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光是這奏本里引用的資料就有不少是出自王小狀元給太子或者楊廷和他們的來信,可以說雖然王小狀元沒有寫半個字,整份奏本卻充斥著他的觀點!

  朱厚照這位太子就在奏本上瘋狂吹噓這些觀點,表示這是「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的絕妙辦法,你們不願意落實就是你們不夠愛民如子。太祖在天有靈,難道不想讓自己的百姓過好日子嗎?!

  把賦稅加到番舶頭上,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壞處呢!

  通政司的官員輪流看完奏本後面面相覷,都看見了彼此眼中的動搖。

  為什麼明明這奏本的用詞非常幼稚,他們讀完以後卻生出一種「這麼幹好像真的行得通」的錯覺來。

  怎麼回事!

  這王小狀元明明人在千里之外的甘州,他們卻感覺王小狀元這一刻來到了他們面前,語氣激昂地發表了重要演講!

  講得他們只有點頭的份,根本找不出反駁的話來!

  你說祖宗之法不可變吧,聽聽人家太子這位老朱家的嫡親後代是怎麼說的?太祖在天之靈都搬出來了!

  人家搶先說「我老祖宗同意了」,你還能反駁說「你祖宗絕對不可能同意」嗎?

  眾官員有些拿不定主意,最後一致決定把奏本拿去給元守直這位通政司一把手看。

  東宮要參與朝政了,你說咋辦吧!

  元守直:?????

  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他沒病糊塗的話,太子應該才七歲吧?

  元守直接過奏本認真看了起來。

  越看,他臉色越微妙。

  又是你,王守文!

  你去西北玩耍薅走了我兒子不說,還留了個太子在京師幫你衝鋒陷陣。

  你不講武德啊王守文!

  太子是儲君,哪怕年紀再小,說話的分量都不會小。

  老朱家是堅定的嫡長子繼承制,實在沒有嫡子就選長子,除了少數變數(比如朱棣)以外,大部分時間太子的地位都是十分穩固的,一旦定下來以後連皇帝都很難更易。

  像憲宗皇帝不怎麼喜歡朱祐樘,不也沒想過廢掉他這個太子?

  所以他們這位小太子正兒八經地上了奏本,他們就得認認真真地針對奏本內容進行討論,絕對不能把他當孩子哄。

  所以說,王守文你到底教出個什麼太子來了?!

  人在西北的文哥兒:?

  他甚至還沒收到他爹通風報信的家書,並不知道自己寫回京師的信已經處於共享狀態。

  小豬崽幹了啥事,跟他王小文有什麼關係?!

  頂多也就是他平時忽悠的次數稍微多了一點……

  你忽悠小孩兒的時候,怎麼知道他是真的會付諸行動呢!

  第365章

  通政司把東宮的奏本查閱完畢直接遞送到內閣去了。

  元守直才不煩惱那麼多,內閣里坐著的可是李東陽等人,文哥兒正兒八經的老師。他們自己教出來的學生以及他們學生教出來的學生(太子),可不就得留給他們自己受用嗎?

  李東陽幾人對此還一無所知直至拿到通政司送過來的東宮奏本才赫然發現事情有些不妙。

  ……怎麼回事?文哥兒不是不在京師嗎?為什麼東宮會遞上來這樣一本奏章?!

  李東陽和謝遷看完後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裡的疑慮。

  作為一個浙江人謝遷是最清楚裡頭的門道的。

  本來這塊香餑餑已經被人咬進嘴裡了,你朝廷突然說要把它收回來擱誰身上誰能樂意?

  尤其是江浙一帶的沿海地區私底下搞海貿的人多不勝數,什麼片板不得下海全是一紙空談。

  咱說沒有下海就是沒有下海,你朝廷派再多人下來查探咱都是沒有下海咱可是憑本事富起來的,和私下搞海貿有什麼關係!

  謝遷對此雖然心知肚明卻也不會傻到去捅破這件事。

  偏偏現在太子直接把奏本遞上來了,他們是討論還是不討論?

  謝遷心思百轉千回,最後想到了還在千里之外的文哥兒。

  這都是什麼事啊?

  早就知道這小子從小有股子想把天捅破的勁頭,沒想到才考上進士的第二年就鬧騰出這麼大的動作來!

  丘濬的提議很好擱置因為他在朝中本來也沒什麼朋友哪怕入了內閣也遠沒有一呼百應的能耐。

  朝臣們沒少私下議論認為丘濬入內閣著實不怎麼名正言順畢竟比起謝遷他們漂亮的履歷丘濬可是六十好幾還被安排去國子監教書的。

  怎麼看都不是會入內閣的升遷軌跡。

  何況丘濬自己年輕時不愛攀關係求晉升,自己入了內閣也不太愛被人攀關係手頭自然沒什麼說得上話的人。

  太子可不一樣太子一開口不少人不管是為了施展抱負還是為了投機東宮說不準都會踴躍表態兼攬活。

  太子現在才七歲又有什麼所謂?太子年紀小更好,更容易刷好感度,也更容易哄騙。你看王小狀元不就哄得太子一口一句「我小先生說的全是對的」嗎?

  謝遷猶豫了一會,還是把奏本遞給了徐溥。

  眼下內閣年紀最大、資歷最老的就只剩下徐溥了。

  徐溥接過奏本看完,臉上的表情沒有多大變化。

  他已經老了,精神越來越差,精力也越來越差,加之他本來就是不是銳意進取的性格,是以看到這帶著蓬勃朝氣的東宮奏議後他只是在心裡微微愣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