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慈寧宮裡有魏循陪伴,下下棋說說話,聽他講宮外發生的事十分愜意。
北京城的疙瘩瘟已經全面消滅,朝廷派人在各地都建立了醫署,由醫署負責將符水撒入飲水井,並收治重症患者。
今日之朝廷,早已不是昨日之朝廷。
多爾袞治國如治軍,說一不二,令行禁止,根本不會出現聖旨出不了紫禁城的情況。
政令一出,各地紛紛響應。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事關自身生死,誰也不敢怠慢。從官到民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了消滅疙瘩瘟這件大事上,再沒人有精力想什麼民族大義,反清復明了。
即便有人挑唆,都沒泛起浪花,被各地官府擺平了。
等疙瘩瘟告一段落,開春朝廷開始派人分發糧種。
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據說這糧種是睿盛夫人從關外帶來的,能打敗旱魃種出糧食。
關鍵白送,不收銀子。
關內饑荒數年,別說糧種,樹皮和觀音土都快吃光了,易子而食人肉都快吃吐了。
京城的百姓還好,至少能在睿盛夫人的粥棚喝上一口熱粥,各地的窮苦人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吃到過一口糧食了。
糧種發到手裡,能把人饞哭,可他們都知道這點糧種是全家人最後的希望。
春種,夏長,眼巴巴盼到秋天,終於喜提豐收。
好多糧食!
真的好多糧食!
即便是在天災之前,他們都沒見過這麼多糧食,長得像小樹一樣的玉米,顆粒飽滿,番薯成串成串地被挖出來,同樣成串的還有馬鈴薯。
原來草都不長的荒地,今年秋天卻埋著糧食。
昨天宮門落匙之前,魏循從互市那邊趕回來,等多爾袞一走,便跑到慈寧宮告訴明玉他從互市聽來的關於各地豐收的消息。
明玉叫人沏了濃茶端上來,與魏循對坐,聽魏循說起互市和其他地方秋收的情況,一直聽到後半夜。
窗外響起三更鼓,魏循打了一呵欠,明玉想起他今日才回來,舟車勞頓,讓他趕緊回去休息。
魏循是明玉的人,明玉還沒封太后,魏循先一步成為慈寧宮大總管,被明玉安排在慈寧宮東側偏殿居住,出了主殿往東一拐便是。
魏循臨走前,明玉與他約定今日等宮門落匙一起用晚膳,接上昨夜沒聊完的話題。
所以在宮門落匙之前必須得把多爾袞弄走。
有他在,魏循總是很拘謹,閒聊跟匯報工作似的,有些話題還得考慮他的心情,比如與朝鮮王有關的事。
此時妝鏡里映出另一道明黃色的身影,淡淡的菸草香味籠罩而來。男人俯身,手撐妝檯,頭繞過隆重的朝冠,將薄唇貼在明玉耳畔,輕輕吐氣:「太后,臣今夜不想走了。」
「不走?不走不合規矩。」他不走,魏循怎麼敢過來。
明玉朝前傾身,與多爾袞拉開些距離,卻被連人帶椅子翻了一個面,直接抵在妝檯上,強吻。
笨重的紅木椅落地發出悶響,妝檯上沒來得及收起的首飾和胭脂盒被撞得「嘩啦」一聲,剛剛屋裡服侍的,全都不見了。
明玉被壓得透不過氣,用力推開多爾袞:「只這幾日,你就不能忍忍?」
反正今夜不行,她約了人。
男人抓住明玉的手,低頭吻著,微微喘息:「太后,這些天臣想你想得緊,臣想要你。」
作者有話說:
明玉:沒幾天了,你就不能忍忍?
多爾袞:我連魏循都不如,你讓我怎麼忍?
第120章 太后
權臣與太后?又是什麼新花樣?
等等, 這可不是新花樣,歷史上可能早就上演過,不然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傳聞為何一直流傳?
雖然正史沒有記載, 可野史和電視劇都是這麼演的,明玉不相信是空穴來風。
為什麼不傳別人,只傳他們倆?
明知道這一世,因為她的關係,多爾袞和布木布泰清清白白, 而且布木布泰人都死了, 可明玉心裡還是沒來由地膈應。
心裡膈應,身體也膈應起來,明玉下意識抽回自己的手:「明天吧,今晚哀家約了人。」
不是喜歡演嗎, 不是有強迫太后的特殊癖好嗎, 明玉就陪他演。
怎麼也得讓她消化一夜, 沒準兒明天這股子矯情勁兒就過了。
男人停下親吻手指的動作, 緩緩抬眸,黑瞳在燈燭下閃爍著寒光:「約了誰?魏循麼?」
話音未落, 明玉低呼一聲,人已經被打橫抱了起來, 而男人的怨念還在發酵:「昨夜聊到三更才散,今日還約了一起用晚膳。自從太后住進皇宮, 都沒與臣一起用過晚膳, 更不曾與臣促膝長談,太后好偏的心!好狠的心!」
明玉:「……」演上癮了是吧?
