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況且季知行講得真的很好,從論文的核心成果到研究方法,從理論基礎到實驗方案,都解析得頭頭是道、深入淺出,叫人一聽就腦門一亮,覺得眼前突然明朗了。

  而且他除了解析論文本身,也會適當地旁徵博引,分析參考文獻,同時也不吝於分享自己鑽研文獻的方法。

  這種能有效抓住關鍵、能層層深入的閱讀方法是很寶貴的,很多人直到畢業也未必能學會如何高效率高質量地精讀文獻。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漸漸地,旁聽的人越來越多,連其他導師的學生也慕名而來。

  量子物理畢竟是物理學的前沿熱點,學物理的碩博們主攻量子物理的不在少數,所以在短短的半個月內,定期聚集到辦公室聽季知行解析論文的就有二十幾個人了。

  高霄教授發話,讓季知行不必拘泥於他們實驗室的科研方向,舉凡量子物理相關的文獻都可以多看看,好夯實基礎拓展視野。所以後來,來旁聽的人就商量著輪流挑論文請季知行解析。

  季知行並不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反而覺得受益匪淺。給別人講論文其實正是在踐行「費曼學習法」。通過教會別人,高效倒逼自己主動學習,從而對知識掌握得更深入更透徹。

  就如當初在期末補習班,他在講題時突然得到打通三套算法的靈感。這段時間因為要定期解析各種論文,他不僅逼著自己迅速深耕量子物理,還得到了很多啟發。

  又過了一段時間,實驗室的辦公室已經擠不下那麼多人了。

  祝主任聞訊,特地給季知行安排了一間專用教室。一開始是三四十座的小型研討室,後來又換成梯形教室,並在官網上線了「一起讀文獻」預約模塊,方便季知行備課與管理課堂。

  季知行站在講台上指著論文配圖解析道:「從這張圖曲線的變化與散點的占比程度可以看出……」

  他看著座無虛席的教室,突然反應過來,怎麼好像莫名其妙地他就開始在燕大上課了?

  作者有話說:

  第69章

  「所以, 就這篇論文的結論而言,《量子共振隧穿三極體的環形陳絕緣體器件研究》《Preparation of quantum materials based on superconducting topology》這兩篇論文,還有Annual Reviews本月發表的綜述是比較合適的拓展閱讀材料, 我已發送到公共郵箱,有需要的同學可以自行下載。」

  在季知行宣布下課後,像往常一樣,立刻有學生在講台前排隊, 請季知行解疑答惑。

  「季老師, 剛才講到實現量子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的部分時,我有一點不明白, 如何在太赫茲量子器件上對量子態進行有效製備和操控呢?」

  「這一點你可以參考上周《Nature》發布的那篇《Photoelectric test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for terahertz quantum devices》, 裡面有提到兩種太赫茲量子器件的最新進展。簡單來說,就是在亞波長尺度上實現多光子糾纏態……」

  排在第二位的梁岑抱著筆記本暗暗咋舌,每次都是這樣, 好像不管問什麼問題,季知行都能旁徵博引,立刻聯繫到合適的相關文獻並給出答案。真想鑽到他的電腦里看看,他到底看了多少文獻, 以至於能夠這麼應對自如。

  眼看前一個人已經問完了, 梁岑趕緊上前, 攤開筆記本問道:「季老師……」

  這聲「季老師」他叫得心甘情願, 所有來聽課的學生也是。

  其實一開始大家多少有點彆扭,他們都是燕大的碩博, 授課的卻是廣陵大學的本科生。季知行有破解NS方程的成就、有菲爾茨獎的榮譽加身,燕大的學生佩服歸佩服, 仰望歸仰望, 但也自有一股傲氣。

  以往來燕大演講的名士, 若是徒有其名的草包,不管那人多有聲望,燕大學生也敢於提出質疑或當場將他轟下台。

  所以,季知行的名聲與榮譽並不能為他贏得燕大學生發自內心的尊重,真正叫所有來聽課的人都心服口服地稱一聲「季老師」是因為他對論文學術性、深層次的研究和洞見。

  花了半個小時解決了所有問題,季知行收拾筆記本走出教室,卻見一個年輕人站在門口躊躇不前。他定睛一看,是俞竹藜。

  「請問,是有什麼事嗎?」季知行主動搭話,一是因為他感佩於俞竹藜棄普林斯頓offer而留在國內的選擇,二是他知道俞竹藜比他還社恐,站在這裡徘徊就是因為不知如何開口。

  俞竹藜這才挪到季知行跟前,靦腆地開口:「就是……能麻煩你指導我的論文嗎?」

  季知行連連擺手:「看看還行,不敢當「指導」二字!」

  俞竹藜25歲就博士畢業了,如今在燕大任教,他才是正兒八經的老師。而且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偏微分方程。在這個領域,除了NS方程,季知行哪敢在其他方面大放厥詞?

  俞竹藜也沒多說,直接將手裡列印出來的論文遞過去。

  季知行接過一看,原來真是NS方程。

  年初他破解了NS方程,近來各大期刊上應用NS方程通解的論文已經接二連三地層出疊見了。而且因為審稿周期所限,肯定還有很多論文在各大期刊的編輯郵箱裡排隊,但這還是他親眼看到的第一篇。

  他略掃了一眼摘要,驚訝地抬頭:「你解決了晴空湍流?」

  俞竹藜還是這麼靦腆地點頭:「或許是。」

  「我可以帶回去看嗎?」季知行問道,這一時半會兒肯定是看不完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