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捧著討要來的茶水溜達回自己的號舍,見還沒開始考試,又拖出自己的考籃數了數裡頭擺著幾個梨子。

  開考以後不交卷不能上廁所,水絕對不能喝太多,渴了可以啃梨子解渴。

  這玩意一路提進來怪沉的!

  文哥兒吃好喝好,合眼眯了一會,天還沒亮就趕早起來去撒了泡晨尿,又就著梨子吃了幾塊糕餅,終於迎來了正式開考的點。

  第一場,一共七道題,三道《四書》義,四道經義!

  這可是最關鍵的一場!

  每道題都要寫好幾百字的小作文!

  不能怪那麼多考生要請燭寫到後半夜。

  這些答卷早早蓋過騎縫印,一張都不能換,也不能有錯字漏字,所以考生們須得寫好草稿再謄抄到正卷上。

  要知道就算是後世那些訓練有素的高考生,寫八百字作文也要幾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

  這可是要寫七篇!

  當年有些學問不到家的考生絞盡腦汁都不知道該答什麼,索性在開始答題以後又把官方題目再抄一遍湊字數,試圖矇混過關!

  弄得朱元璋當年直接下令說「凡作四書經義,破承之下,便入大講,不許重寫官題」。

  由此可見,第一場這足足七篇小作文真是讓不少讀書人愁禿了頭!

  文哥兒拿到考題後就開始刷刷刷地擬草稿,爭取晚上不用續場太久,考完直接交卷回去等第二場!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趕緊寫完,回去睡覺!

  眾考生:?

  *

  今天更新!粗粗長長!

  *

  註:

  ①前文寫過科舉的內容,因為前面不是主角參加科舉,所以內容是比較含糊的,如果前後文有什麼相互矛盾的地方,一切以新寫的為準,我們要忘記過去向前看(振振有詞

  畢竟我也不記得我前面寫過啥(bushi)

  有很明顯的矛盾可以吱一聲,我偷偷回去改掉,估摸著也就幾句話的事!

  -

  ②凡作四書經義,破承之下,便入大講,不許重寫官題:參考《大明會典》,洪武年間下的令

  這個規定我讀起來感覺就是,這些考生在抄考題水字數!(開始瞎掰

  -

  ③鄉試三場的設定:《明代科舉士子備考研究》

  按照幾篇論文的說法,考生應該不是九天都待在貢院裡面,而是進場一天,正式考試一天,散場一天;第二場再進場一天,正式考試一天,散場一天,這樣就是前前後後花了九天六夜待考場裡。

  不記得是在這篇還是在哪篇論文讀到過,有考生第一場穿得厚厚的入場,結果天氣熱得要死;第二場換上薄衣服,結果下雨了冷得要死,所以應該是科舉考三場,中間可以出來補給和休息。

  -

  《大明會典》裡面的科舉詳情也有提及一兩句,說是「搜檢懷挾官、凡遇每場舉人入院、一一搜檢。除印過試卷及筆墨硯外、不得將片紙隻字。搜檢得出、即記姓名扶出。仍行本貫、不許再試」

  也就是說到了會試也是「每場入院」

  -

  這樣一來,考試頓時就輕鬆很多了(?)

  文崽悠閒揣手手!!

  第306章

  考試這幾天主考官一般坐鎮考場就行了,不需要干點什麼,有什麼要跑腿的也是派個不識字的僕從負責。

  雖然有點枯燥乏味,但既然要添個主持浙闈的履歷忍忍也沒什麼大不了。

  楊碧川捧著杯茶慢悠悠地喝完了才起身低調地前去巡視考場只帶了兩個比較老實的同考官。

  三位考官在靜悄悄的考場裡頭踱著步子巡看,沒驚擾號舍中埋頭寫答卷的考生只有少數答題不專心的考生注意到他們的到來趕緊正襟危坐繼續答題。

  要是在考官巡看時干點不雅的動作,也有可能被蓋個疑似作弊的戳,這可不能大意!

  楊碧川一路上走走停停走到文哥兒所在的那排號舍時也沒顯得太刻意。

  他的目光落到全場個頭最小的文哥兒身上,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有前頭的小考打底文哥兒答起題來那是一點都不慌的,幾道題的草稿打下來都非常順溜,根本沒有一道題讓他覺得難!等到吃過午飯,他就可以開始謄寫正卷了。

  文哥兒答到興頭上寫起題來那叫一個專注那握筆的手分明還是小孩子的大小此時此刻卻是運筆如飛足見這些題對他而言沒有太大的挑戰性。

  不僅楊碧川關注文哥兒隨行的同考官也一樣。

  他們都忍不住多看了文哥兒幾眼,見文哥兒已經進入全心全意答題的絕佳狀態、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到來他們只能感慨小神童不愧是小神童難怪他爹和他那些個老師都放心讓他來考試。

  要是他當真能在今科高中那就是九歲的進士!

  不管是從資歷上還是名氣上都足以讓他傲視無數人,說不準日後能取得比他兩位閣老老師更了不起的成就。

  兩位同考官看向文哥兒的眼神里都滿是艷羨。

  這樣的孩子,怎麼就沒生在自己家?

  楊碧川見文哥兒一門心思撲在答題上,看起來沒有半點不適,也就沒有多作停留,在考場中巡看了一圈便回去了。

  中午考場為考生們提供飲食,這次給的是饅頭,雖說早上就送進來了,現在吃起來不夠熱乎,但果腹足夠了,而且吃著還挺軟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