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調整時間流速後,他在系統空間內擁有了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充分地試錯。

  後來,葉詩又聯繫了好幾個儀器大廠的技術員, 沒有一個願意接手那麼麻煩的訂單。而這時候季知行在系統空間經過無數次的拆解組裝, 已經對改造儀器有了十足的信心, 於是向葉詩自告奮勇。

  葉詩沒想到看著穩重謹慎的季知行竟然是他們小組中最膽大的一個, 想了想還是不敢自作主張,面陳高霄教授請他來定奪。高霄教授連多問一句都沒有就同意了。

  「一百萬以下的儀器隨便造, 一百萬以上的悠著點造。」

  因為高霄教授的信任,季知行並沒有為了掩飾自己的改裝技術而糟踐東西, 直接按照在系統實驗室里確定的最終方案動手改造。而葉詩等人蹲在一旁給他當助手。

  其實要改裝的只有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 所以季知行只用了4個小時就改裝好了, 又花了半個小時調試,總算搞定了實驗所需的關鍵儀器。

  葉詩半是不安半是興奮,他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納米顯微鏡,問道:「你哪裡學來的這一手啊?」

  季知行含糊地說道:「我以前不是在閻教授實驗室待了一段時間嗎,後來還搞過零重力座椅。」

  「哦哦。」葉詩在腦子裡補全了季知行話里故意漏掉的信息,防護凝膠和零重力座椅都是創新性產品,季知行以前為了實驗需要肯定也這麼折騰改造過。

  他倒是沒有再追問防護凝膠、零重力座椅的儀器與光鑷儀器能有什麼關係,學神嘛,觸類旁通不是很正常的嗎!

  有了合適的儀器,「低溫光鑷」小組再一次開始實驗。

  這一回非常順利,季知行精心設計的實驗方案完全可行,實驗進度每一天都能超任務地往前推進。

  這種絲滑的成就感叫鄧廹等人都樂在其中,眾人孜孜不倦、齊心協力,不過半個月的時間就充分驗證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季知行將技術細節整理成冊,與葉詩一同去向高霄教授匯報。鄧廹和梁梓選擇留在實驗室繼續玩。

  操作台上放著一瓣蒜,那是鄧廹在食堂吃飯的時候省下來的。他將那瓣蒜剝離成薄片,又分離出細胞,然後放置在改造過的高速多光阱納米顯微鏡下,利用光鑷從大蒜細胞中拉出一根30微米場的細胞質細絲。

  一關掉光源,細絲就縮回去了,就像橡皮泥一樣。

  「哈哈,好玩兒!」鄧廹操控按鍵將細絲揪來揪去,時而繞成一個N字,時而繞成一個B字,一鬆開按鍵,細絲又安然無恙地縮回中央液泡,並沒有受到任何熱損傷。

  「到我了!到我了!」梁梓捏著一枚玻片躍躍欲試。

  實驗成功後,他們這兩三天就一直樂此不疲地研究怎麼用光鑷抓得更快,抓得花樣百出。

  梁梓才剛放好玻片,高霄教授就大駕光臨,他只好讓出觀測位。

  高霄教授親手驗證之後,各種溢美之詞不絕於口,把小組四人都誇得暈陶陶的。他一邊夸一邊在心裡嘆氣,這小子要是早點來多好啊,這個項目起碼能省半個億。他的經費是很充足,但勤儉節約是咱勞動人民的本色嘛。

  高霄笑眯眯地開口:「既然傳統光鑷的熱效應已經解決了,那明天起給你們一周的假休息休息,回來後就分流到其他小組吧。」

  尤其是季知行,一個課題組有這樣的一個人,就像化學反應里的催化劑一樣,能極大地提升實驗效率,高霄自然希望他能者多勞。

  他對季知行說道:「待會兒所有小組一起開個會,你把新型光鑷技術的原理講一講。」

  「隔空取物」項目分了好幾個課題組,有的解決熱效應問題,有的負責精確度,有的負責靈敏度……不一而足。

  但所有的課題組的實驗都是基於傳統光鑷技術的,如今季知行設計的新型光鑷技術行之有效,那麼其他小組的實驗自然也得做出相應的調整。

  這就意味著有些小組的實驗基本上得推翻重來,但高霄教授親手挑出來的學生心性都不錯,不僅沒有埋怨季知行,還開啟了爭奪戰,都想讓季知行加入他們的小組。

  季知行最後選擇了「煉丹爐」小組。

  這個小組的課題是為光鑷的微流控技術實驗出最佳平台,目前主攻矽基材料。因為矽基平台易於集成,利用不同的矽基波導結構可以突破衍射極限的限制,實現對微粒的不同操控功能,包括捕獲、運輸、分選、存儲和傳感等。

  休假的一周內,季知行充分地學習了系統課程中關於矽基材料的知識,並且檢索了很多最新論文作為補充閱讀材料。

  在他恣意徜徉於學海時,國內外教育領域的相關人員都因他忙得人仰馬翻。

  由於NS方程有了突破性的歷史進展,所以現行的各種教材中,但凡提到流體力學的都得進行相應的修改。

  這事其實從國際數學家大會後就已經開始討論了,但大部分人還是覺得應該謹慎一些,像克雷數學研究所那樣等個兩年,讓時間來考驗新的學術成果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但是這半年來,物理、工程、天文、氣象等各領域的科研人員已經迫不及待地應用NS方程的通解來解決他們的實驗需求,各種科研成果接二連三地湧出來,而花樣百出的學術論文也得到了各大期刊的接納。

  於是,開始有教育界巨擘公開發言,表示既然季知行關於NS方程的研究成果已經得到了學術界的接納,並且在五花八門的實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那麼作為科學基石的知識教育就不應該食古不化,耽誤「科學種子」們的學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