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起讀四書五經,他其實更喜歡讀那些市面上很難找到的雜書,尤其愛搜集宋元話本,每每得了本新書就沉浸其中不問外事。

  是以他對官場上的事不甚感興趣也不甚了解,自然不熟悉文哥兒這位京師赫赫有名的小神童。

  也算是有別於丘濬的另一種書痴。

  正經書一個字都不想看,小說話本只嫌太短的那種!

  洪澄感慨道:「說起來我兒子跟你差不多大,你都下場考試了,我這個當爹的都還沒考上舉人。」

  文哥兒答道:「我也就來攢攢經驗而已。」

  得知洪澄家中藏書特別多,還斥重金搜羅了不少宋元小說孤本,文哥兒當即與洪澄約好考完後去他家蹭書看。

  洪澄見文哥兒沒有瞧不起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是歡迎他到家裡作客。

  文哥兒高興不已。

  很不錯,考後的去處有著落了!

  要知道考後等成績那幾天肯定是非常難熬的,必須得找點別的事轉移注意力。

  瞧見金生已經等候在第二重柵欄外,文哥兒揮揮手與洪澄話別,與金生一起回住處補眠去。

  第一場的搜檢和考試前前後後快耗了一整天,哪怕是他活力這麼充沛的人也有點受不了。

  文哥兒舒舒服服地入睡。

  另一邊,洪澄回到家也準備睡個好覺,結果發現自己兒子的住處還亮著燈。他好奇地走過去一看,發現兒子正捧著本新話本讀得津津有味,儼然不知今夕是何年!

  洪澄過去抽走他兒子手上的話本合上,說道:「白天再看,別熬壞了眼睛。」作為一個平時只知帶著孩子沉迷小說的爹,洪澄覺得自己有必要激勵一下兒子,「你不知道,爹今天在考場上碰見個年紀和你一般大的神童,人家八歲就進考場了!」

  他兒子伶牙俐齒地辯駁道:「您看看別人,八歲就下場考試,您都快二十八歲了還跟人同科!」

  洪澄:「…………」

  這兒子不能要了。

  文哥兒離場夠早,歇足了一整天,到了八月十一又提著考籃去等待第二場考試的入場。

  第一場才是重頭戲,重頭戲都考完了,後面兩場就更不用提心弔膽了,文哥兒心態穩如泰山,駕輕就熟地完成入場、答題、納卷、離場的一系列流程。

  並且全程都沒發現楊碧川這位主考官時不時受他大先生囑託來看他一眼。

  三場全部考完那天,文哥兒照例與同鄉們去搓了個澡,洗淨了這場漫長考試帶來的疲憊。

  接著就是睡個不到日上三竿絕不睜眼的大覺。

  文哥兒睡飽吃飽,想到與洪澄有約,便與金生一同去了錢塘洪家。

  八月可是錢塘觀潮的好時節,正好又碰上鄉試結束之日,不少考生都相約到錢塘一帶遊玩。

  文哥兒知曉中秋前後正好是觀賞「天下第一潮」的絕佳日子,登時決定接下來幾日就在這邊住下了。

  這不就是「來得好不如來得巧」嗎?

  說明他與這錢塘江大潮有極大的緣分!

  洪澄得知文哥兒的打算,熱情相邀道:「既然都來我們家了,就不必另尋住處了,直接住我們家就好。」

  文哥兒略一思索,欣然接受洪澄的好意,與洪澄一同進了洪家門。

  洪澄兒子名叫洪楩,與文哥兒差不多大,識的字不算少,已經能跟著他爹讀閒書了。聽說文哥兒是來借書看的,立刻積極地給文哥兒分享自己看過的精彩話本!

  文哥兒好不容易考完三場大考,也想放鬆放鬆,便高興地跟著洪家父子一起翱翔書海,欣賞一下市面上挺難尋到的宋元小說。

  與此同時,鄉試閱卷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除了第一場的《五經》義要讓專業對口的閱卷官來品題(比如治《春秋》的考官品評《春秋》卷)以外,每個考生每場考試的答卷會隨機分發到各房考官手上評等次。

  要是三場俱優,自然是直接入選。

  要是有優有劣,也可以酌情收錄。

  至於那些三場之中有空卷的,那就全部黜落。

  所以甭管會不會答,三場最好都給答滿了,不然連候選資格都沒有!

  每個考生的三場答卷加起來林林總總幾大千字,浙江考生又有一千四百多人,閱卷工作分攤下去其實並不輕鬆,整個閱卷過程還是很考驗耐心的。

  楊碧川這位主考官坐鎮內簾,一般只有底下的同考官把上等卷呈上來才需要看看卷子,所以兩天的忙碌下來也不算太累。

  比起一些文教水平極其落後的地區,浙江考生的優點是個個都文理通順。

  當然,缺點也是個個都文理通順。

  畢竟很多時候考生之間拉不開太大的差距,考官們評等次時需要反覆斟酌。

  閱卷不容易啊!

  作者有話說:

  楊·主考官·閱卷官·碧川:犯愁……

  文哥兒:交朋友!看小說!觀大潮!

  考官們:?

  *

  更新!

  今天也是粗粗長長的更新!

  *

  註:

  ①字數規定和納卷規定:參考《大明會典》

  【一三年大比。八月初九日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

  【試之日、黎明、舉人入場。每軍一人看守。禁講問代冒。黃昏納卷。未畢者、給燭三枝。燭盡文不成者、扶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