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頁
穆平本是有備而來,不想仍然句句話被寧珏壓著,背後不免出了一身冷汗,暗道:「常言道惡人自有惡人磨。我等心地良善,卻是同高位要職無緣了,眼下若想四海平定,百姓略過些舒坦的日子,靠青蓮教那群烏合之眾自是不行了,還是這人靠譜些。」心裡胡思亂想著心事,早將擬好的禮單遞了上去。
這份禮物已是頗重,足足將他們家的一半家私送上了。穆平和晴雯商議下來,惟有如此,才能解開怨仇,避開嫌隙,成功逃到南邊去而不至於事後被清算,正是破財消災的意思。
誰知寧珏只上下掃了幾眼,冷不丁道:「但凡要為國效忠,自是要盡全力。你們說自己沒有別的長處,只有幾兩臭銀子,便該都一併獻了來。如今你們在那客棧之中,足足二十幾箱的東西,這才拿過來十幾箱,剩下的又要做甚麼?」
這話實是無禮。穆平再想不到寧珏竟會在這時候發難,一時之間,雖有千般道理,都不好說出來,心中只咬牙恨道:「此人委實太過心狠手辣,不過一些小小嫌隙,竟到了此時還不肯放過嗎?」
正在犯愁間,卻聽到一旁晴雯朗聲答道:「稟王爺,剩下的這些,除卻一路南下所用的盤纏之外,旁的都是別人從前的託付。」遂將從前賴嬤嬤將一輩子積攢下來的東西託付之事說了一遍,道:「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如今她孫兒在南邊守孝,這些東西自是要帶到南邊去的。」
第315章 開釋
寧珏聽了, 卻是將信將疑,冷笑道:「天底下豈有這樣的愚婦,一輩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東西不想著給兒孫, 反倒去託付一個外人的?」
晴雯忙道:「王爺一向英明果決, 連我們在碼頭的那幾箱金銀皆曉得, 又如何想不透這裡頭的事?那賴家老嬤嬤固然是個有心胸眼光的, 只是她年事已高,惟恐家裡不聽她的,這才暗暗託付於我, 藏了一筆保命錢。幸得她老人家高瞻遠矚, 如今賴家已然敗落,我這便欲往金陵去, 將這筆保命錢交與賴家二子, 好使他家買上幾畝地,在那裡耕讀傳家。想來王爺早知道其中的緣故,只是我等先前行止失當, 惹惱了王爺, 王爺故意敲打敲打我們罷了。」
寧珏能探知穆平晴雯帶了多少金銀細軟出京,自然是預先使細作打聽的緣故。只因這發兵之事,處處皆要用到銀錢,故寧珏早把主意打到這些出京逃難的豪門富戶身上, 暗中打聽清楚, 又命麾下士兵扮作了窮凶極惡的江洋大盜, 奪取金銀細軟。橫豎這會子出京的豪門富戶, 兵荒馬亂的被搶了也只能忍氣吞聲。
誰知晴雯一家卻是乖覺, 龜縮在那碼頭旁的客棧上頭幾日不動,其後又放出消息, 四處尋他,又說要將家中錢財獻與勤王之師,只為早日光復江山社稷。這樣的風聲放出去,寧珏倒是不好暗中動他們了。那想好的劫財劫色的計策也落到空處。
故而寧珏見了穆平、晴雯,分外挑剔,責怪他們不曾將全部身家相送,正是故意在找茬,不想晴雯又說甚麼賴嬤嬤的故事,生生把寧珏的責問堵回去了。
寧珏還欲再發話時,只見帳篷外有人高喊著:「皇太后娘娘駕到!」眾人連忙跪倒,眼睜睜看著帘子挑起,清平王妃芳怡和薛寶釵一邊一個,扶著滿頭銀絲的皇太后娘娘走進來了。在她身後,跟著太子妃夫婦和一個中年長須、身披盔甲的一名男子。
晴雯正猜測那男子身份時,便見寧珏一一向來人問好,問到那男子時候,以岳父大人稱呼,這才知道那人便是五城兵馬司劉大人,亦是清平王妃芳怡的父親。眼下這滿軍營的兵馬,竟多半都是五城兵馬司麾下。若非劉大人出了死力,這群人斷然不能從京中掏出來,故而劉大人實是勞苦功高。
