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還慫恿謝豆一起騎牛。

  謝豆瞅了瞅大大的牛眼,瞅了瞅硬硬的牛角,再瞅了瞅壯壯的牛蹄,最終堅定地拒絕了文哥兒的邀請。

  他膽子可沒有文哥兒這麼大,什麼都敢騎一騎。

  他頂多就學學騎馬!

  謝豆跟在文哥兒後頭摸摸這個果子碰碰那個果子,只覺城裡和城外當真不太一樣,城郊的一年四季特別分明,這初春時還光禿禿的樹杈子到了秋天便結滿了紅通通的山楂果!

  文哥兒在山腳下玩兒了半天,溜達回去田裡一看,地里已經只剩下一茬茬稻茬,李兆先他們則是累得東倒西歪,毫無儀態地躺在金黃的稻草堆里。

  秋天不僅稻穀黃了,稻草也是從葉子到杆子都變得黃澄澄,漫山遍野都是金黃金黃的,只偶爾露出點泥土的顏色來,看起來很是賞心悅目。

  文哥兒跑過去問李兆先:「這麼快就收完了?」

  李兆先道:「我們這麼多人收割這麼點稻穀,當然快了。」

  文哥兒一聽李兆先嫌棄自己的地小,登時又不樂意了,開始對他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年輕讀書人進行人身攻擊:「這麼點稻穀,你們怎麼還直接躺稻草堆上了?」

  李兆先:「………………」

  嗐,這不是從來沒幹過農活嗎?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你小子就別拆穿了!

  每個人都在地里出了一身的汗,四肢百骸仿佛給打散重組了一遍,心情卻是舒爽得很。李兆先問:「你們剛才去哪兒了?」

  文哥兒便掏出一顆紅山楂給李兆先看:「這是我摘的紅果子,等我回去看看何叔能不能做糖葫蘆,能做的話下次我給大家都嘗嘗!」

  李兆先道:「糖葫蘆又是哪兒的吃食?」

  京郊到處都是山楂樹,對京師長大的人來說一點都不稀奇,不過這玩意酸酸的,肉還少,不太受大夥喜愛,頂多是醃成蜜餞嘗上幾顆。

  文哥兒從小到處蹭吃蹭喝,知曉許多地方的新鮮吃法是很正常的事。

  文哥兒也知道現在街上還不賣冰糖葫蘆。

  大抵是眼下糖還不太算便宜,鮮少有人閒著沒事拿糖來裹入秋後漫山遍野都是的山楂果子。

  文哥兒介紹道:「就是用竹籤把紅果子一顆一顆串起來,裹上一層晶晶亮亮的糖漿,瞅著像一串火紅火紅的小葫蘆,吃起來味道酸酸甜甜的!」

  李兆先等人聽著文哥兒的介紹,只覺有點渴也有點餓了,他們歇了這麼久,收割的疲累早就消失無蹤,紛紛起身撣走身上沾著的稻杆,與文哥兒一同回村覓食去。

  一行人熱熱鬧鬧地在石子坳玩兒半天,吃飽喝足後看著分開曬在曬穀坪上的稻穀心裡特別有成就感。

  他們算是看著這些稻穀從地里長出來的,甚至還親手把它們從地里割下來。

  聽說曬個幾天再把米碾好,他們就可以吃上今年的新米了!

  大夥對此都頗為期待,齊齊問文哥兒明年還種不種。

  王老爺子的山頭租了好些年,文哥兒自然不甘落後。他點著頭說道:「看看種出來的哪種米最好吃,明年我們專門種它!」

  這就要體現出趙淵這個略有強迫症的種植好手的重要性了。

  要是換成一般人絕對沒有耐心幫他把好幾種稻穀分開種、分開曬、分開碾,趙淵卻把這活兒幹得非常細緻,現在他們收穫的稻穀可是單獨分成好幾麻袋的,曬穀和碾米還得靠趙淵接著干。

  聽文哥兒說等米碾出來就可以搞「賞米宴」,大家頓時更加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當場說定到時再約一輪。

  王守仁說道:「出城來回有些費時,到時我們去大興隆寺借他們灶頭煮幾鍋飯,邀親朋好友一起來嘗嘗便是。」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夥的一致認可。

  於是這場別開生面的「賞米宴」便定在了大興隆寺。

  去別處宴客他們可能掏不起錢,到大興隆寺設宴還比較經濟實惠的。

  大夥商量好日子,迫不及待地想回城去著手寫帖子,爭取把親朋好友都邀請過來聚一聚。

  租地的錢文哥兒給出了,宴客的錢合該他們來湊一湊!

  文哥兒卻是在回城途中順道去尋老道士聊了聊。

  文哥兒力邀老道士這位技術人才月底來參加他們的「賞米宴」,還給老道士介紹了一下大興隆寺的方位,積極遊說道:「很近的,進了城不用走多遠就到了!」

  老道士搖著頭道:「我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更不喜歡和太多人往來。」

  趙淵也是這麼個說法。

  文哥兒倒是沒太失望,掏出帶過來的水晶鏡片問老道士能不能摸索出這類光學玻璃的造法。

  看著文哥兒滿含期盼的眼神,老道士沒要他掏出來的科研經費,而是直接收下了文哥兒帶來的「樣品」,表示有眉目了再讓徒弟給他吱一聲。

  他已經把明瓦的製法研究透了,也該實踐實踐西洋玻璃的造法了,要不然怎麼對得起這位小友的信任?

  別的不說,這麼好的水晶鏡片也值不少錢哩!

  要不是真的相信他的本事,文哥兒怎麼可能特意把磨得這樣光潤好看的水晶鏡片帶來給他?

  不就是光學玻璃,有什麼難的?

  造,必須造!

  文哥兒錢沒花出去,還收穫了老道士莫名的炙熱眼神,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