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實上哪怕謝遷、李東陽入了內閣,文哥兒平日裡與他這兩位老師往來仍是與從前無異,並沒有特意地去巴結討好。

  而謝遷他們也只是多多安排文哥兒幹活,沒給文哥兒開過什麼後門、搞過什麼特別待遇。

  想來是因為丘濬已經七十六歲,文哥兒擔心他致仕後會想著葉落歸根,一心要回瓊州去。

  瓊州離京師那麼遠,少說得走兩三千里的距離,年輕人尚且扛不住這樣的奔波,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家如何經受得住?

  朱祐樘是沒出過遠門的,對他而言光是前往天壇便是挺遠的路途,是以他想不出走上三千里路得多辛苦。

  光是為了丘濬這位老臣的身體著想,他便不能讓丘濬當真回瓊州去。哪怕真的允了丘濬的致仕,也得讓他留在京師頤養天年!

  朱祐樘拿定了主意,便開始跟丘濬走起了慰留程序。

  ——大概就是一個說「臣一定要走」一個說「愛卿絕對不能走」,這個流程最少得走個三遍,不然就是不給老臣面子;有些執著些的,走個十遍八遍也不算啥事。

  整個慰留程序一直走到十月初,朱祐樘才逐步從「可以免你早朝但你得繼續上班」退讓到「你可以退休了但要留在京師當朝廷的特聘顧問」。

  考慮到丘濬一個宅子住了四十多年(還是他當年初入翰林院時朝廷分配的),修修補補那麼多年總還是過於老舊狹小了,朱祐樘便大方地下旨給他安排了個新宅子,位置還是在長安街上,離得不算遠,就在王恕家旁邊。

  兩位致仕閣老住得近,以後朝廷有什麼需要請教他們的事情也好找!而且大家都退休了,平時也能走動走動、聊聊時政問題不是嗎?

  退休不能忘憂國!

  丘濬:?????

  文哥兒得知朱祐樘這個安排後都驚了一下。

  這是讓老丘和老王住兩隔壁,沒事吵個架調劑一下彼此的退休生活嗎?

  只不過知曉朱祐樘極力留丘濬在京師,不會讓丘濬就這麼回遙遠的海南島去,文哥兒整個人都快活起來了,親自約上丘濬兒子去看他們家新得的大宅子,畫出平面圖帶回去問丘濬具體要怎麼安排。

  需要什麼木匠啊鐵匠啊他統統都認識,保證可以幫老丘把新家的軟裝硬裝都搞得妥妥的!

  那興奮勁活像自己要搬家似的。

  丘濬聽得腦殼痛。

  沒想到自己都一把年紀了還要折騰這些事兒。

  只是見文哥兒以及一家老小都挺期待的,丘濬便也連著跟文哥兒討論了幾天。

  最後丘濬決定把這新換的三進三出大宅子好生用起來,內院仍做日常起居用,外院這些屋子皆用來藏書。

  既然丘濬已經致仕了,便不必和往常那樣閉門謝客了,往後家貧的讀書人想來借書讀完全沒問題。

  丘濬還在文哥兒的建議下專門設了個供人閱讀和抄寫的閱覽室,要是往後新社成員聚會找不著地方也能來借用一下!

  丘濬兒子:「…………」

  他左聽右聽,只聽出一個意思:你們且在內院住著,這個前院歸我了!

  這王小神童真就是一點都不跟他爹見外。

  只是瞧著丘濬和文哥兒越討論越興高采烈,丘濬兒子知趣地沒說什麼。

  新宅子又不是他這個當兒子的掙來的,他們這麼大個人了還天天沾爹的光已經很沒用了,有啥臉面對親爹的決定指手畫腳?

  丘濬不是好享樂的人,丘家上下的生活也很簡單,在裝潢方面沒多少的要求,新宅子稍微收拾了一下便能開始搬家了。

  搬家挑的是休沐日。

  反正對他們這些有公職在身的人來說,休沐日就是喬遷吉日!

  不然還能工作日請假搬家不成?

  趁著天氣還沒太冷,早早搬進新家暖暖宅!

  文哥兒召集了不少幫手,齊齊過來給老丘搬家。

  內院的東西不好勞煩外人,都是自家僕從收拾收拾就搬了過去,加起來也沒多少東西,來回跑個幾趟就只剩下大件的家具了。

  搬的主要還是丘濬的藏書。

  看著收拾出來的一摞摞的書,來幫忙的人都嘖嘖稱奇,只能感慨丘閣老當真是兩袖清風只有書!

  許多讀書人搬家大抵也都是這般光景。

  文哥兒怕有人把老丘的寶貝書弄丟了,提前劃分好各種類型書籍的具體擺放區域。

  他全程跟著跑來跑去,安排大夥把書擺到指定書架上,算是邊搬運邊給即將落成的真·丘家圖書館來了次有組織有規劃的大整理。

  負責搬書的不是謝豆他們這些正在習舉業的學生,就是文徵明他們這些庶吉士,全都是頗有學識的讀書人,想完成這個巨大任務可太簡單了!

  見文哥兒號召了這麼多人來給自己幫忙搬家,丘濬便在自家的新廚房開了火,親自蒸了好些閣老餅給大夥嘗嘗。

  餅出鍋的時候隔壁王恕都過來了,說是怎麼都得來拜訪一下丘濬這位新鄰居。

  以前吧,兩人關係不好,王恕哪怕久聞閣老餅的美味也沒由頭去討餅吃。

  現在兩家成了鄰居,王恕便沒忍住不請自來了。

  今兒他非得嘗嘗連陛下吃了都讚不絕口的閣老餅是什麼味道不可。

  丘濬考慮到王家兒孫都被文哥兒喊過來幫忙搬家了,哪怕還是打心裡看這老王不太順眼,最終也沒有把王恕趕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