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總之,沒什麼人在意。

  現在丘濬突然提出要趁著寒冬到來前發一道提醒注意煤炭中毒的宣諭,劉健他們差點都沒反應過來。

  得知這事兒又是那位王家小神童起的頭劉吉知曉丘濬和那小孩兒要好得很便冷哼道:「小孩子瞎想的事也值得拿到內閣來討論。」

  丘濬就愁沒人槓,劉吉一開口他馬上就來勁了拿出太醫院提供的醫案甩給劉吉看,其中還有不少是達官貴人家出的事,許多尋常百姓請不著大夫可能孩子死了就死了。

  這麼要緊的事,你劉吉說不值得討論你是不是不拿人命當回事?!

  你這樣對得起那些因為對煤炭中毒一無所知而痛失親人的同僚和百姓嗎?!

  內閣之中雖然勉強有個官位比較高的當領頭,可是座次是不分高下的。

  大家都是皇帝的高級私人秘書,誰還比誰高貴不成?

  丘濬反正是不慫的,拍著桌子就噴了劉吉一臉唾沫。

  劉健:「………」

  王恕:「………」

  其實吧只要這老丘不是和自己槓聽他怒噴別人還是挺爽的。

  關鍵就是這傢伙和誰都能吵起來他們還是聽聽就好可千萬別對老丘生出什麼「下次可以好好說話」的天真想法。

  直面丘濬炮火的劉吉被氣得喲都說不出話來了。

  他就知道不該放這個丘仲深入閣!!

  丘濬氣勢洶洶地和劉吉吵了一架,很快大獲全勝捋起袖子給朱祐樘上書請宣諭。

  朱祐樘才二十出頭對醫理不甚了解看了丘濬上書的內容頓時也有些警醒。

  他們宮中現在有老有小,可不就是奏疏之中所說的最需要注意的群體嗎?

  沒想到冬天捂緊門窗想暖和一點,也容易害了自己和家裡人性命!

  要是沒有眼前這份詳實有據的分析和總結,誰能想得到這種事?怕是只有少數碰到過這種情況的醫者能夠了解一二,別的庸醫怕是連人死了都不知道死因是什麼!

  說起來過去宮中的皇子公主幼時有剃光頭的習俗,也是因為皇子公主特別容易夭折,老一輩有經驗的人都說是因為小孩子火氣重,要剃了頭「去火」。

  朱祐樘讀著丘濬這奏章,開始疑心這所謂的「火氣重」是不是也有暖爐燒得太旺、門窗捂得太嚴實的原因在。

  他甚至還想到了自己,自己幼年時過得不怎麼樣,可身體還算康健,近幾年登基後反倒總有些胸悶氣短,難道也是這煤炭之毒的緣故?!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了,就很難再拔除了。

  朱祐樘覺得發一道宣諭要是可以警醒許多人,無疑是樁大好事,當即傳令文書房讓擬旨,務必要講清楚情況的嚴重性,且不能文縐縐的,須得讓百姓都能聽進去!

  文書房那邊一聽來活了,立刻行動起來,把丘濬的奏章翻來覆去讀完,歸納出適合用來勸誡百姓的口語化宣諭內容。

  當天朝廷就把這道宣諭沿著官道發往兩京十三道,連最北的遼東與最南的瓊州都沒漏掉,全都以最快的速度將宣諭內容送了過去。

  與此同時,朱祐樘也回到自己居處,與張皇后講起自己的懷疑。

  他們一入冬就天天待在火爐燒得極旺的暖屋裡,說不準也會不知不覺受煤炭毒之害,平時還是得小心些,尤其是他們的皇兒還小,更是要格外注意。

  張皇后成婚這麼久才得了這麼個皇兒,心裡自然是緊張的。

  哪怕只有一分的可能性,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都不可能輕忽。

  「我會注意的。」張皇后說道。

  帝後兩人又去與太后她們講了此事。太皇太后和太后都是長壽之人,聽了她們急巴巴跑來提醒,心中熨帖之餘又好笑地道:「冬天門窗當然不能捂太嚴實,你們難道都不透點風的嗎?」

  年輕的帝後面上有些尷尬。

  這又沒人和他們說,他們哪裡知道?何況就算有人說了,他們說不準也不會當回事,畢竟出事是偶然的,冷風灌進屋的滋味卻是自己當場就能切身感受到的。

  天底下這麼想的人少嗎?

  肯定是不會少的。尤其是一些家中不富裕的人,對他們來說冬天燒火取暖是非常奢侈的事,一旦忍痛燒了,自然是連一絲絲熱氣都捨不得往外放。

  便是那大富大貴的人家,大多也不覺得這「熱氣」能殺人。

  這才會釀成那麼多慘禍。

  其實便是有人提醒了,很多人也不覺得這事兒會落到自己頭上。

  太后見朱祐樘兩人這般表現,也想起了自己的孫兒,不由讓他們叮囑底下的人注意著點。

  不僅要注意皇孫那邊,還得注意皇孫的乳娘,好炭好被褥別省著,要保證暖和且不會中那煤炭毒。不然她們出的奶不好,對皇孫也不好!

  張皇后趕忙記下太后這些叮囑。

  等關於如何養育皇孫的事都聊完了,朱祐樘才和太后她們講起這事兒又是那王家小神童牽的頭。

  這小孩兒不僅聰明伶俐,還擅於觀察和發現,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他都一下子抓住其中關竅。

  別看他今年才四歲,所做的事一樁樁一件件的,可比不少大人都要厲害多了。

  小時候便這麼能幹了,以後絕對是個能為朝廷、為百姓辦實事的能臣!

  太后夸道:「確實是個好孩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