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頁
晴雯見他突然間一副抓耳撓腮的樣子,不免起了憐憫之心,暗道:「便是從小生在皇家,又有甚麼意趣?聽說清平王自幼便由嚴師教習文武,寅時起身,入上書房讀書,早膳後要跟隨忠順王爺學著料理公務,午後要練習騎射相撲,夜間還要修習詩文史樂等,這般日復一日,極是辛苦。想來他素有賢名,必是於外頭的事上有些能耐,只是於內里怕是無趣得很,也虧得芳怡不嫌棄。」
想到這裡,晴雯面色越發和緩。寧珏見她一雙妙目注視著自己,目光里隱隱有鼓勵之意,遂將自己對她的情意結結巴巴一併說了,末了道:「我並非好色之人。你們送我的那四名女子,我都早早轉手賞了別人,如今也不知道怎麼樣了。我心中掛念者,惟你一人罷了。」
晴雯耐著性子聽了許久,聽寧珏將她誇了一通,說她如何溫柔賢淑,德行出眾,何況又有情有義,忠勇無雙,聽著聽著,倒似不像在說自己,倒像是在說一個同名同姓的陌生人了。她聽著聽著,突然間心中雪亮:寧珏心中愛慕之人,絕非是她本人。那只是寧珏對當今之世也有許多不滿之處,只可惜有心無力,徒呼奈何,只得默默憤怒,憤怒之餘,陰差陽錯之下寄情於她,在她身上寄託了種種期許,從而幻化出來的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子罷了。
「我……我實是放不下你。若你肯時,我便稟明父王母妃,休了劉氏,娶你做正妃,如何?或者,我們一道私奔去?」寧珏夢囈一般說道。
晴雯聽到此處,心中甚是驚詫,她先前便猜著寧珏或許是失心瘋了,如今看這副光景,只怕十成裡頭有八成了。
「王爺又在這裡說笑呢。」晴雯見寧珏向她伸手過來,嚇了一大跳,慌忙躲避。
寧珏見到她這副模樣,已知其意,面色蒼白,僵立當場。
「小王爺!小王爺!太子殿下喚你回去呢!」正在這時候,又有兩騎打馬而至,兩個太監模樣的人翻身下馬,其中一人正是太監夏守忠,他看著倒似比從前老了十歲一般,面目里透著黑氣,滿臉的皺紋。
「小王爺,太子殿下說了,雖是劉將軍張揚跋扈了些,但到底是您老人家岳父,您若想與王妃置氣時,也要略收著點,以大局為重,大局為重哪。」夏守忠在這裡老淚縱橫,痛心疾首道。
晴雯見這般模樣,情知不便久留,正巧穆平從那邊趕過來,兩人忙向寧珏遙遙行了一禮,便自顧自離去了。
「方才寧珏同你說甚麼?」穆平終於忍不住問道。
晴雯抿嘴一笑。「不過是小孩子說些夢話罷了。咱們做長輩的不可同他當真。」又道:「只是如今皇家人才凋零,這江山社稷,將來只怕要落入他的手中,倒讓我憂慮起來。」
穆平緊緊拉著她的手,低聲道:「又有甚麼好憂慮的。這些又同咱們甚麼相干?難道還能少得了你我一口吃的?」
見晴雯面上有嗔怪之意,忙改口道:「方才是我在說笑。從公而論,他到底自幼得名師傳授,底子不錯的,如今雖是年輕,還嫌稚嫩些,但太子殿下春秋鼎盛,便是登基為帝,只怕還有幾十年的光景,他大可以慢慢歷練起來,將來文治武功,足以當事的。」
「再者,」穆平意猶未盡一般繼續說道,「自古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不但王公貴族之家如是,便是那天家,亦是如是。若是那德才兼備,肯澤被萬民者,自然能積得陰功,庇佑子孫。若是不修道德,橫徵暴斂,自會有黃巾赤眉之屬揭竿而起,另迎有道新君上位。」
晴雯聽得瞠目結舌,呆呆問道:「這可是大逆不道之語。你心裡明白也就算了,為何要這般宣之於口?」
又問道:「胡先生贈我的那本書,想來你定然暗中翻看過了?」
穆平笑道:「你我夫婦一體,他贈給你的書,我便翻看一回,又有何妨?」低聲向她道:「經此一役,只怕天底下畏懼青蓮反賊作亂者,家中都要藏一本《姽嫿將軍小傳》了罷。雖只是滿紙荒唐言,寫些閨閣風月之情,但細細讀來,自有深意,連那天下興亡,家族盛衰都在裡頭了。若我說時,還得請幾個博學大儒,好生將這本書解上一解才是。」
晴雯又是好氣又覺好笑:「青蓮教賊人推崇的雜書,朝廷不忙不迭禁了,竟要請幾個博學多才的大儒解上一解?這又不是傳說這裡頭有甚麼恆王寶藏的時候了。」
穆平和她閒聊至此,突然間心頭一動,半是玩笑半認真說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據我看來,這書卻比那甚麼恆王寶藏還要珍貴呢。這等奇書,若遇到那賢明大度的君主,只怕付之一笑,或是請了博學大儒去註解,這便是盛世到了。等到列為禁書,猶在那裡穿鑿附會,說甚麼語含誹謗,意多悖逆的時候,離亂世也就不遠了。你說為夫說的是也不是?」
晴雯詫異半晌,笑道:「我雖讀過書,也不過略識得幾個字罷了,哪裡懂這麼許多?只聽得甚麼盛世亂世的,心驚肉跳得緊。」
穆平忙道:「我不過是說笑罷了。咱們只是平頭老百姓,過日子要緊。老百姓只要四海清寧,風調雨順,又有甚麼值得憂心呢?」說話間已是到了客棧門口,兩人便進去了。
