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化十年)至黃昏、全場謄正未畢者給燭。稿不完者扶出】

  -

  這說明這時期每場從黎明考到黃昏,頂多多給一根蠟燭,蠟燭燒完,寫沒寫完都攆走!

  各個時期的規定不太一樣

  -

  ②同是被逼迫:改自《孔雀東南飛》的「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

  ③洪鐘的事跡:參考《明史》,命很長,活到八十好幾,後期專門鎮壓農民起義,並且喜提童謠「賊如梳,軍如篦,土兵如剃」(bushi)

  洪楩,活躍於嘉靖時期的藏書家,家裡有錢,藏書無數,沉迷刻書,後來開設杭州有名的書坊清平山堂,是個有錢有閒有愛好的官三代(可惡

  洪楩洪澄父子倆的年齡略有微調(原因可能是我數學不太好),人設性格純屬瞎掰!

  說起來王華和王守仁跟洪鐘關係都很不錯,洪鐘的墓志銘還是王守仁給寫的,甚至還多寫了篇祭文沉痛表示自己吹得不夠好(「公子嘗以公之墓銘見屬,曾不能發揚盛美」)……

  可見官場是個圈,繞來繞去都是熟人!

  第307章

  文哥兒待在洪家每天讀著新鮮的話本小說感覺分外自在。

  他讀的書多,但凡是洪楩父子倆讀到興起找他討論,他都能輕輕鬆鬆往下接,簡直讓洪家父子倆把他引為知己。

  比起明清小說宋元話本的篇幅比較短小讀起來很輕鬆。

  古代小說家的想像力也不差什麼神仙妖魔,什麼還魂轉生什麼情情愛愛什麼歷史傳奇,各種題材都應有盡有。只是那酷愛寫酸詩的壞毛病古來有之,動不動就來上一首!

  還有一些寫市井小人物生活的故事也很有意思比如有篇《快嘴李翠蓮記》,講的就是有個叫李翠蓮的小姑娘博覽群書、特別能說嫁人前夕把爹娘兄嫂都懟得啞口無言,出嫁當天又把媒人、丈夫、公婆、叔伯姑嫂挨個數落了一遍,對各種「古來有之」的婚俗表示不理解和不滿。

  這樣一個小姑娘是沒辦法融入到傳統的婚姻生活去的,成婚沒幾天就被休歸家決定削髮為尼去。

  即便落到這種人人都不理解、人人都不認可的境地她也只是無奈又灑脫地表示:「哥嫂休送我自去去了你們得伶俐。曾見古人說得好:『此處不留有留處。』」

  短短几千字的內容寫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人物。她不是什麼公侯小姐也不是什麼宰相千金,就是一個員外家養出來的快嘴姑娘。

  比之她所嫁的那個心中不舍卻迫於父母之命休妻的丈夫這小姑娘的形象明顯要鮮活許多鮮活到與周圍所有人格格不入。

  至於有些才子佳人或者男歡女愛的故事就顯得有點落入俗套了。畢竟文哥兒還小對這些內容不怎麼欣賞得來,拿到這類話本都是直接略過的。

  洪楩和文哥兒差不多大,對此英雄所見略同,兩個人都狠狠地鄙視洪澄的審美(因為洪澄最喜歡酸不溜丟的才子佳人故事)。

  洪澄:「…………」

  他怎麼邀這麼個小子到家裡來呢?簡直是給自己找罪受!

  八月十八,據說是觀潮的最佳日子,錢塘江邊到處人挨著人,浪頭還有不少弄潮兒在浪濤中表演。

  文哥兒與洪家父子倆相約去觀賞傳聞中的錢塘江大潮,獨自跑去浪了好些天的錢福也尋了過來,與他們一起登堤看潮。

  錢福這些天不知上哪兒廝混去了,過來時身上還滿是酒氣,一點都看不出前幾年意氣風發的狀元樣子。

  洪澄得知錢福的身份時吃了一驚,沒想到文哥兒分明和他一起早早交的卷,認識的卻是錢福這樣年紀輕輕考上狀元的學霸!

  洪澄摸著兒子的腦殼說道:「你看看人家,考了狀元!」

  洪楩連連點頭:「對對,人家可是在您這個年紀考的狀元,您這幾年一定也要努努力考個狀元啊!」

  洪澄:「………」

  錢福聽得直樂,給洪楩說起當年文哥兒傾情創作《與父書》的事。

  他們兩小孩一個在京師,一個在杭州,卻都熱衷於激勵父親上進,可見他們兩個同齡人必定非常投緣。

  洪澄父子倆聽得睜大了眼。

  沒想到文哥兒還有這樣的豐功偉績。

  文哥兒摸了摸鼻頭,訥訥說道:「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好漢不提當年勇啊!

  他,王小文,現在已經很體貼親爹了,絕對不會再隨隨便便傷害親爹!

  一行人說說笑笑行至江堤之上,沿途遇到不少相熟的或者交換過姓名的考生,自是相約一路同行,可謂是越走越熱鬧。

  洪澄在旁邊聽著眾人閒談,很快發現有點不對勁:怎地這些人都跟文哥兒交流破題之法?怎地有的人聽文哥兒說完後如喪考妣宛如考砸了?

  不對頭,不對頭!

  以洪澄為數不多的上學經驗(他時常因為沉迷小說被塾師攆走),這種待遇絕對不是學渣能有的。擁有這種待遇的,一般是塾館之中學得最好的傢伙!

  只有這樣,許多眼高於頂的同窗才會心甘情願圍著對方打轉。

  也只有這樣,這些傢伙才會因為自己的破題思路和對方不一樣而哭喪著臉!

  文哥兒跟相熟的考生對完答題思路,一轉頭就對上了洪澄控訴的眼神。

  文哥兒眨巴一下眼。

  怎麼回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