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畢竟餘姚縣學大多生員都是選了《禮》經的,沒必要把文哥兒的《春秋》義答卷展開來講。

  可就在吳伯通宣布這次巡考的面評就此結束時,有人站起來表示想聽聽吳伯通講講文哥兒答卷。

  別的上等卷你都講,就文哥兒這份你不講,還說你不是看他那幾個老師的面子給他評的上等?!

  作者有話說:

  吳督學: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本來確實是想不給面子的

  吳督學:可是我挑來挑去都挑不出毛病!!

  吳督學:打不過,就加入!

  *

  註:

  ①主考官評卷點評少:參考《明代鄉試、會試評卷研究》

  ②「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一段:出自《左傳》

  【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

  其人曰:「死乎?」

  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曰:「歸乎?」

  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

  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

  人謂崔子:「必殺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晏子是真敢講也很會講hhhhh不愧是小學課本上有名的外交官(?)

  第301章

  文哥兒也在等吳伯通點庡?評沒等到的時候還有點遺憾,並且又開始懷疑吳伯通是不是因為自己沒進過浙江官學不想多費口舌。

  這也不是他不想回來的,是他爹在外面做官回不來,他能有什麼辦法!

  現在!有人幫他提出來了!

  文哥兒頓時也端端正正坐好積極等待吳伯通給自己補上點評。

  他旁邊的縣學生員倒是覺出了對方可能有些不懷好意轉頭小聲和文哥兒講了講說這人平時自視甚高,覺得自己學問特別好平時都不愛搭理他們的。

  沒想到這次在吳督學這兒只拿了個二等連下場參加鄉試的資格都沒有,估計是心裡很不服氣才喊吳督學點評文哥兒的。

  文哥兒眨巴一下眼,開開心心地說道:「不管是什麼想法都得多謝他開這個口。名師點評的待遇,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遇上的!」

  那可是名師誒不管是誇你的優點,還是指出你的缺點,那都賺大了好嗎!

  他都準備等散場後去拿回自己的卷子堵住吳伯通讓他單獨點評一下!

  有人幫助你提升自己,不管對方是出於什麼想法、什麼理由都得好好感謝他才是!

  眾人一聽文哥兒這麼一講竟也覺得很有道理。

  而且莫名想幫文哥兒把這些話轉述給對方怎麼辦?

  對方一定會氣炸了。

  由於有人開口攔下了吳伯通這位提學官底下的生員們三三兩兩地竊竊私語講堂上一時間有些嘈雜。

  學官們見此情況正要呵斥幾句,吳伯通卻給了他們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他撩袍坐回原位抬眼看了那個出頭的生員一眼轉頭低聲問了學官對方的姓名。

  學官們對自己手底的生員都是熟悉的聽吳伯通提問後忙把名字報了過去。想到這也是縣學裡的好苗子學官報完名字後便想給這生員說說情:「他許是……」

  吳伯通擺擺手,讓學官不必說了。

  他搞教育這麼多年,遇到的刺頭可太多了,罷出過的生員也不計其數,不知多少人恨他恨得牙痒痒。

  可這些生員都是拿著朝廷給的廩糧、享受著家裡人免徭役的好待遇,若是讓他們渾水摸魚、濫竽充數,豈不是對不起老老實實繳賦稅服徭役的百姓?

  老百姓辛苦耕作供給你們的米糧,你們學來學去就學成這個樣子,竟還吃得心安理得?

  吳伯通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嚴格有錯。

  同樣地,吳伯通也不會覺得學生不服氣就是對他不敬,讀書人若是連點銳氣都沒有,只會捧著書搖頭晃腦地死記硬背,就算進了官場又能走多遠?

  敢做敢言也不是什麼壞事,官場中畏首畏尾的應聲蟲還少嗎?

  吳伯通看了眼那個生員,目光又落到一臉期待的文哥兒身上。

  這小孩顯然是真盼著聽他點評。

  剛才他點評其他卷子優缺點的時候,就注意到這小子雙目熠熠,聽得那叫一個認真。

  他們講學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樣的學生——你想傳授出去的學問,學生一點不漏全都學會了,還有比這更有成就感的事嗎?

  既然學生要聽,吳伯通也不介意多講一會,而且還是從文哥兒答的《四書》義開始講起。

  為什麼他認為文哥兒的《四書》義全場最佳?

  他開始對比著來講,比如有的人有這樣的缺點,文哥兒沒有;有的人有那樣的缺點,文哥兒也沒有。

  對比的時候吳伯通還憑藉自己強悍的記憶力給大家複述一下兩份答卷的原文。

  同樣的《四書》題,為啥你的立意沒別人深刻?同樣的用典,為啥你引用的聖賢之言沒別人好?同樣的格式,為啥你寫出來的文辭沒別人暢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