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樣一串聯起來,哪裡是在講什麼霍去病,簡直是在講好幾個王朝的興衰演變啊!

  羅欽順忍不住說出自己的疑惑:「太子殿下年方三歲,真的能聽懂這些內容嗎?」

  文哥兒道:「也許聽得懂,也許聽不懂,這沒什麼要緊的,只要太子殿下有興趣聽,我就給他講。興許他現在聽不明白,長個幾歲以後再回想起來就明白了。這就像我們把種子埋下去,不可能第二天就看到它們發芽一樣,須得耐心等待!」

  羅欽順聽文哥兒這麼一掰扯,也覺得頗有道理。

  教學生可不就是這樣的嗎?你不可能指望學生聽了就能記住、記住了就能理解,很多時候其實都只是播下種子,發不發芽得看他們自己,發芽後能長多高也是看他們自己。

  他們能做的,只有把種子埋進地里而已!

  眾人對文哥兒這個「河西走廊」課程都很感興趣,既然李東陽要他們協助文哥兒細化這份講章,他們自是各展所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些擅長畫圖的還自告奮勇要幫忙畫插圖。

  有插圖的話,太子殿下應該能聽得更起勁!

  還有些人慚愧於自己幫不上忙,當即決定去藏書樓那邊翻閱相關文獻,看能不能臨時抱佛腳抱出點新鮮資料來。

  整個庶常館都繞著「河西走廊」講章運轉起來。

  王守仁則是興致勃勃地給文哥兒推演起霍去病打匈奴的幾場戰役來,信誓旦旦地表示太子殿下一定對這個特別感興趣!

  怎麼可能有男孩子不喜歡打仗!

  不可能,不存在的!

  第213章

  文哥兒挑選「河西走廊」作為講章的主講內容也是踩著閣臣們認可與不認可的邊緣在冒險。

  當初太祖朱元璋在權衡利弊過,最終決定把嘉峪關作為西北的最後底線,在嘉峪關建設堅固而巍峨的關城以及兩翼延綿千里的長城,以此抵禦蒙元遺黨的南下。

  也就是說雖然朝廷放棄了建立西域都護府但是整個河西走廊依然牢牢地把控在大明手中。

  在明一朝河西走廊始終隸屬於陝西行都司即「陝西行都指揮使司」類似的軍事機構還有山西行都司、遼東行都司、湖廣行都司、四川行都司,都是建立在軍事敏感位置、實行嚴格軍事化管理的區域!

  所以只要文哥兒不過分鼓吹興兵西域講講河西走廊的歷史並不觸及什麼原則性的大問題。

  給咱儲君講講咱大明領土上發生過的故事有什麼問題?

  一點問題都沒有!

  至於講上頭了不小心提了幾句西域盆盆,都是小孩子戲言,做不得真的!我小時候還說想飛上天去難道我真的能飛上去不成?

  我還是個孩子!

  文哥兒很是心安理得地和大夥伴們整理了一下午的「河西走廊」興衰史,只覺自己可以講上一個月!

  這麼棒的東西李夢陽他們都打算抄上一份給親朋好友分享。

  文哥兒道:「這麼多圖和文獻資料,一個個抄太麻煩了,不如我找人幫忙印出來,到時候我們人手一份。要是有人願意買我們可能還能每人分點餐費!」

  正好一事不勞二主找那位出過《庶吉士破題集》的書坊主負責這事兒就好了!

  這個主意獲得了大夥的一致認同。

  不過整體大綱是文哥兒給出來的大家都推舉文哥兒作為「小總裁」他們這些人在後面記個名就好。

  六歲榮升「小總裁」的文哥兒:?????

  好怪!

  當然一般只有朝廷主持編纂的篇幅比較大的書籍才會設立「總裁」,書修好以後總裁拿的賞賜是最多的甚至還能獲得這本書的署名權後世大家提起這書來都會記得他是作者。

  像《大明會典》作者一般就寫李東陽。

  實際上這書就和《憲宗實錄》一樣王鏊、謝遷、王華他們這一大堆翰林院官員都是有參與修撰的,只是李東陽作為總裁官可以直接獲得署名權罷了!

  所謂的「小總裁」當然是戲言。

  不過大家這麼給面子,文哥兒自然也盡心盡力地整理好文稿,趁著李東陽辦完事回來把人堵住了。

  你讓咱一起搞這個課題,現在我們搞得差不多了準備發表出去了,你作為指導老師幫忙寫個序不過吧?

  李東陽:?????

  就一下午的功夫,怎麼你們連圖文並茂的書稿都給弄出來了?

  你小子出書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的嗎?!

  即使有點不太想承認,李東陽在粗略翻看過文哥兒拿過來的文稿以後還是得面對事實:這書稿看起來確實比他們那些個詩集什麼的吸引人。

  唉,學生太有想法也是件愁人的事啊,必須得寫信給楊一清他們說道說道才行。

  李東陽道:「我拿回去看看,後日一早再還你。」

  文哥兒自然開開心心地把文稿給了李東陽。

  李東陽接過後笑著問:「這河西走廊有關的書都要刊出了,你的《飲食詩話》什麼時候完稿?」

  文哥兒:「…………」

  在寫了,在寫了!

  文哥兒麻溜跑路,省得李東陽繼續催。唉,說好咱是摸魚人,不知怎地越混越忙!

  難得的旬休日,文哥兒便呼朋喚友出去玩兒。他喊上謝豆一起跑了趟養濟院,帶著些玩具之類的去看看養濟院那批小娃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