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到天色慢慢暗下來,文哥兒才別過楊廷和與金生一同歸家去。

  長安街上有不少行色匆匆的行人,明顯都是急著趕在夜禁前回自己住處去。

  文哥兒覺得有些稀奇,感覺以前好像沒這麼多人的。

  他琢磨了一下,終於想起來現在已經進入三月,正好是大明准公務員們會試結束、等待殿試的空檔。

  各地考生們懷揣著高中的期望來到京城,眼看馬上就要魚躍龍門當進士了,主要進行這麼兩個活動:一個是要和同年考生搞團建熱鬧熱鬧,另一個就是要想辦法拜會和自己有點關係的官場前輩混個臉熟。

  沒有關係,創造關係也要上。

  比如唐伯虎來京城考試,就特地去拜見他鄉試座師梁儲的好友程敏政,說是花錢求程敏政寫篇文章給梁儲。

  這事兒大家都懂,明顯就是官場上送「潤筆費」的那一套,意思無非是「我是您好朋友的學生,日後您能關照關照我不」。

  一般來說只要對方收了這錢基本就表示認下了這重關係,大家以後可以走動走動。

  結果好巧不巧,那年程敏政是主考官,後來他們幾個齊齊捲入了舞弊案。

  這筆相當於官場潛規則的「潤筆費」一下子成了唐伯虎涉嫌舞弊的罪證!

  雖說這個結果不太美妙,可也從側面體現了大明官場裡頭的一點小門道。

  眼下正是各方走動的好時機,長安街這個官員聚集地可不就熱鬧無比嗎?

  文哥兒覺得這事兒和自己沒關係,麻溜回家吃飯去。

  結果就在文哥兒心心念念的酸筍快醃好的時候,一道來自宮中的旨意突然送到了王家。

  殿試在即,朝廷安排了一批官員負責殿試,其中十七位讀卷官之中就有三個熟人,他爹王華、他老師謝遷以及他老師李東陽。

  按照慣例,負責殿試的相關官員可以帶個家中小子進去觀摩一二,這樣當兒子的也可以在旁侍奉父親、叫他們心無旁騖地賣力辦好三年一度的掄才大典。

  這活兒王守仁十二歲時就體驗過。

  只不過那次王華是彌封官,這次是讀卷官!

  朱祐樘今兒這道旨意就是讓王華帶文哥兒侍奉左右。

  這是朱祐樘登基後舉辦的第一輪科舉,近來他讀了文哥兒的文章,越讀越覺得有意思。

  眼下要進行的可是朝廷最重要的掄才大典,朱祐樘覺得來個三歲能文的小神童鎮鎮場子,肯定能選出合心意的人才!

  這不,頗為迷信的朱祐樘就派人來王家傳旨了。

  文哥兒:?????

  你再說一遍,讓誰侍奉誰?

  就問你三歲小孩能侍奉誰?

  你這個皇帝,思想有問題!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可惡,這個大明好奇怪!

  *

  更新啦!精心製作(?)了新封面!

  畫是文徵明侄子文伯仁的《方壺圖軸》部分截圖,「戲」字是趙孟頫的,「明」是蘇軾的,隨便瞎湊湊!【絕對不是看自己的丑字看膩了

  *

  註:

  ①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出自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

  ②楊廷和講的兄弟故事:出自看呂世浩老師的《史記》公開課,還蠻有意思的,B站就可以看

  ③兒子侍奉考官爹這事,不僅王守仁幹過,楊慎也幹過

  據說楊慎還從別的考官不看好的卷子裡發現一份好卷子,特意拿去推薦給楊廷和。那考生得知這件事後直接喊楊慎「小座主」。

  文哥兒:可惡,這些歷史大佬,個個都開掛!!

  *

  那考生崔銑也是個奇人,特別愛喝酒,有次大半夜在街上席地而坐自斟自飲,已經是首輔的李東陽早起上朝路過時撞上了,他還笑著問「老師來喝一杯嗎?」,李東陽也笑了笑,果真過去和他行觴對飲到朝會的燈火儀仗亮起來。

  這段看到就很喜歡,有點文人式的瀟灑浪漫(?

  *

  「小座主」出自《名山藏》:「十八從廷和禮闈較士,得崔銑卷,心奇之,而考官未錄,以呈廷和,錄為經魁,銑後稱慎小座主。」

  ④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語出南朝·宋梁間殷芸《小說》。文載:「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願為揚州刺史,或願多資財,或願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第63章

  文哥兒納悶了半天跑去問他爹咋回事。

  王華那才是真鬱悶。

  殿試主考官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大部分活都是臨時組成的殿試工作小組負責。

  以前他還在翰林院打雜,參與殿試工作也是只配打雜,比如受卷官(收卷的)和彌封官(密封的)。

  讀卷官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十七位讀卷官要在一天之內對三百多份殿試文章進行交叉評閱。

  按照殿試文章的字數要求每份答卷約莫一千字左右。

  算下來大概就是一口氣看個三十多萬字議論文罷了!

  這還沒完等閣老們挑出十二份可以呈到御前去的優秀考卷,第二天一早還得由讀卷官跪到文華殿內給皇帝把這些文章讀一遍。

  要知道十七位讀卷官選的都是出身、職位一等一好的官員為首的直接就是首輔或閣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