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文哥兒的任務就比以前重了許多,不僅要校閱稿子,還得提前把書拿回去先斷句和理解,不然念起來磕磕絆絆的連他自己都聽不下去。

  弄得他去擺攤的空隙都少開了許多神童小課堂,改為拿著些新書從頭到尾提前過一遍。

  他那股子認真勁很能感染人,連不少閒漢都紛紛拿著些蒙學書跟著埋頭認字或者學算術,看著就特別有學習氛圍。

  文哥兒就這麼忙忙碌碌地忙到了鄉試放榜日。

  這樣的好日子,文哥兒又告了一天的假,想瞅瞅他哥是不是榜上有名。

  一大早的,家裡就派人去榜下蹲守。張榜沒多久,就有人跑回來報喜,說是王守仁中了,中的還是順天府鄉試第六名!

  他們這些出身國子監的「皿字號」考生本來就有三十五個名額,王守仁的排名這麼靠前可算是給國子監爭了一口氣。

  要不然大家都說國子監每況愈下,教出來的學生越來越糟糕!

  文哥兒聽說他哥真考中了,倒沒再提什麼解元不解元的,而是好生祝賀了他哥一番,邁開小短腿去翰林院向王華他們報喜去。

  王華聞言也很高興,嘴上卻是說道:「這才哪到哪,過了鄉試只是第一步,還得明年春闈再看看他能不能考上。」

  文哥兒道:「多少人連第一步都走不出去,爹你可是三十幾歲才考過的!」

  王華瞪了他一眼。

  這小子怎麼說話的?

  文哥兒一點都不慌,畢竟這可是王華自己跟他講的,說是他一連考了好幾輪都考不上,只能去出任幾年教職邊備戰國考邊養家餬口。

  相比王守仁的好名次,元思永卻是沒考上,李兆先則是考了個吊車尾。不過李兆先今年才十八歲,本來只是下場去試試水的,如今考過了鄉試倒是意外之喜。

  李東陽高興得拉王華一起寫詩,把兩家的兒子都狂吹了一通,直說明年咱兩家的孩子就是同科進士了!

  文哥兒見李東陽張口就是吹個沒完,不由為他李師兄接下來的心理狀態感到擔憂。希望李小先聽到這些來回唱和的商業互吹詩文時壓力別太大!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操碎了心.jpg

  *

  註:

  ①子貢贖人:

  【魯國之法1,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

  ②王守仁鄉試名次:按照《王陽明年譜長編》,王守仁第一次鄉試那年遇上大雨,只剩八百多人考試,王守仁排第六

  現在文里的鄉試地點變了,名次挪過來用一下(x)

  第184章

  李兆先他們朋友也不少放榜之後便是各種相約遊玩,文哥兒一個小娃娃也插不上嘴。

  直至臨近九月中旬,負責「百家米」計劃的趙叔那邊說該秋收了,文哥兒才再次廣發英雄帖邀請出過稻種的人一起過去玩耍(幹活)。

  李兆先他們吃喝玩樂慶祝了好幾天倒真有點膩了這種沒完沒了的應酬當即和文哥兒約好休沐日出城去玩耍。

  元思永雖然沒考上,可他精神狀態很不錯看起來並沒有太沮喪。

  得知要出城去收割稻穀他甚至還收拾了兩身衣物,準備去石子坳暫住一段時間,平時去社學上上課沒事便道田野山間走走,算是走出自己遠行的第一步:出城。

  文哥兒聽了元思永的打算很是心動可一想到自己每天還有許多事要做,這裡也有約定那裡也有約定,竟是沒法出城小住些時日。

  他唉聲嘆氣地背起詩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元思永:「…………」

  聽說吳寬吳學士平生最愛東坡詞文哥兒既然是他學生對東坡詞倒背如流也很正常。可瞅著這麼個小豆丁感慨「何時忘卻營營」怎麼總感覺怪怪的呢?

  要知道尋常小孩可沒法像文哥兒這樣年紀小小就到處跑。

  不過聽說文哥兒正在跟著丘閣老編纂一本新書平時又得在翰林院跟著謝學士他們讀書想來確實忙碌得很。

  元思永客觀分析:「以你的性情若是無所事事,只怕會更難受。」

  文哥兒聽元思永這麼一說也覺得有些道理。

  他與元思永一行人出了城興致勃勃地去要去田裡割稻穀結果因為年紀還小使不好鐮刀,很快被人攆到田埂上去了。

  田裡的水已經放干,田埂上的苜蓿也沒夏天長得好了,四周都是收穫季節的繁忙景象。

  文哥兒氣悶不已,看到有牧童騎著牛經過,當即跑過去問能不能帶自己也騎一下。

  牛背比馬背都要寬闊,牧童很大方地讓他們家溫順的耕牛俯趴下來,教文哥兒怎麼爬上牛背、怎麼控制牛繩,金生小時候也是放過牛的,與牧童一左一右地在旁邊牽引著那高高壯壯的水牛往開闊的山麓走去。

  文哥兒坐在牛背上,感覺自己視野都開闊起來了。

  他一下子忘了自己沒法參與秋收的鬱悶,興沖沖牽引著水牛繞著山麓走了一圈,還親自摘了好些個紅通通的山楂果子塞進自己的小福袋裡,準備帶回去叫老何做糖葫蘆給大夥嘗嘗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