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②宋、元、明的纏足大多是前文提到過的「新月狀纏足」,清朝才出現「斷骨式纏足」。

  只要能早點解開,腳都還能健健康康地長!

  李東陽的第三任妻子朱氏生了兩女一子,其中一子一女都是幼年夭折,只有一個女兒長大成人,嫁給衍聖公家(孔子後人),二十八歲也病故了……

  李東陽可以說是親自送走了自己所有兒女(三子三女),只剩一個弟弟過繼給他送終的繼子。

  第129章

  三寸金蓮這種東西風行一時從來沒有人正兒八經地站出來說這有問題,是以大家都這麼寫這麼夸,久而久之便覺「三寸金蓮」確實好。

  至於好在哪?聞者皆心照不宣地嘿笑幾聲。

  那本來興起於舞姬娼妓用以取悅男人的風潮,不知不覺便吹入了尋常百姓家。

  家中女眷平日裡被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知大家歷來都是這樣做的無從知曉這並不是好事。

  可你身為一家之主難道還不曉得嗎?你知道不對卻從不阻止怕不是也有點「金蓮癖」的傾向?

  你們這些好色誤國的「金蓮癖」!

  聖賢書看來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如今《討「金蓮癖」檄》這道檄書一出,國子監的監生們也在王守仁的號召下紛紛響應力求把這股子歪風邪氣釘死在了「不正之風」的恥辱柱上。

  學生向來是最容易鼓動的讀了同窗給妹妹的祭文後不少人都紅了眼眶,一時間各種角度的詩文噴涌而出,全都叫他們想辦法傳了出去。

  可惜國子監監生也不是鐵板一塊也有人早就對王守仁很是不滿,瞅準時機把王守仁串聯其他監生討伐「金蓮癖」的事舉報給了學正。

  國子監監規有規定監生們不許妄議國事,也不許私下交結往來。

  即便很多監規已經名存實亡,可這些東西一般處於民不舉官不究的狀態,平時沒人理會一旦有人舉報學正們便會依規處置。

  王守仁本來想自己扛下所有過錯結果其他人很講義氣地向學正自首並且認領了自己散發出去的文章。

  於是一行人在休沐前一天傍晚齊齊挨了一頓打一瘸一拐地捂著屁股回了家。

  這還是學正考慮到朝中風向(李東陽他們的陸續參與),對他們從輕發落的結果。要不然結結實實地打下去他們怕是沒法自己走進家門的了得抬著進去!

  文哥兒驚聞王守仁挨打很是愧疚地跑過去慰問親哥。

  王守仁見文哥兒活蹦亂跳的便知文哥兒又逃過一打。

  年紀小就是好啊,親爹都捨不得打,生怕一個不小心把他給打壞了。

  文哥兒不知他哥正在羨慕他,蹬蹬蹬跑到王守仁面前關心地問:「哥你疼不疼?」

  王守仁豪情萬丈地說道:「這點疼算什麼!」他本就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就喜歡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地幹大事,發出檄文的人即便不是文哥兒,他遇上這樣的事也是要摻一腳的。

  文哥兒正要感慨他哥真耐打呢,就聽他爹的聲音傳了過來:「是嗎?看來你很喜歡挨打?」

  文哥兒抬頭一看,王華正朝著他們兄弟倆走了過來,那架勢瞅著像是想要給王守仁補一頓打。

  他立刻拉著王守仁的手,一副使出吃奶的勁扶著他往裡走的模樣,嘴裡還煞有介事地說道:「哥你別逞強了,我扶你去躺著!」

  王守仁也聽出了他爹話里的殺氣,也作勢要往文哥兒那小身板兒倚靠過去。

  兄弟倆作起怪來那是一模一樣的。

  可惜文哥兒的個頭實在太矮了,不然這戲演得還勉強有那麼點說服力。

  王華額頭青筋一跳一跳的,無奈地說道:「行了,別裝樣子了,真打得那麼重你還能自己走回來?」

  對於兩個從小啥事都敢單幹、湊一起還能聯手作妖的兒子,王華也實在是拿他們沒辦法。

  眼下兩小子都沒考上進士,行事就已經這麼肆無忌憚了,以後真不知他們會做出什麼事來。

  該肯定的得肯定,該敲打的也得敲打。

  正好兩個小子湊一起了,王華沒錯過這個教育兒子的好機會,語重心長地教育了他們一通,相當嚴厲地要求他們下回不許再這麼胡作非為。

  文哥兒與他哥對視一眼,很乖巧地答應下來,兄弟倆臊眉耷眼的模樣也非常相像,瞧著簡直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要不是王華剛才有捕捉到他們暗暗用眼神交流過的話,還真會信了他們的誠懇應承。

  現在麼,王華只能揉揉眉心,嘆著氣道:「行了,你們自己玩去吧。」

  說完他就轉身走了,告訴自己眼不見為淨!

  文哥兒目送他爹走遠,才對王守仁說道:「等我再攢了錢,一定請你同窗們吃飯。」

  當然,只請挨了打的好同窗,不請玩舉報的壞同窗!

  王守仁睨著他:「你攢的私房錢都花完了?」

  文哥兒唉聲嘆氣:「都花完了。」可憐他有個可以裝好多錢的神奇小福袋,卻沒有私房錢可以裝進去!瞅著他爹這架勢,怕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給他零花錢的了,真愁人喲。

  王守仁看文哥兒愁眉苦臉的,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他仍在讀書不說,家裡還有老婆管著,自己都沒錢呢,實在沒辦法在金錢方面支援弟弟。

  王守仁只能拍拍文哥兒的肩膀說道:「那就慢慢攢,我會讓大夥耐心等著你請客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