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如你想長肉就該補充蛋白質,哪裡蛋白質比較多?肉里比較多。

  可不就得吃肉。

  還有你身體某些部位需要補充特殊元素、特殊物質,這些元素和物質一般能在哪裡找到?動物體內功能相似的部位。

  由於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老祖宗便摸索出了「以形補形」這麼個淳樸而直接的養生方法。

  所以日常膳食中不攝入足夠量的蛋肉,身體素質往往很難提升上去。

  這就像你把植物栽在土裡,缺了什麼它自己吸收自己補,自然是土壤越肥沃植物長得就越好。

  要是土壤里沒有它必須的養料,它肯定就長不壯實!

  文哥兒總結陳詞:「誰不讓你多吃肉,誰就是不想你好!」

  王華本來聽了文哥兒的兩大考慮,還覺得文哥兒說得挺在理。結果聽到這最後一句,氣血一下子往腦門上涌。

  這小子掰扯這麼多,難道就是為了多多吃肉?!

  文哥兒瞧見他爹那副「我馬上要打你了」的表情,立刻為自己辯駁道:「我可不是胡扯,您看那些草原上的人,天天大口吃肉大碗喝奶,長得多壯實、上馬多能打對不?」

  王華點點頭,算是認可了文哥兒的說法。

  誰都知道吃得好身體會更好,那不是很多人沒機會吃嗎?

  聖上那一個月裡頭有半個月全在吃素的飲食習慣確實有點兒不妥當。

  王華正沉吟著,又聽文哥兒湊過來小聲問:「我聽說劉閣老他們常勸陛下別崇信佛老之學,我聽說那些個道士都愛煉丹的,陛下吃丹藥嗎?」

  別人都是要麼信佛家之學,要麼信黃老之學,當今聖上倒好,來了個雙管齊下!

  更關鍵的是,也不知朱祐樘具體是怎麼個信法。

  要只是讀讀老子寫的《道德經》,倒也不是什麼壞事,裡頭挺多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可要是沉迷到開始嗑丹藥,那問題可就大了。

  都說是藥三分毒,你閒著沒事一天三頓地吃藥,身體還能好?

  丹藥的必備材料之一可是鉛。

  鉛這東西應用廣泛,比如有個詞叫「洗淨鉛華」。

  鉛華就是女人的脂粉,為什麼這裡有個「鉛」字呢,就是因為古代脂粉加了鉛後非常貼臉,不掉粉,大家都愛用它來化妝,即使用到最終爛臉也在所不惜。不然難道還用尋常百姓用的米粉嗎?

  那一邊參加宴會一邊掉粉多不體面!

  這種用來臉上的還能說是隔了重皮膚,不一定直接進入體內,丹藥可是直接嗑進肚子裡去的。

  不說別的,就說有人把含鉛化妝品搓成丸子給你吃,你樂意吃嗎?

  除了鉛以外還有汞。

  按照丹家的說法,汞代表「奼女」,鉛代表「金公」,兩者交融代表著陰陽相合,嗑了這陰陽相合的丹藥,必將獲得人生的大圓滿!

  看人家編得多麼有理有據,誰聽了不得先嗑為敬!

  至於到底有沒有效果,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就像老丘說的那樣,有國家者未見一人過百年而不死者!

  求仙問藥的皇帝那麼多,從古到今有哪個皇帝活到一百歲?

  這玩意吧,估摸著正常人身體康健、新陳代謝好,多嗑些可能也沒事;有的人身體太虛,嗑多了興許就真的直接大圓滿了。

  文哥兒綜合已知條件給王華分析了一通。

  大意就是「您瞅瞅有這麼一個人,常年吃素(身體素質不高),常年嗑丹藥(堅持定時定量攝入有害物質),身邊還沒有好醫生,您覺得他命長還是命短」。

  王華:「………………」

  怎麼辦,突然開始焦慮了。

  這皇帝吃什麼飯菜嗑什麼丹藥,一般也不在他們這些大臣的勸諫範圍啊!

  主要是皇帝私底下做的事,他們也沒辦法去打探,人皇帝不讓你知道,你也沒有辦法。你要是從別的途徑窺探聖前之事,皇帝說不準就惱羞成怒把你攆出朝堂了。

  頂多是東窗事發以後再齊齊譴責皇帝身邊那些遊說他嗑藥的佞幸之人而已。

  像萬安曾經用奏疏和憲宗皇帝交流房中術,相關奏疏單獨裝了滿滿一篋,可見一個敢講、一個愛聽,君臣相得,甚是融洽。

  後來憲宗皇帝大行,朱祐樘讓太監懷恩把這些深入講解房中術的荒唐奏疏拿去內閣當眾給大夥一念,萬安就沒臉再在內閣待下去了,灰溜溜地辭職走人。

  可要不是憲宗皇帝去了,誰又知道萬安私底下進獻過這種玩意?

  大夥根本都不知情的事,自然無從勸諫起。

  王華道:「若是陛下當真有耽于丹藥符籙的跡象,我們自然會上書勸諫。」

  文哥兒對此半信半疑。

  皇帝勸得住,公豬都會上樹!

  瞧見文哥兒那表情,王華又給他多講了一點。

  說是咱大明很重視少東家的培養。

  具體培養過程是這樣的——

  少東家還沒出閣讀書前不該看的絕對不給他看,不該聽的絕對不給他聽,什麼音樂啊舞蹈啊戲曲啊遊戲啊,那是連知道的機會都沒有,保證少東家從小就不可能長歪。

  等到他四五歲的時候,就該請老成的宦官天天給他念《孝經》,讓他懂得孝悌之道。

  咱少東家在《孝經》陪伴下長到七八歲,就可以出閣上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