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弄得他聽完以後都忍不住想繼續去鞭策自家孩子多多讀書了。

  聽聞王小狀元在社學開課,李清念頭一轉當天便把自己不成器的兒子攆去給文哥兒打下手,並且讓文哥兒隨便怎麼差遣都行要是他不聽話就扭送回來讓他來個軍棍伺候!

  文哥兒沒想到李清這位都指揮使竟還把自己的兒子送來當苦力,自然是欣然接納,熱情地給這位武將家的小子安排活干。

  對於其他軍戶的孩子想過來蹭課,文哥兒也是來者不拒教一群是教教兩群也是教他們待在西北的時間有限就不追求什么小班教學了先給他們心裡撒上把熱愛學習的種子再說。

  一開始有些玩野了的小孩子還不太情願坐著聽課,後來他們發現自己這群人裡頭沒一個比文哥兒更會玩了立刻就對這位狀元先生心服口服了每天不是跟著文哥兒呼啦啦地出去幹活(玩耍)就是跟著文哥兒呼啦啦地回社學上課。

  破舊不堪的社學也被軍戶們趁著閒暇時過來修整一新看起來從裡到外都煥然一新。每天大夥下地幹活時遠遠聽見孩子們的讀書聲,都覺得幹勁十足。

  就是輪到他們自己上識字課和算術課的時候,每個人都變得苦大仇深,很能體會到自家兒孫被逼著上進的痛苦。

  他們跟這些文字和數字真是相看兩不識,誰都不認得誰啊!

  可是小先生他們不厭其煩地給他們教了好幾遍,他們要是不好好認怎麼對得起他們花費的時間?

  李清兒子來給文哥兒打下手時本來還有些不甘不願,跟著文哥兒多幹了幾天活後已經學會主動備課和維持紀律了。

  因為他驀地發現自己雖然學不來高深又枯燥的四書五經,學起算術來卻是如有神助,對文哥兒他們閒暇時圍坐在一起討論的「關學」更是興致甚濃。

  他恨不得文哥兒每天早些把活幹完,好閒下來多講講「關學」。

  李清兒子頓時成了社學的紀律委員,不僅負責嚴查學生的遲到情況,還負責教育調皮搗蛋的問題學生,爭取不讓任何人拖延文哥兒下課的時間!

  文哥兒沒想到李清一個武將居然能生出個搞科學的好苗子。

  難怪讀書讀不進去,原來是理科生被逼著背文科知識點啊!

  文哥兒二話不說把人劃拉成重點培養對象,有事沒事就給他講點科學小知識。

  李清兒子聽得如痴如醉,很快就心服口服地喊文哥兒一聲「先生」。

  文哥兒從小便愛給人當「小先生」,卻還是頭一回被人正兒八經地喊先生,心裡自然高興不已。很不錯,他們「關學」壯大有望!

  李清哪裡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是肉包子打狗,還暗自高興自己的英明決定。

  看吧,這位王小狀元果然會教人!

  他兒子才剛剛送過去沒幾天,整個人的精神頭都不一樣了!

  為了讓這批庶吉士更用心地教導自己兒子,李清時常給他們送肉送菜送米麵,天氣暖和起來以後還讓人給他們準備新衣裳,堪稱是關懷備至。

  文哥兒再三推拒都沒能拒絕他的熱情,只好暗下決心準備一定要把這學生培養成才!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能學通我們關學的人,將來必然會有大成就!

  有時候美妙的誤會就是這樣產生的。

  西北這邊一切欣欣向榮,京師那邊也不是全無改變。

  朱厚照人小,寫東西慢,所以琢磨了好些天才把他的賺外匯奏本給寫出來。

  朱厚照興沖沖地把奏本遞了上去。

  而且不是走私下遞送的路子,而是讓人送去通政司。

  文哥兒說過,萬事都要講究一個「名正言順」,要是私底下給他父皇看,誰知道他父皇會不會夸完他以後就放到一邊呢?而且不走正經程序的話,朝堂也不會正兒八經地討論這件事。

  就是要光明正大地遞上去,就是要讓大家都看到!

  朱厚照常年被文哥兒挖坑,如今懂得的東西可比尋常小孩多得多。

  尤其是朝政方面的事。

  自從玩《我是大法官》的時候管理了岐山縣,他可太清楚底下這些人有多少辦法可以擱置一個議題了!

  畢竟文哥兒經常這麼坑他,坑著坑著他就懂了。

  多麼痛的領悟喲!

  朱厚照這位太子悶不吭聲幹了大事,最先炸開的是通政司。

  太子遞了奏本!

  太子今年才幾歲?居然就走通政司的程序遞奏本了!

  難道他們弘治一朝不僅要出個神童狀元,還要出個神童太子嗎?

  還是說這奏本其實出自張昇他們的手筆?

  要知道太子年紀雖然小,左右春坊卻是配得很齊全的,除了王小狀元這個右贊善跑西北去了以外,剩下這些人都很有可能幫太子操刀寫奏章!

  眾人懷揣著莫名激動又莫名糾結的心情打開來自東宮的奏本一看,發現形制方面沒有什麼問題,至於內容……

  這份奏本行文有些淺白,讀起來一看就是小孩子口吻,可具體內容卻十分充實,不是那種空洞無物的奏章,而是真的在討論實際問題。

  並且還提出了具體建議!

  這樣的奏本真的是七歲的太子寫出來的嗎?

  每個負責檢查奏本的通政司官員都有些不敢置信。

  等把整份奏本完完整整地看完了,大夥才發現王小狀元雖然人不在京師,對太子的影響卻無處不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