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多爾袞抱起福臨,用帕子給他擦臉:「以後你就知道了。」

  太傅慘死於小皇帝之手,朝野譁然。

  太傅是前朝內閣大學士,因主持過幾年科考,可謂門生遍天下,其門生多為東林黨人。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崇禎死了,東林黨仍在,東林黨人怎能受此奇恥大辱。

  於是奏摺雪片似的飛進宮,飛到了多爾袞的書案上,眾口一詞,請求攝政王廢黜小皇帝,君臨天下。

  太后聽說小皇帝在上書房砸死太傅,一口氣沒喘過來,差點撒手人寰。

  到底死過一回,太后看開許多。

  她把多爾袞和明玉叫到病榻前,哭著求多爾袞當皇帝:「哀家這個攝政太后當得太累了,一天也不想做了。哀家有負先帝厚望,沒養好皇上,倒養出了一個暴君來。多爾袞,哀家要是不能遵照先帝遺旨把江山交到你手上,哀家死了都沒臉去見先帝!」

  太后的話是對著多爾袞說的,眼睛卻看著明玉,明玉對多爾袞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她的想像。

  明玉不答應,多爾袞肯定不會點頭。

  這一出出的,令人應接不暇,種糧食、開互市,甚至控制瘟疫、緩和民族關係,都沒讓明玉這麼揪心。

  放眼大清,也只有多爾袞能挑起大梁。事實上這個大梁一直扛在他肩上,只差名正言順。

  明玉朝多爾袞點點頭,用眼神告訴他不開後宮她無所謂,多爾袞心領神會,用眼神回明玉太麻煩他沒想過。

  多爾袞沒想過當皇帝,卻不耽誤他坑娃:「臣覺得福臨比臣更合適,太后以為如何?」

  福臨麼?

  太后沒來由想起福臨臭著個小臉跟她掰扯「君以仁孝治天下」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大道理,啞然失笑:「難為他小小年紀懂那麼多大道理,腦子是一等一的靈光,懟人也是一等一的厲害。以後啊,有那幫東林黨受的了。」

  這回東林黨不但要求廢黜小皇帝,把她這個攝政太后都給捎帶上了,說了很多不中聽的話。

  就讓福臨替她收拾他們吧。

  太后點頭應下,又問起小皇帝禪位以後的出路:「常舒從小沒了阿瑪額娘,又不會說話,也是個可憐見兒的。」

  畢竟母子一場,雖然是名義上的,太后也希望小皇帝能有個善終。

  小皇帝生性殘暴,這個多爾袞不敢保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他砸死太傅,不是禪位便能了的。」

  太后就知道太傅的死在多爾袞這兒不可能輕易揭過:「常舒到底是先帝的兒子,怎麼也要留下他的性命。」

  「只要他今後安分守己。」多爾袞也有條件。

  三個月後,順治帝禪位,福臨繼位,年號康熙。

  直到此時,明玉還是懵的。

  她兒子當皇帝了?

  她兒子叫福臨,年號康熙?

  全亂套了!

  誰知更加亂套的還在後面,她兒子當了皇帝,她順理成章當上了太后,按理說多爾袞父憑子貴怎麼也應該混個太上皇噹噹吧?

  不,多爾袞偏不,他再一次刷新了明玉和所有人的三觀。

  他自封皇父攝政王???

  歷史上,布木布泰的兒子登基,為了方便進宮,多爾袞也曾自封皇父攝政王。

  可那時候是別人的兒子登基,別人的媳婦當太后,現在是他自己兒子登基,自己媳婦當太后,他自封皇父攝政王是幾ᴶˢᴳᴮᴮ個意思?

  明玉問多爾袞原因,多爾袞回答說太上皇聽起來老氣,他還年輕,更適合當攝政王。

  都什麼腦迴路,明玉吸氧:「太后呢?太后不老氣?我比你小七歲!」

  坑完娃,坑媳婦,良心不會痛嗎?

  「姐姐……」

  明玉:「……」

  那句俗話怎麼說來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考慮到福臨年紀還小,登基大典要舉行小半天,朝臣們怕福臨坐不住建議由太后抱著小皇帝登基。

  這樣一來,明玉抱著福臨坐在龍椅上接受百官朝拜,多爾袞作為攝政王,哪怕是皇父攝政王照樣得跪老婆跪兒子。

  多爾袞提出不必勞累太后,他可以抱著福臨登基。可攝政王抱著小皇帝登基,就算兩人是親父子,也總給人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感覺。

  朝臣們覺得不合適,明玉也覺得不合適。那可是她親兒子,千古一帝康熙帝的登基大典,多爾袞跟著起什麼哄,搶什麼風頭。

  明玉表示她可以自己抱著福臨參加,她完全不覺得勞累。

  雖然還沒登基,福臨已經是皇上了,按規矩搬到乾清宮,明玉是太后,按規矩搬進慈寧宮。

  多爾袞是攝政王,按規矩不能住在皇宮。

  「天晚了,宮門要落匙了,攝政王打算什麼時候離開?」還有幾日便是福臨的登基大典,明玉正坐在妝檯前試穿太后的朝服,試戴太后的朝冠和首飾。

  其實也沒什麼好試穿的,與她之前的超品朝服差不太多。只不過朝冠上的東珠多幾顆,耳墜上的珠子大一些,朝服上的龍多幾條,僅此而已。

  問了一聲沒人回答,明玉穿戴好對著妝鏡左右照照,又問了一遍:「攝政王何時離宮?」

  雖是夫妻,到底君臣有別,總不能在新皇登基之前亂了章法。

  一連幾日明玉都沒留宿多爾袞,每天宮門落匙之前必然把他趕回攝政王府,自己一個人住在慈寧宮逍遙自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