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他害死我的萱姐兒,我唯一的女兒,我便是要留著這口氣,讓他也嘗嘗這剖心摧肝的滋味!」
作者有話說:
第44章 求親
南枝自與周念儀道別後, 回府的一路便想著封辰問的那個問題。
自回京以來,她多少也聽說了些關於這位皇后的親弟弟的傳言。
聽說當年東宮被囚禁,封家也受了不少的牽連, 一夜之間,大廈將頹。正是這位封家長子撐起了門庭, 後來一步步, 助東宮扭轉頹勢, 如今更是得陛下信重。眾人都言, 國舅爺年少有為, 人品貴重, 又有人言在陛下心中, 能與大都督齊敬堂比肩的, 怕也只有這位國舅爺了。
南枝回想這幾次的接觸,與其相處起來很舒服,並沒有什麼不妥。宮宴那日, 周念儀的話她多少也聽進了心裡, 如果真要找一個依靠,封辰想來是極合適的。
只是也只是合適,好像從沒有多餘的激動和波瀾,又或許只是尚不熟稔……南枝想著想著便覺心亂如麻,索性止了思緒。
馬車停在縣主府前,南枝剛下了車, 便有守門的僕役上前來, 遞給她一盞花燈, 南枝低頭一瞧, 竟正是她與周念儀欲贏下來的那盞狸貓撲蝶燈。
「縣主, 方才有一老者來, 自稱是套摩合羅的攤主,又說見縣主您和另一位姑娘很是中意這盞燈,又正好並沒有人贏去,便打聽了,特意送過來。」
南枝接過那盞燈來,暗夜下燈火澄明,映得那燈上的一筆一墨,盡皆栩栩如生,只是她卻不信這副說辭,那攤販想必就是以此燈來吸引遊人,去投擲那摩合羅,又怎捨得輕易相送。
想起街巷中,她無意瞥見的那抹身影,眸色黯然幾分,又將那燈盞遞迴給僕役道:「你將這盞燈送還到定遠侯府上,並幫我帶一句話。」
***
夜深如潑墨,齊敬堂走在侯府的庭院中,凋零的金桂鋪了滿地,只是夜色下仍顯黯淡。
圓石正同齊敬堂稟著安順堂里的事,此時有小廝趕上來,齊敬堂瞧見他手上提著的那盞燈,腳步一頓。
那小廝走到前,行了一禮道:「侯爺,方才嘉寧縣主府派了人來,說要將這燈歸還給侯爺,還說縣主讓他給侯爺帶句話。」
齊敬堂並不接那盞燈,神情有些晦暗,只問道:「什麼話?」
「縣主說:『侯爺當初說的不逼迫,可包括婚嫁由己,絕不干涉?』」
庭院中驀地凝寂起來,忽而又是一陣夜風,吹起乾癟的桂花來,像一場轉瞬即逝的雨。
許久未曾聽到回答,僕役覺察出不對勁來,正進退兩難間,卻聞一個低沉沙啞的聲音,在夜中顯得微不可聞。
「自然。」
***
次日午後,日光明盛,德妃親自捧著一盅甜湯,急急往乾清宮趕來,待到了近前,反倒慢下步子,稍理了理妝容。只是才欲上前,卻有小太監攔道:「娘娘,陛下政務繁忙,說了不讓人打攪,您這替陛下做的膳食,不如奴才一會兒轉交進去,您也好輕鬆些。」
天並不熱,德妃卻急出了一身的汗,說:「公公且行個方便,我進去端盞甜湯,一會兒便走,想來陛下不會怪罪。」
說著要給那小太監塞賞錢,小太監忙擺擺手,垂下頭來嘆了口氣,德妃便明白了,這哪裡是政務繁忙,不讓人打擾,分明是不想讓她打擾,可眼見著自己的女兒便要被送去和親,她如何能不急。
待回了自己宮裡,德妃便氣惱地猛地將手中的甜湯摜到地上,糖水灑了一地,濕淋淋的,貼身伺候的侍女忙在一旁安慰:「娘娘別著急,總有辦法,不如咱們去求求皇后娘娘,讓她幫忙在陛下跟前周旋,未必沒有轉圜的餘地。」