眾人各自落座,皇太后娘娘發話道:「適才在外頭聽見順義侯夫人的話,哀家深有感觸。常言道,薑還是老的辣。那甚麼賴嬤嬤姑且不說,她的主家賈家裡的那位史老太君,亦是手段非凡,竟在最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時候知道進退,舍了大筆私房錢置辦祭祀產業,這才是可使家族長盛不衰的訣竅呢。哀家知道從前賈家多有得罪你父子之處,只是眼下那幾個罪魁禍首死的死,病的病,流放的流放,也只剩下一口氣了,那位史老太君又與老太妃娘娘交好,老太妃娘娘在世時,曾親口許諾過她便縱賈家做出甚麼不端之事,也可與她那乖孫兒撇清干係的。到了這個時候,也該收手了。」
太子和清平王聽了這話,都忙著謝罪,再三道:「太后娘娘這話從何說起。孫兒一片赤誠為國之心,怎說甚麼得罪不得罪?」
在場中人皆知道皇太后娘娘所言是大實話,但是見太子和清平王否認,也只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太子妃笑著在一旁打圓場道:「太后娘娘的意思不過是打個比方,贊那史老太君深明大義、眼光獨到,想來並不是疑心你二人打擊異己之意。臣妾在旁聽了這話,亦是茅塞頓開,怪道民間常有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呢。說起來,咱們太后娘娘最是高瞻遠矚,早說了好多次,說要讓咱們提防青蓮教的奸細混入皇宮,只因諸事繁多,尚未來得及辦,不想便遭了這場劫難。若非關鍵時候,太后娘娘帶著咱們走密道出了京城,這會子還不知道如何呢。」
太后娘娘嘆道:「只可惜皇后折在這場宮變里了。如今之計,自當糾集勤王之師,反攻京城,教那亂臣賊子盡數伏誅,方顯我天家手段。可恨那許多王公貴族都與反賊沆瀣一氣,為了南下逃命,將許多金銀來賄賂他們,壯大他們的聲勢,實是其心可誅。等到諸事平定以後,這些人正該被好好清算一番。」
這份禮物已是頗重,足足將他們家的一半家私送上了。穆平和晴雯商議下來,惟有如此,才能解開怨仇,避開嫌隙,成功逃到南邊去而不至於事後被清算,正是破財消災的意思。
誰知寧珏只上下掃了幾眼,冷不丁道:「但凡要為國效忠,自是要盡全力。你們說自己沒有別的長處,只有幾兩臭銀子,便該都一併獻了來。如今你們在那客棧之中,足足二十幾箱的東西,這才拿過來十幾箱,剩下的又要做甚麼?」
這話實是無禮。穆平再想不到寧珏竟會在這時候發難,一時之間,雖有千般道理,都不好說出來,心中只咬牙恨道:「此人委實太過心狠手辣,不過一些小小嫌隙,竟到了此時還不肯放過嗎?」
正在犯愁間,卻聽到一旁晴雯朗聲答道:「稟王爺,剩下的這些,除卻一路南下所用的盤纏之外,旁的都是別人從前的託付。」遂將從前賴嬤嬤將一輩子積攢下來的東西託付之事說了一遍,道:「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如今她孫兒在南邊守孝,這些東西自是要帶到南邊去的。」
第315章 開釋
寧珏聽了, 卻是將信將疑,冷笑道:「天底下豈有這樣的愚婦,一輩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東西不想著給兒孫, 反倒去託付一個外人的?」
晴雯忙道:「王爺一向英明果決, 連我們在碼頭的那幾箱金銀皆曉得, 又如何想不透這裡頭的事?那賴家老嬤嬤固然是個有心胸眼光的, 只是她年事已高,惟恐家裡不聽她的,這才暗暗託付於我, 藏了一筆保命錢。幸得她老人家高瞻遠矚, 如今賴家已然敗落,我這便欲往金陵去, 將這筆保命錢交與賴家二子, 好使他家買上幾畝地,在那裡耕讀傳家。想來王爺早知道其中的緣故,只是我等先前行止失當, 惹惱了王爺, 王爺故意敲打敲打我們罷了。」
