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麼大一點的孩子,不跑出去玩泥巴玩得自己滿身髒兮兮已經很不錯了。誰家孩子能像他這樣小小年紀就聞達於朝堂?

  更難得的是,這孩子隱隱有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

  不管是上次的《討「金蓮癖」檄》還是這次通過丘濬請宣諭,都不是為揚名為私利,而是確確實實看到了存在的問題才奮筆疾書,想通過自己手中小小的筆桿子儘可能幫到那些可能遭受苦難的人。

  連丘濬這樣躋身閣老之列的人都對這孩子另眼相待,難道僅僅是因為他長得討喜可愛?

  朱祐樘聽太后也這麼認為,心中更覺這小神童乃是老天給他的「祥瑞」。

  母子幾人閒聊了一會,朱祐樘又命人把順便捎帶過來的胎毛筆拿給太后與太皇太后。

  她們一個是皇祖母,一個是皇太祖母,理當也存一支。

  太后笑道:「我聽說這胎毛筆也是王家那小神童帶起來的,要不然京師可沒有這樣的風俗。」

  京師過去大多是外族的都城,許多習俗都是太宗遷都後才慢慢興起的。

  像胎毛筆興許在一些地方曾風行一時,京師卻是今年才掀起了這麼一股子做筆風潮。

  「確實是他看書看來的,翰林院那些學士們最先做了起來。」

  都是為人父母的,哪怕明知什麼「狀元筆」皆是野史傳說,也想藉此博個好彩頭!

  思及文哥兒給宮裡宮外都帶來了這麼多樂事,朱祐樘笑道:「這次我們的小神童又提出一樁有益於百姓的好事,怎麼都得賞賜一二才是。」

  於是朱祐樘命人挑揀批上好的文房用品,派人送去王華家作為嘉許。

  王家小神童勤勉而好學,肯定不喜金銀俗物,更愛讀書習字!

  另一邊,文哥兒正在家裡玩耍呢,就聽人說宮裡來人了。

  文哥兒跑出去一看,覺得來的太監有點眼熟,好奇地問道:「我們是不是見過?」

  那太監笑著回答道:「小的谷大用,是見過的。小官人忘了嗎?你頭一次入宮,還是小的送小官人出宮門的哩。」

  文哥兒每日忙這忙那的,見的人越來越多,現在碰上很多人也只覺得眼熟,別的就再沒有什麼印象了。

  經那叫谷大用的太監這麼一提醒,他一下子就想起來了,立刻表示自己記下了谷大用的名字,下次一定不會再忘。

  谷大用目前在御前當值,雖還算不上宮中有頭有臉的「大璫」,做事卻已十分妥帖。

  他沒與文哥兒透露朱祐樘與太后他們的談話,只恭敬地把御賜之物都呈給了文哥兒,將朱祐樘要他轉達的誇讚一句不漏地帶到。

  文哥兒聽了十分高興,開開心心送走谷大用,轉頭給岑老太太她們看自己拿到的御賜文房用具。

  皇帝用的自然都是好東西,像這筆就是全是湖筆,時人素來有「湖穎之技甲天下」之說,湖筆也被稱為「筆中之冠」,和文哥兒手頭那些買來練字(供他糟蹋)的便宜筆自然大不相同。

  文哥兒得了朱祐樘賜給他的幾支上好湖筆,壓根沒有供起來當寶貝的想法,每天揣上一支去翰林院習字。等別人朝他的筆看過來了,他還驕傲地跟別人說這是聖上賜給他的!

  錢福等人聽得一陣默然,這小子就是故意拿著筆來跟他們炫耀的吧?

  可惜的是李東陽他們那邊他沒法炫耀,因為他們這些翰林官大多要負責寫經筵講章之類的,都是有御筆賜下的。

  這些筆全都是地方上貢獻的好筆,基本人手一支!

  用完了還能再支取。

  這就是有編制的翰林官待遇!

  果然和錢福他們這些還在進行崗前培訓的實習生不一樣!

  文哥兒炫耀不了自己的御賜筆已經很鬱悶了,偏李東陽還擠兌他:「你得了陛下賜你的好筆,怎地字還是寫得和以前差不多?」

  文哥兒聽得氣鼓鼓。

  誰的字是短短几天就能突飛猛進的?!

  難道他李西涯的字在剛滿四歲的時候就很好了嗎?!

  李東陽聽了文哥兒反過來質問自己的話,笑而不語。

  旁邊的王華一聽文哥兒居然自投羅網,幫李東陽把藏在笑里的話說了出來:「你先生四歲便因為寫得一手好字被宣召入宮面聖去了。」

  文哥兒:「……………」

  可惡,他居然忘了這件事!

  都怪他爹吹噓過的神童太多了,弄得他都沒記住每個人都是怎麼個神童法!

  王華哪裡能放過這麼個良好的雞娃機會,還與文哥兒講起去年一個新科進士洪鐘,那可是才十八歲就高中的少年天才!

  人洪鐘啊,也是年紀很小就被宣召入宮,小到什麼程度呢,和他一樣才四歲,寫字根本夠不著桌子,只能趴在地上劃拉!

  憲宗皇帝見他一口氣寫了幾十個字,書寫十分流暢,便欣然命他寫個「聖壽無疆」。

  洪鐘聽了猶豫著沒有動筆。

  憲宗皇帝就問他:「怎麼?你有不會寫的字?」

  洪鐘伶俐地答道:「沒有不認識的,只是不敢在地上寫這幾個字!」

  憲宗皇帝聽了龍顏大悅,當即叫人搬來凳子和案幾,命他站在凳子上寫出那「聖壽無疆」四個大字來。

  憲宗皇帝對洪鐘的表現非常滿意,特許洪鐘入翰林院讀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