「皇后也有女兒,不過比寶珠小上幾歲才尚且能躲了這禍事,她如今怎麼可能為了我而往陛下跟前湊!」
兩人正說著,此時寶珠公主從門外跑進來,扯住德妃的袖子:「母妃,母妃我聽說父王要把我嫁去北戎和親,此事可是真的?我不去!一定是假的,父皇怎會這般狠心,怎會就這般不要我了!」
德妃見女兒竟然得知了消息,忙質問身邊的婢女:「你們怎麼做的事?不是說了瞞著公主嗎!」
待訓斥完也知此時再說這些無用,又忙變著說辭去哄女兒。
正在此時,有宮女進來稟道:「娘娘,定遠侯老夫人給您遞來了個物件,說是……」
「都什麼時候了!還管什麼定遠侯府,忠遠侯府,還不滾出去!」
見德妃發火,那宮女嚇了一跳,卻還是囁嚅著將後面的話說完:「那遞物件的人說,娘娘見了此物,或許可解眼前困厄。」
德妃聞聽此言,倒是稍稍冷靜了些,命人將物件遞上來,打開竟是一幅畫。
畫中的女子容色絕美,清麗出塵,只是德妃卻一時認不出這是誰,只覺得有幾分熟悉,一旁的寶珠公主瞧見了,卻道:「嘉寧縣主?」
「她送嘉寧縣主的畫來幹什麼,都什麼時候了,母妃,你快替珠兒想想辦法!」
經女兒這一提醒,德妃這才漸漸想了起來嘉寧縣主是誰,又將畫中的人兒上下打量,拿著畫軸的手也漸漸收緊。
***
十月二十五這日,皇帝擺了宴席,招待北戎的使節索羅小王子,也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商討與北戎合作攻打韃靼之事。
宴飲過半,雙方漸漸談到正軌上來,此時索羅小王子卻道:「陛下,我來京之時,父王特意囑咐我,說早嚮往大端風華,可惜不能親來,頗是遺憾,不過如今我兩國即要歃血為盟,父王便想著先與大端結個秦晉之好,再訂立盟約,不知陛下意向如何?」
作者有話說:
第44章 求親
南枝自與周念儀道別後, 回府的一路便想著封辰問的那個問題。
自回京以來,她多少也聽說了些關於這位皇后的親弟弟的傳言。
聽說當年東宮被囚禁,封家也受了不少的牽連, 一夜之間,大廈將頹。正是這位封家長子撐起了門庭, 後來一步步, 助東宮扭轉頹勢, 如今更是得陛下信重。眾人都言, 國舅爺年少有為, 人品貴重, 又有人言在陛下心中, 能與大都督齊敬堂比肩的, 怕也只有這位國舅爺了。
南枝回想這幾次的接觸,與其相處起來很舒服,並沒有什麼不妥。宮宴那日, 周念儀的話她多少也聽進了心裡, 如果真要找一個依靠,封辰想來是極合適的。
只是也只是合適,好像從沒有多餘的激動和波瀾,又或許只是尚不熟稔……南枝想著想著便覺心亂如麻,索性止了思緒。
馬車停在縣主府前,南枝剛下了車, 便有守門的僕役上前來, 遞給她一盞花燈, 南枝低頭一瞧, 竟正是她與周念儀欲贏下來的那盞狸貓撲蝶燈。
「縣主, 方才有一老者來, 自稱是套摩合羅的攤主,又說見縣主您和另一位姑娘很是中意這盞燈,又正好並沒有人贏去,便打聽了,特意送過來。」
南枝接過那盞燈來,暗夜下燈火澄明,映得那燈上的一筆一墨,盡皆栩栩如生,只是她卻不信這副說辭,那攤販想必就是以此燈來吸引遊人,去投擲那摩合羅,又怎捨得輕易相送。
想起街巷中,她無意瞥見的那抹身影,眸色黯然幾分,又將那燈盞遞迴給僕役道:「你將這盞燈送還到定遠侯府上,並幫我帶一句話。」
***
夜深如潑墨,齊敬堂走在侯府的庭院中,凋零的金桂鋪了滿地,只是夜色下仍顯黯淡。
