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甚至還讓他爹升任為國子助教,方便他爹照顧兒子!

  看看人家,不僅字寫得好,御前應對還這般機靈,直接幫親爹升了官!

  別人家的四歲小子,可比一些到了御前只知道吃吃喝喝的傻娃子厲害多了!

  文哥兒:「…………」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好你個洪鐘,怎地四歲就能寫出一手好字不說,還那麼會溜須拍馬!

  這可讓別人怎麼活才好喲!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翹尾巴.jpg

  王華:摁回去.jpg

  *

  更新!

  今天也是早早更新的一天!但是依然不知道晚上會不會早睡(鹹魚癱

  *

  註:

  ①皇子公主「火氣重」:參考《酌中志》,一個太監記錄的明朝宮廷瑣事(?)

  原文:「凡宮中所用紅籮炭者,皆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運至紅籮廠,按尺寸鋸截,編小圓荊筐,用紅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紅籮炭\"也。每根長尺許,圓經二三寸不等,氣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如經伏雨久淋,性未過盡,而火氣太熾,多能損人,倏令眩暈,昏迷發嘔,大人尚可,皇子女嬰幼何堪?又宮中咸木做地平牆壁,多缺土氣,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屢致薨夭,良可痛也。」

  -

  ②洪鐘事跡:參考《治世余聞》

  原文:「崇仁洪鐘生四歲,隋父朝京以訓導考滿之京。舟中朝京與客奕,鍾在旁諦觀久之,悟其行勢,為父行變,累勝客局。比至臨清,見牌坊大字題額,則為父索筆書之,遂得字體。至京師,即設肆鬻字。京師異為神童。憲宗聞之,召見命書。即地連畫數十字,又命書「聖壽無疆,」鍾握筆久之,不動。上曰:「汝容有不識者乎?」鍾叩頭曰:「臣非不識字,第為此字不敢於地上書耳。」上嘉其言,即命內侍舁幾,復以蹋鐙立其上書之。鍾一揮而就。上喜,命翰林給廩讀書,其父升國子助教,以便其子。」弘治庚戌,年十八,登進士第,授中書。至是不幸嬰疾,未三十而卒。

  -

  同時期還有另一個洪鐘,更有名,官也更大,是錢塘人。

  這裡的洪鐘是崇仁人。

  這小孩,四歲跟爹坐船赴京,閒著沒事看兩眼就能幫爹連贏幾局,路上觀摩個牌坊就能悟出一手好字,到了御前還能不動聲色拍龍屁!

  由此可見,小說沒真人牛逼……

  可惜命不長。

  第139章

  文哥兒被他爹講得鬱悶不已回家後找他二哥王守儉說了一通洪鐘的光輝事跡。

  王守儉認認真真聽完了,由衷夸道:「這人真厲害。」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文哥兒不信邪,又跟他兩歲(虛歲)的弟弟妹妹科普了一番,弟弟妹妹只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他。

  雖然不明白自家三哥在講啥但覺得好厲害的樣子!他們很給面子地回以「哇哦」兩聲接著拿起塊圓溜溜的積木邀文哥兒一起玩。

  文哥兒:「…………」

  怎麼回事!

  他這些哥哥弟弟妹妹一個兩個都不為所動。難道不覺得這人太聰明太可惡了嗎?!

  王守儉見文哥兒悶悶不樂,慢吞吞地安慰道:「文哥兒你也已經很厲害了。」在他看來文哥兒比那個洪鐘也差不到哪裡去。王守儉說出自己的看法「他四歲才去翰林院讀書,你三歲就去了,你比他還要早一點。」

  世上哪有樣樣都比別人強的道理?

  他就從不和人比。

  每次有人非要拉著他比較他會不動聲色地給他們講自己哥哥王守仁以及弟弟王守文的光輝事跡。

  每到這個環節,大多數人都選擇開始沉默。

  文哥兒聽王守儉這麼一講赫然發現自己上了大當了。他爹和他老師分明是聯合起來雞娃來著!

  這一上頭,又給他們忽悠進去了!

  吃了這麼多次虧,上了這麼多次當,他怎麼還是不長記性呢?

  文哥兒懊惱地拍了拍自己的腦袋瓜子只覺自己一上頭起來真是傻不隆冬的。

  沒了「我要把字寫得比洪鐘更牛逼」的執著想法文哥兒頓時念頭通達了開開心心跟幾個小孩兒玩兒起來。

  第二天瞧見他爹文哥兒心裡還有點憤憤。他眼珠子一轉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連功課都搬到他爹附近寫不時暗搓搓抬頭觀察一下他爹尤其是在他爹和人聊天、出去喝茶的時候總特意停下來多看幾眼。

  接著估算好時間記在小本本上。

  這份親爹觀察日記觀察細緻到連他爹上了幾趟茅廁、每次耗時多久都給詳細記錄下來。

  等收集好一整天的觀察日記文哥兒就鬼鬼祟祟地揣著小本本回家激情創作。

  這是一篇聲情並茂的《與父書》。

  首先誇他爹是個大孝子,是家中的頂樑柱,一家老小都指著他養活。

  文哥兒表示,聽大人聊天,爹您不僅要奉養雙親,家中那些個叔伯兄弟讀書,還指著他出束脩,肩上的責任何其重大!肩上挑著這麼重的擔子,真是令當兒子的都為父親感到辛苦!

  接著文哥兒畫風一轉,細數起他爹工作一天的摸魚次數和摸魚時長來,表示對他爹的工作態度表示擔憂。朝廷發了俸祿讓您當官,你怎麼可以整天摸魚呢!要是爹您因為工作態度不認真丟了工作,咱一家老小可怎麼辦才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