茜雪見他們平安歸來,心中一塊大石落地,自是歡喜。此時行裝早已打點妥當,不願南下的下人們早已遣散。次日眾人共乘一艘大船,將京城中那些熙攘紛爭皆拋於後頭,一路南下而去。
想到這裡,晴雯面色越發和緩。寧珏見她一雙妙目注視著自己,目光里隱隱有鼓勵之意,遂將自己對她的情意結結巴巴一併說了,末了道:「我並非好色之人。你們送我的那四名女子,我都早早轉手賞了別人,如今也不知道怎麼樣了。我心中掛念者,惟你一人罷了。」
晴雯耐著性子聽了許久,聽寧珏將她誇了一通,說她如何溫柔賢淑,德行出眾,何況又有情有義,忠勇無雙,聽著聽著,倒似不像在說自己,倒像是在說一個同名同姓的陌生人了。她聽著聽著,突然間心中雪亮:寧珏心中愛慕之人,絕非是她本人。那只是寧珏對當今之世也有許多不滿之處,只可惜有心無力,徒呼奈何,只得默默憤怒,憤怒之餘,陰差陽錯之下寄情於她,在她身上寄託了種種期許,從而幻化出來的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子罷了。
「我……我實是放不下你。若你肯時,我便稟明父王母妃,休了劉氏,娶你做正妃,如何?或者,我們一道私奔去?」寧珏夢囈一般說道。
晴雯聽到此處,心中甚是驚詫,她先前便猜著寧珏或許是失心瘋了,如今看這副光景,只怕十成裡頭有八成了。
「王爺又在這裡說笑呢。」晴雯見寧珏向她伸手過來,嚇了一大跳,慌忙躲避。
寧珏見到她這副模樣,已知其意,面色蒼白,僵立當場。
「小王爺!小王爺!太子殿下喚你回去呢!」正在這時候,又有兩騎打馬而至,兩個太監模樣的人翻身下馬,其中一人正是太監夏守忠,他看著倒似比從前老了十歲一般,面目里透著黑氣,滿臉的皺紋。
「小王爺,太子殿下說了,雖是劉將軍張揚跋扈了些,但到底是您老人家岳父,您若想與王妃置氣時,也要略收著點,以大局為重,大局為重哪。」夏守忠在這裡老淚縱橫,痛心疾首道。
晴雯見這般模樣,情知不便久留,正巧穆平從那邊趕過來,兩人忙向寧珏遙遙行了一禮,便自顧自離去了。
「方才寧珏同你說甚麼?」穆平終於忍不住問道。
晴雯抿嘴一笑。「不過是小孩子說些夢話罷了。咱們做長輩的不可同他當真。」又道:「只是如今皇家人才凋零,這江山社稷,將來只怕要落入他的手中,倒讓我憂慮起來。」
穆平緊緊拉著她的手,低聲道:「又有甚麼好憂慮的。這些又同咱們甚麼相干?難道還能少得了你我一口吃的?」
見晴雯面上有嗔怪之意,忙改口道:「方才是我在說笑。從公而論,他到底自幼得名師傳授,底子不錯的,如今雖是年輕,還嫌稚嫩些,但太子殿下春秋鼎盛,便是登基為帝,只怕還有幾十年的光景,他大可以慢慢歷練起來,將來文治武功,足以當事的。」
「再者,」穆平意猶未盡一般繼續說道,「自古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不但王公貴族之家如是,便是那天家,亦是如是。若是那德才兼備,肯澤被萬民者,自然能積得陰功,庇佑子孫。若是不修道德,橫徵暴斂,自會有黃巾赤眉之屬揭竿而起,另迎有道新君上位。」
晴雯聽得瞠目結舌,呆呆問道:「這可是大逆不道之語。你心裡明白也就算了,為何要這般宣之於口?」
又問道:「胡先生贈我的那本書,想來你定然暗中翻看過了?」
穆平笑道:「你我夫婦一體,他贈給你的書,我便翻看一回,又有何妨?」低聲向她道:「經此一役,只怕天底下畏懼青蓮反賊作亂者,家中都要藏一本《姽嫿將軍小傳》了罷。雖只是滿紙荒唐言,寫些閨閣風月之情,但細細讀來,自有深意,連那天下興亡,家族盛衰都在裡頭了。若我說時,還得請幾個博學大儒,好生將這本書解上一解才是。」
晴雯又是好氣又覺好笑:「青蓮教賊人推崇的雜書,朝廷不忙不迭禁了,竟要請幾個博學多才的大儒解上一解?這又不是傳說這裡頭有甚麼恆王寶藏的時候了。」
穆平和她閒聊至此,突然間心頭一動,半是玩笑半認真說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據我看來,這書卻比那甚麼恆王寶藏還要珍貴呢。這等奇書,若遇到那賢明大度的君主,只怕付之一笑,或是請了博學大儒去註解,這便是盛世到了。等到列為禁書,猶在那裡穿鑿附會,說甚麼語含誹謗,意多悖逆的時候,離亂世也就不遠了。你說為夫說的是也不是?」
晴雯詫異半晌,笑道:「我雖讀過書,也不過略識得幾個字罷了,哪裡懂這麼許多?只聽得甚麼盛世亂世的,心驚肉跳得緊。」
穆平忙道:「我不過是說笑罷了。咱們只是平頭老百姓,過日子要緊。老百姓只要四海清寧,風調雨順,又有甚麼值得憂心呢?」說話間已是到了客棧門口,兩人便進去了。
茜雪見他們平安歸來,心中一塊大石落地,自是歡喜。此時行裝早已打點妥當,不願南下的下人們早已遣散。次日眾人共乘一艘大船,將京城中那些熙攘紛爭皆拋於後頭,一路南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