圓石正同齊敬堂稟著安順堂里的事,此時有小廝趕上來,齊敬堂瞧見他手上提著的那盞燈,腳步一頓。
那小廝走到前,行了一禮道:「侯爺,方才嘉寧縣主府派了人來,說要將這燈歸還給侯爺,還說縣主讓他給侯爺帶句話。」
齊敬堂並不接那盞燈,神情有些晦暗,只問道:「什麼話?」
「縣主說:『侯爺當初說的不逼迫,可包括婚嫁由己,絕不干涉?』」
庭院中驀地凝寂起來,忽而又是一陣夜風,吹起乾癟的桂花來,像一場轉瞬即逝的雨。
許久未曾聽到回答,僕役覺察出不對勁來,正進退兩難間,卻聞一個低沉沙啞的聲音,在夜中顯得微不可聞。
「自然。」
***
次日午後,日光明盛,德妃親自捧著一盅甜湯,急急往乾清宮趕來,待到了近前,反倒慢下步子,稍理了理妝容。只是才欲上前,卻有小太監攔道:「娘娘,陛下政務繁忙,說了不讓人打攪,您這替陛下做的膳食,不如奴才一會兒轉交進去,您也好輕鬆些。」
天並不熱,德妃卻急出了一身的汗,說:「公公且行個方便,我進去端盞甜湯,一會兒便走,想來陛下不會怪罪。」
說著要給那小太監塞賞錢,小太監忙擺擺手,垂下頭來嘆了口氣,德妃便明白了,這哪裡是政務繁忙,不讓人打擾,分明是不想讓她打擾,可眼見著自己的女兒便要被送去和親,她如何能不急。
待回了自己宮裡,德妃便氣惱地猛地將手中的甜湯摜到地上,糖水灑了一地,濕淋淋的,貼身伺候的侍女忙在一旁安慰:「娘娘別著急,總有辦法,不如咱們去求求皇后娘娘,讓她幫忙在陛下跟前周旋,未必沒有轉圜的餘地。」
「皇后也有女兒,不過比寶珠小上幾歲才尚且能躲了這禍事,她如今怎麼可能為了我而往陛下跟前湊!」
兩人正說著,此時寶珠公主從門外跑進來,扯住德妃的袖子:「母妃,母妃我聽說父王要把我嫁去北戎和親,此事可是真的?我不去!一定是假的,父皇怎會這般狠心,怎會就這般不要我了!」
德妃見女兒竟然得知了消息,忙質問身邊的婢女:「你們怎麼做的事?不是說了瞞著公主嗎!」
待訓斥完也知此時再說這些無用,又忙變著說辭去哄女兒。
正在此時,有宮女進來稟道:「娘娘,定遠侯老夫人給您遞來了個物件,說是……」
「都什麼時候了!還管什麼定遠侯府,忠遠侯府,還不滾出去!」
見德妃發火,那宮女嚇了一跳,卻還是囁嚅著將後面的話說完:「那遞物件的人說,娘娘見了此物,或許可解眼前困厄。」
德妃聞聽此言,倒是稍稍冷靜了些,命人將物件遞上來,打開竟是一幅畫。
畫中的女子容色絕美,清麗出塵,只是德妃卻一時認不出這是誰,只覺得有幾分熟悉,一旁的寶珠公主瞧見了,卻道:「嘉寧縣主?」
「她送嘉寧縣主的畫來幹什麼,都什麼時候了,母妃,你快替珠兒想想辦法!」
經女兒這一提醒,德妃這才漸漸想了起來嘉寧縣主是誰,又將畫中的人兒上下打量,拿著畫軸的手也漸漸收緊。
***
十月二十五這日,皇帝擺了宴席,招待北戎的使節索羅小王子,也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商討與北戎合作攻打韃靼之事。
宴飲過半,雙方漸漸談到正軌上來,此時索羅小王子卻道:「陛下,我來京之時,父王特意囑咐我,說早嚮往大端風華,可惜不能親來,頗是遺憾,不過如今我兩國即要歃血為盟,父王便想著先與大端結個秦晉之好,再訂立盟約,不知陛下意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