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你入翰林了,皇帝讓你擬個詔書或者誥書,你連格式都不懂,你好意思說你是翰林院出身的?

  表章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你連奏疏都不會寫,怎麼和內閣以及皇帝溝通?

  所以公文寫作能力,那是科舉必考項目。府學這邊就是為了培養人去參加科舉的,公文寫作課自然要安排上!

  這可是文哥兒沒接觸過的內容,興趣頓時就更濃厚了,壓根忘了擠兌李兆先那幾個狐朋狗友,聽得老認真了!

  今天夫子教的是怎麼寫判語。

  判語這東西,主要是依著《大誥》來出題。

  所謂的《大誥》就是明初朱元璋叫人編的明朝大案實錄,他讓人把年度重大案件全部收集起來,包括但不限於貪污受賄、損公肥私、殺人放火、亂搞男女關係等等。

  裡頭記錄的犯罪行為五花八門,判決之狠也令人頭皮發麻,凌遲的、族株的、梟首(指砍完頭還要掛在鬧市示眾,類似於退學砍頭掛國子監外不讓取下來)的有望破千,只砍個頭允許親朋好友幫忙收屍的更是直接破萬。

  主要針對對象是貪官污吏、豪強鄉紳。

  又名《我朱元璋殺瘋了的那些年》。

  這書在洪武年間就被敲定為國子監必讀教材,要求所有人閱讀並背誦全文的那種。

  文哥兒聽了一會就聽明白了,這位夫子其實是教刑法以及思政的,難怪這麼嚴肅!

  聽著夫子娓娓給大夥講述案件內容,文哥兒發現這古代課堂居然沒有想像中枯燥乏味。

  只是判語這東西他壓根沒接觸過,他哪裡知道該怎麼寫?

  《大誥》他也沒讀過,也不知道該怎麼判決。

  這可就沒他發揮的餘地了。

  到了學生寫判語的環節,文哥兒就跟好奇寶寶似的趴在桌沿看李兆先動筆寫,李兆先寫一句他就瞅一句,儼然想把李兆先的判語當範文來研究。

  李兆先一開始還有點不習慣,差點就寫不出來,不過見文哥兒眼裡純粹就是想學點新東西的好奇,他也就和平時一樣做起了當堂練習。

  文哥兒很乖巧地在旁邊看了半天,大致就明白判語是怎麼個寫法。

  跟地方官判案差不多!

  難怪明朝讀書人上學都是奔著當官去的,這還沒當上官就已經開始學習發號施令了,真要沒考上心裡不得產生巨大落差?

  比起早上純粹地讀讀書聽聽講,這堂公文寫作課還是有點超過文哥兒的能力範圍了,他的見識和思維都沒到位,對著夫子出的題目也就只能看個熱鬧。

  好在文哥兒是沒什麼野心的,他想要的也不過是把日子過得舒服些罷了,頂多就是偶爾奮起一下讓他娘開心開心。

  不懂就不懂,又不丟人,偷學一點是一點!

  文哥兒想得開,前頭那王家小子卻沒放過這個機會。

  那傢伙轉頭瞧見文哥兒面前空空如也,登時就得意起來,拿起自己可著勁憋出來的判語對文哥兒炫耀道:「怎麼樣?這個你不會了吧?就你這樣的,怕是連字都還不會寫,跑來咱府學搗什麼亂?」

  文哥兒:「…………」

  好氣!

  這人怎麼這樣!

  文哥兒哼哼唧唧半天,最後決定板起小臉凶過去:「上課不許喧譁!再吵我喊夫子了!」

  王家小子:「…………」

  文哥兒使用完「告訴老師」這個終極武器,還轉頭和李兆先小聲嘀咕起來:「他都十幾歲了,字還那麼難看,語句也不通順,和你比起來差遠了!這都好意思拿來炫耀,還說我不會!我今年才三歲誒,他今年也三歲嗎?」

  王家小子:「………………」

  王家小子恨恨磨牙。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你贏了!

  文哥兒:可是我才三歲誒!

  狐朋狗友:?

  *

  註:

  ①科舉《二》考題,參考網絡問答《科舉考試上千年,出現了哪些好玩的考試題?》

  應當是出自金聖歎的《小題才子書》

  ②科舉出題範圍參考論文《明代科舉士子備考研究》

  ③《大誥》和截搭題介紹:參考百科介紹

  明丘濬《大學衍義補》:「近年初出題,往往強截句讀,破碎經義,於所不當連而連,不當斷而斷,而提學憲臣之小試尤為瑣碎。」

  第50章

  文哥兒的府學一日游愉快結束開開心心地被李兆先送回家去。

  臨分別時文哥兒還不忘叮囑李兆先,一定要盯著府學裡的桃樹,千萬別被別人摘光了桃子。

  一提到吃的,文哥兒瞧著就是個尋常小孩兒了再沒有氣別人時的得意模樣。

  李兆先笑著應下只覺這一天過得豐富多彩。他還惦記著白天冒出來的新想法別過文哥兒回到家,想了想就轉道去與李東陽聊天。

  主要聊文哥兒今天的精彩表現。

  從早上講到下午末了還提了一嘴文哥兒在馬車上提到的蓄奴問題。

  起初李東陽還只是含笑聽著覺得王家這小孩兒真是有趣得很,連與旁人針鋒相對都分外可愛。

  可聽到蓄奴問題,李東陽的笑容慢慢斂了起來。

  這問題牽涉面就太廣了。

  表面上只是些許百姓失了土地、淪為賤籍實際上涉及到土地兼併、官商勾連、地方宗族豪強並起等等巨大的利益糾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