行, 就沒有她接不住的戲, 明玉難得被勾起了勝負欲:「放肆!快放哀家下來!攝政王請你自重!你……」
台詞才編到一半, 人已經趴在炕上了:「攝政王,你、你壓著哀家的朝服了,你且等等,等哀家脫了這身朝服……你……」
炕桌上的燈燭被風肆虐,仿佛下一秒便會熄滅,卻將成.雙的人影映在了玻璃窗上,忽明忽暗。
等多爾袞吩咐人端水進來的時候,明玉已經不敢睜眼看那一身皺巴巴的朝服了。
風雨來時,她只來得及卸下朝冠,朝服脫起來太麻煩。
北京城的疙瘩瘟已經全面消滅,朝廷派人在各地都建立了醫署,由醫署負責將符水撒入飲水井,並收治重症患者。
今日之朝廷,早已不是昨日之朝廷。
多爾袞治國如治軍,說一不二,令行禁止,根本不會出現聖旨出不了紫禁城的情況。
政令一出,各地紛紛響應。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事關自身生死,誰也不敢怠慢。從官到民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了消滅疙瘩瘟這件大事上,再沒人有精力想什麼民族大義,反清復明了。
即便有人挑唆,都沒泛起浪花,被各地官府擺平了。
等疙瘩瘟告一段落,開春朝廷開始派人分發糧種。
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據說這糧種是睿盛夫人從關外帶來的,能打敗旱魃種出糧食。
關鍵白送,不收銀子。
關內饑荒數年,別說糧種,樹皮和觀音土都快吃光了,易子而食人肉都快吃吐了。
京城的百姓還好,至少能在睿盛夫人的粥棚喝上一口熱粥,各地的窮苦人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吃到過一口糧食了。
糧種發到手裡,能把人饞哭,可他們都知道這點糧種是全家人最後的希望。
春種,夏長,眼巴巴盼到秋天,終於喜提豐收。
好多糧食!
真的好多糧食!
即便是在天災之前,他們都沒見過這麼多糧食,長得像小樹一樣的玉米,顆粒飽滿,番薯成串成串地被挖出來,同樣成串的還有馬鈴薯。
原來草都不長的荒地,今年秋天卻埋著糧食。
昨天宮門落匙之前,魏循從互市那邊趕回來,等多爾袞一走,便跑到慈寧宮告訴明玉他從互市聽來的關於各地豐收的消息。
明玉叫人沏了濃茶端上來,與魏循對坐,聽魏循說起互市和其他地方秋收的情況,一直聽到後半夜。
窗外響起三更鼓,魏循打了一呵欠,明玉想起他今日才回來,舟車勞頓,讓他趕緊回去休息。
魏循是明玉的人,明玉還沒封太后,魏循先一步成為慈寧宮大總管,被明玉安排在慈寧宮東側偏殿居住,出了主殿往東一拐便是。
魏循臨走前,明玉與他約定今日等宮門落匙一起用晚膳,接上昨夜沒聊完的話題。
所以在宮門落匙之前必須得把多爾袞弄走。
有他在,魏循總是很拘謹,閒聊跟匯報工作似的,有些話題還得考慮他的心情,比如與朝鮮王有關的事。
此時妝鏡里映出另一道明黃色的身影,淡淡的菸草香味籠罩而來。男人俯身,手撐妝檯,頭繞過隆重的朝冠,將薄唇貼在明玉耳畔,輕輕吐氣:「太后,臣今夜不想走了。」
「不走?不走不合規矩。」他不走,魏循怎麼敢過來。
明玉朝前傾身,與多爾袞拉開些距離,卻被連人帶椅子翻了一個面,直接抵在妝檯上,強吻。
笨重的紅木椅落地發出悶響,妝檯上沒來得及收起的首飾和胭脂盒被撞得「嘩啦」一聲,剛剛屋裡服侍的,全都不見了。
明玉被壓得透不過氣,用力推開多爾袞:「只這幾日,你就不能忍忍?」
反正今夜不行,她約了人。
男人抓住明玉的手,低頭吻著,微微喘息:「太后,這些天臣想你想得緊,臣想要你。」
作者有話說:
明玉:沒幾天了,你就不能忍忍?
多爾袞:我連魏循都不如,你讓我怎麼忍?
第120章 太后
權臣與太后?又是什麼新花樣?
等等, 這可不是新花樣,歷史上可能早就上演過,不然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傳聞為何一直流傳?
雖然正史沒有記載, 可野史和電視劇都是這麼演的,明玉不相信是空穴來風。
為什麼不傳別人,只傳他們倆?
明知道這一世,因為她的關係,多爾袞和布木布泰清清白白, 而且布木布泰人都死了, 可明玉心裡還是沒來由地膈應。
心裡膈應,身體也膈應起來,明玉下意識抽回自己的手:「明天吧,今晚哀家約了人。」
不是喜歡演嗎, 不是有強迫太后的特殊癖好嗎, 明玉就陪他演。
怎麼也得讓她消化一夜, 沒準兒明天這股子矯情勁兒就過了。
男人停下親吻手指的動作, 緩緩抬眸,黑瞳在燈燭下閃爍著寒光:「約了誰?魏循麼?」
話音未落, 明玉低呼一聲,人已經被打橫抱了起來, 而男人的怨念還在發酵:「昨夜聊到三更才散,今日還約了一起用晚膳。自從太后住進皇宮, 都沒與臣一起用過晚膳, 更不曾與臣促膝長談,太后好偏的心!好狠的心!」
明玉:「……」演上癮了是吧?
行, 就沒有她接不住的戲, 明玉難得被勾起了勝負欲:「放肆!快放哀家下來!攝政王請你自重!你……」
台詞才編到一半, 人已經趴在炕上了:「攝政王,你、你壓著哀家的朝服了,你且等等,等哀家脫了這身朝服……你……」
炕桌上的燈燭被風肆虐,仿佛下一秒便會熄滅,卻將成.雙的人影映在了玻璃窗上,忽明忽暗。
等多爾袞吩咐人端水進來的時候,明玉已經不敢睜眼看那一身皺巴巴的朝服了。
風雨來時,她只來得及卸下朝冠,朝服脫起來太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