寧珏能探知穆平晴雯帶了多少金銀細軟出京,自然是預先使細作打聽的緣故。只因這發兵之事,處處皆要用到銀錢,故寧珏早把主意打到這些出京逃難的豪門富戶身上, 暗中打聽清楚, 又命麾下士兵扮作了窮凶極惡的江洋大盜, 奪取金銀細軟。橫豎這會子出京的豪門富戶, 兵荒馬亂的被搶了也只能忍氣吞聲。
誰知晴雯一家卻是乖覺, 龜縮在那碼頭旁的客棧上頭幾日不動,其後又放出消息, 四處尋他,又說要將家中錢財獻與勤王之師,只為早日光復江山社稷。這樣的風聲放出去,寧珏倒是不好暗中動他們了。那想好的劫財劫色的計策也落到空處。
故而寧珏見了穆平、晴雯,分外挑剔,責怪他們不曾將全部身家相送,正是故意在找茬,不想晴雯又說甚麼賴嬤嬤的故事,生生把寧珏的責問堵回去了。
寧珏還欲再發話時,只見帳篷外有人高喊著:「皇太后娘娘駕到!」眾人連忙跪倒,眼睜睜看著帘子挑起,清平王妃芳怡和薛寶釵一邊一個,扶著滿頭銀絲的皇太后娘娘走進來了。在她身後,跟著太子妃夫婦和一個中年長須、身披盔甲的一名男子。
晴雯正猜測那男子身份時,便見寧珏一一向來人問好,問到那男子時候,以岳父大人稱呼,這才知道那人便是五城兵馬司劉大人,亦是清平王妃芳怡的父親。眼下這滿軍營的兵馬,竟多半都是五城兵馬司麾下。若非劉大人出了死力,這群人斷然不能從京中掏出來,故而劉大人實是勞苦功高。
眾人各自落座,皇太后娘娘發話道:「適才在外頭聽見順義侯夫人的話,哀家深有感觸。常言道,薑還是老的辣。那甚麼賴嬤嬤姑且不說,她的主家賈家裡的那位史老太君,亦是手段非凡,竟在最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時候知道進退,舍了大筆私房錢置辦祭祀產業,這才是可使家族長盛不衰的訣竅呢。哀家知道從前賈家多有得罪你父子之處,只是眼下那幾個罪魁禍首死的死,病的病,流放的流放,也只剩下一口氣了,那位史老太君又與老太妃娘娘交好,老太妃娘娘在世時,曾親口許諾過她便縱賈家做出甚麼不端之事,也可與她那乖孫兒撇清干係的。到了這個時候,也該收手了。」
太子和清平王聽了這話,都忙著謝罪,再三道:「太后娘娘這話從何說起。孫兒一片赤誠為國之心,怎說甚麼得罪不得罪?」
在場中人皆知道皇太后娘娘所言是大實話,但是見太子和清平王否認,也只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太子妃笑著在一旁打圓場道:「太后娘娘的意思不過是打個比方,贊那史老太君深明大義、眼光獨到,想來並不是疑心你二人打擊異己之意。臣妾在旁聽了這話,亦是茅塞頓開,怪道民間常有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呢。說起來,咱們太后娘娘最是高瞻遠矚,早說了好多次,說要讓咱們提防青蓮教的奸細混入皇宮,只因諸事繁多,尚未來得及辦,不想便遭了這場劫難。若非關鍵時候,太后娘娘帶著咱們走密道出了京城,這會子還不知道如何呢。」
太后娘娘嘆道:「只可惜皇后折在這場宮變里了。如今之計,自當糾集勤王之師,反攻京城,教那亂臣賊子盡數伏誅,方顯我天家手段。可恨那許多王公貴族都與反賊沆瀣一氣,為了南下逃命,將許多金銀來賄賂他們,壯大他們的聲勢,實是其心可誅。等到諸事平定以後,這些人正該被好好清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