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

  可惡,一看就知道他爹根本沒聽進去!

  這長安街,遍地壞爹!

  文哥兒憤憤地跑回住處練字。

  與此同時,當今天子朱祐樘也在享受難得的休假。

  只不過雖然沒有朝臣來商討政務,朱祐樘還是在思考著朝中諸事。

  他平時都是勤勤懇懇地處理朝政,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以及磨合,朝廷的情況他已經摸清了大半。

  最近他在琢磨怎麼把劉吉換掉。

  朱祐樘剛登基時劉吉表現得很好,做起事來有模有樣,他用起來很順手,覺得這位老臣雖然有「劉棉花」這種綽號,辦事能力還是有的,每次進言也言之有物。

  直至最近朱祐樘才無意中發現,劉吉在內閣看到言之有物的建議都會把它們來個移花接木,當成自己的建議講給他聽。

  朱祐樘可以接受劉吉名聲上的瑕疵,可不太能接受劉吉在他眼皮底下幹這種欺上瞞下的事。

  他都已經滿二十歲了,難道在劉吉眼裡還是個可以隨意哄騙的無知小兒?

  連同在內閣的同僚都對劉吉的做法都敢怒不敢言,劉吉在他面前表現出來的安分以及直言敢諫又有幾分真幾分假?

  朱祐樘很是惱火,惱火自己被耍得團團轉,偏又拿圓滑老練的劉吉毫無辦法。

  雖然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可誰要是把沒明顯過錯的老臣打發走,絕對是要被讀書人追著罵的。

  朱祐樘心中煩悶,叫來錦衣衛讓他們出去打聽打聽京師有什麼新鮮詩文可以供他解解乏。

  這一打聽,還真打聽來不少新鮮事。

  比如京師突然流行起一首叫《彈棉花》的歌兒,劉吉孫子還學回去唱給劉吉聽。

  饒是朱祐樘這位年輕天子平時努力板著臉裝得很有威嚴,看到這樁樂子時還是忍不住笑了。

  接著就是這幾天流傳在大明文壇的熱門文章。

  李東陽寫的《記我兒於丘尚書處讀書》。

  這文章不僅在感慨他兒子去丘濬家讀書後有了怎麼樣的轉變,還詳細講述了丘濬如何領著一群孩子邊烤酥瓊葉邊引經據典講解詩文。

  那一句句描寫可真是,既生動又有趣,越看越有味道。

  ……直接把朱祐樘給看餓了。

  作者有話說:

  王華:你是在教我做爹?

  文哥兒:?

  第46章

  朱祐樘午飯難得想多吃一些看得張皇后都有點驚訝。

  兩人乃是少年夫妻,成婚後曾共住東宮一些時日,相處起來如一般夫妻無二。張皇后親自替朱祐樘接過宮人新添上來的湯麵,奇道:「陛下今日胃口可真不錯。」

  朱祐樘便把李東陽那篇文章與張皇后講了。

  李東陽文章寫得可真好他讀完這麼久了到現在都還覺得口有餘香。

  張皇后道:「這小孩兒聽著倒是耳熟可是去年曾進過宮的王家小子?」

  朱祐樘點頭,對王家的小神童也印象頗深。他笑著說道:「說起來當初李學士也被薦為神童沒想到這王家小子倒與他家兒子玩到一塊去了。」

  李東陽這個神童也是運氣不佳。

  要知道當初接見他的乃是景帝。

  景帝是英宗遭逢土木堡之變被人擄去後繼位的只當了八年皇帝,英宗歸來後他被迫還了皇位,諸多親近大臣遭到清算。

  像李東陽這麼個沾點邊的小孩兒雖沒被波及地位卻也略顯尷尬,只能斂起神童鋒芒安安分分讀書考試。

  興許是小小年紀就遭過那樣的大起大落李東陽連在翰林院坐冷板凳的時候都挺樂觀,常年與朋友詩文往來不斷,瞧著非常地寵辱不驚。

  朱祐樘是在李東陽來東宮講學時認得他的,算下來李東陽和謝遷都算是他的「帝師」屬於有東宮舊情在的近臣是以他在飯桌上提起李東陽語氣不免多了幾分親厚。

  張皇后不由問道:「李學士兒子也才三歲嗎?」

  朱祐樘被問倒了仔細回憶了一下才道:「應當十來歲了李學士文章里還寫他過去愛出去胡鬧來著。」

  「那他們能玩到一塊倒是稀奇。」張皇后笑道。

  朱祐樘也笑了隨口說道:「到底是個小神童,連丘尚書都由著他鬧騰交個十幾歲的朋友又算什麼?」

  丘濬學問過人朱祐樘聽了他幾次課對他淵博的學識非常佩服。

  事實上朱祐樘心裡還有點別的想法。

  丘濬資歷老學問強,辦事本領不差,對朱祐樘來說一直是個很不錯的過渡性閣老選擇。

  主要是吧,丘濬人緣還不好,為人耿介清直,屬於孤臣般的存在,從不會與誰結黨,更不會和劉吉那樣死抓著權柄不放。

  算算丘濬的年紀,等他物色好真正適合的入閣人選、挨個把不想再用的人踢出內閣,丘濬也差不多該致仕了,正好可以平平穩穩地完成過渡。

  讀了李東陽的文章,朱祐樘更是橫看豎看都覺得丘濬都比劉吉好多了。

  別人都是高朋滿座、門生遍地,丘濬家招來的卻是一堆去蹭書看的小孩兒。這不還是證明了丘濬是個不結黨不營私的孤臣?

  這恰好就是朱祐樘眼下需要的一桿槍。

  這種種考慮,自然不適合和張皇后聊。

  朱祐樘多吃了半碗面,瞧見殿內也燒著火爐,便叫人送了些片薄了的蒸餅來,對張皇后道:「我們也來嘗嘗這酥瓊葉到底是不是當真『嚼作雪花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