眼神複雜地看了眼文哥兒,沒想到這小子連做個土豆餅還給太子講課,而且太子還認真聽進去了。

  文哥兒對上馬尚書複雜的眼神,也十分複雜地看向滿嘴「小先生說」的小豬崽子。

  你小子怎麼回事,一開口還要帶上我!

  而且咱講「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時候你明明是「我不聽我不聽我只想搗土豆泥玩」的態度,結果居然是有聽進去的啊!

  朱厚照辯得馬文升沒話說了,看馬文升神色有些落寞,想了想又取了塊土豆餅親自遞給馬文升:「您也嘗嘗,這可是孤親手做的!」

  得太子這般禮遇,哪怕馬文升已經是朝中的老資歷了,眼眶仍是微微發熱。他接過那塊土豆餅,在旁人或羨慕或看樂子的目光中嘗了起來。

  文哥兒見狀只覺得朱厚照這小子真了不得,以後不知有幾個朝臣能說得過他。

  更可怕的是,這小子竟還無師自通地掌握了打一棒子給一顆甜棗這種萬用技能!

  朱祐樘他們要討論的事方才已經告一段落了,眾人吃完了土豆餅,便叫文哥兒說說此次西北之行的見聞。

  雖然文哥兒已經在奏本里詳盡地匯報過他們在陝西行都司做的事,可大夥都知道很多東西其實是寫不進去了,如今在場的就幾個來開小會的要臣,明面上不能說的事也可以拿出來聊聊。

  既然有這樣的機會,文哥兒可就不客氣了。他把自己在西北了解到的方方面面的情況都給講了出來,並沒有因為李指揮使的兒子成了自己學生而有所隱瞞。

  首先當然是西北商屯的廢棄以及軍屯的徭役攤派頻繁,商屯廢棄主要是增加了邊關糧食的運輸損耗,而徭役攤派則是影響了軍屯的屯田效率。

  別看西北貧瘠,地里還是不能離開人的,你動不動就把人安排去干別的活,就別怪人家地里種不出糧食!

  有時候邊防工程修好了,土地卻丟荒了。

  這些地方無論商屯軍屯都擠不出糧來,可不就越來越荒涼了嗎?

  還有那邊的教育問題也亟需解決。

  文哥兒也沒說什麼「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這種空話,而是表示這些地方臨近邊境,軍中又都是保家衛國的好男兒,他們拖家帶口鎮守邊關,理應得到朝廷的優待。

  現在的軍戶優惠政策就不太合理,想想看吧,只要三個兒子之中出一個兒子去補軍戶的缺,剩下的人就能享受諸多優免待遇。

  換成你是去補缺的人,你心裡能好受嗎?你能發自內心地為大明守衛邊關嗎?

  只是這等國策也不好胡改,所以應該酌情給這些軍屯上的軍戶家屬提升待遇,至少教育方面應該跟上。

  一來,這點事花不了朝廷多少錢;二來,也叫那些外族知曉咱大明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打心裡羨慕大明百姓幸福安寧的生活。

  不僅陝西行都司應該這樣做,另外幾個行都司也應該比照著這個來辦,可不能把臉丟到外邦和土人面前!你想改土歸流,總要叫人看到改土歸流後的好處吧?

  如果跟著你以後日子過得更糟糕了,咱為什麼還要跟著你混?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

  聽文哥兒毫不客氣地細數了陝西行都司諸多地理上或者管理上的問題,最後表示應該把這幾個行都司打造成面向北方遊牧民族或者南方土人的示範區!

  李東陽這個當老師的都聽得一愣一愣的。

  這個想法很好,可惜做起來著實不容易。

  與其費盡心思發展良田都沒幾塊的西北地區,倒不如把這份精力花到別處去,這些地方從指縫裡漏點好處出來都能把西北那點人餵飽吧?

  馬文升也忍不住提出這樣的質疑。

  他是去過遼東、寧夏諸地管過軍務的,最清楚這些地方有多貧瘠落後,朝廷如果有心大力發展某個地方,那也不該選陝西行都司那種地方。

  文哥兒聽後眨巴一下眼,認真回道:「您說得也有道理,遠沒有把門戶修得格外氣派,內里卻一塌糊塗的道理,理當讓所有地方的百姓都過上安定幸福的好日子才是!可若是自家門戶都破得漏風了,總得修修吧?叫別人看見了多寒磣!」

  馬文升噎住。

  難怪這小子能把太子教得那般能言善辯,他自己果然是最能說的!

  說實話,大部分文臣連武官都看不起,更別提是軍戶了。

  軍戶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大筆大筆的軍費,每次到了該撥錢的時候都得來回扯皮。

  至於軍戶的管理問題,那都是武官考慮的事,與他們沒啥關係。只要不發生士兵譁變,朝廷花錢養著就是了,還要他們怎麼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