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咬開腐皮,最先流出的是包含野菜滋味的上湯湯汁。
馬蘭頭的菊香浸到湯汁里,柔和地隨著食道滑下,野菜被切成小段,經過充分的蒸製,已經變得濕潤軟爛,吐息間,淺淡的菊香緩緩彌散……
緊接著,牙齒咬到了山筍的碎粒,野生小山筍鮮味突出,筍粒吸飽了湯汁,清新的筍香中又帶著火腿的咸香……
繼續咀嚼,榆耳飽滿豐美,藕尖脆嫩清甜,間或咬到的蕨菜滑潤鮮美,數種滋味被融洽地調和了在一起。
明明是素菜,香氣卻一點不必方才的大菜寡淡,反而讓人美得醺醺然的,一口接連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評委們陶醉地閉上了眼睛,明明快到晚秋,他們卻似乎在這一口的滋味中,突然被拉回了開春時分,四周連空氣都依稀染上了綠意……
評委們的表情將野蔬卷的美味都傳達到了觀眾心中——
【看了這麼久,評委們的表情全場就這幾分鐘最生動了……】
【所以到底有多好吃啊?我根本想像不到TTATT!】
【給個準話吧,楓前館上不上這幾個菜?我就不信我天天搶號都碰不上一次運氣!】
【咬著我嘴裡的水煮大白菜落淚了QAQ】
【全都是村里能搞到的野菜!愛了!啊啊啊我也要試試做這個!】
終於到了最後一道菜餚。
「接下來,是姜廚最後的一道菜——雞豆花!」主持人熱情洋溢地介紹道。
桌上,一排瓷碗一字排開,內胎瓷白瑩潤,外飾細膩的青花紋路。每個瓷碗中都裝盛著清澈透明、淺淡近乎無色的清雞湯。
雞湯經過良好的保溫,溫熱適口,從側面看,裊裊白汽如仙霧般從碗中升起。而從正面看,只見雞湯中臥著豆花似的雞蓉,白皙輕盈,如雲如霧。
整道菜色彩最濃烈的部分,便是「豆花」之上點著的兩顆紅枸杞。
淡琥珀色的雞湯、潔白的「豆花」、鮮紅的枸杞。
整道菜似乎只由這三樣組成,看起來可以說是清淡簡單。
然而,只要見過姜瓷製作過程的,便知道此菜成菜之難,不亞於另外三道,甚至工序比牡丹魚片還要複雜。
為了達到足夠的香味,姜瓷總共用不同的肉末骨碎掃了五遍湯,原料精華俱都融進湯中,此時湯水看似清淡無色,但其濃香已經彌散到了整個評委席間,主持人都不由得露出陶醉的表情。
此外,用於製作「豆花」的雞蓉,也很花了一番功夫。雞蓉必須細細打碎,不留一絲筋膜,再經歷過篩、攪打等工序,加入蛋清和水分,直到肉塊變成一灘細膩順滑的肉泥。
這樣做出來的肉蓉,才能在湯水中緩緩凝固成鬆散的「豆花」形狀,如行雲漂浮在清湯里,既有嫩豆腐的外形和鬆軟無比的口感,又帶著濃郁鮮美的肉味。
主持人對這道名菜顯然有所了解,他也注意到了姜瓷所花的功夫,簡單一講,直播里便饞哭了一片。
【這玩意就跟開水白菜差不多吧?功夫都在底下,看著很寡淡,吃起來能美死個人。】
【我只關心一點,楓前館裡會上嗎?】
【我速速去找附近的川菜館子解饞,午飯時真不能看這個!】
【嗚嗚嗚嗚,我也好想吃好想吃,這輩子來不及了,下輩子能當仙廚評委嗎?】
台上,評委們拿起瓷勺,專注地從碗中盛起雞湯,飲下。
溫和熱湯進入口腔的剎那,濃郁醇厚的鮮美滋味便席捲了味覺,老母雞、老公鴨、豬大骨、上好的金華火腿,食材本身的鮮美在燉煮中緩緩析進湯中,數小時慢燉功夫凝練出的美味,為的正是這一刻的爆發!
香醇、鮮美、溫潤、暖和,這熨帖醇厚的滋味,讓人骨頭都酥了,像遊船回到了港灣,像候鳥日暮歸巢,評委們舒適得眉目都舒展開了。
不是那種偶然一嘗的驚艷,而是願意長長久久地吃下去的美味。
再嘗——
勺子下挖,盛起半勺潔白的雞豆花。雞蓉蓬鬆細膩,在湯中連成鬆散的一塊,輕輕一挖便像棉花糖被撕下一塊來。
放入口中,輕抿,雞豆花的口感柔嫩得不可思議,像是一朵雲在嘴裡化開。潔白的雞蓉並不寡淡,而是飽飽鎖入了濃香的雞湯,經過調味,火腿的咸香、大骨的葷香,俱都滲進肉蓉之中,滿口濃香,美得讓人想把舌頭都吞下去……
這一刻,評委席上的聲音都止息了,仿佛進入什麼真空地帶。
每一位評委,都輕緩地品味著口腔里驚艷的滋味。
雞豆花的香太過玄妙,似乎哪怕一點分心,都會讓他們漏掉這美味的一部分。而且這股濃香似乎有著強大的力量,明明滋味醇和,刺激性不強,香味卻濃烈地順著口鼻四溢,讓人整個大腦似乎都只剩下味覺傳來的信號。
十數秒的安靜過後,評委席上終於爆發出聲音——
「!!!」
「這、這是雞豆花?!」
「怎麼做到的?!」
黃宗軒輕輕咂巴嘴唇,品味著嘴裡的湯水,嘴唇因為澎湃的心緒,不住地抖動著:「這、這滋味……」
鄭昆看他,似乎也有了同感,目光柔和:「是想到什麼了嗎?」
黃宗軒點頭,在場的評委里,他和鄭昆是同一輩的,在他們年輕時,一同嘗過當年名廚的佳肴。
馬蘭頭的菊香浸到湯汁里,柔和地隨著食道滑下,野菜被切成小段,經過充分的蒸製,已經變得濕潤軟爛,吐息間,淺淡的菊香緩緩彌散……
緊接著,牙齒咬到了山筍的碎粒,野生小山筍鮮味突出,筍粒吸飽了湯汁,清新的筍香中又帶著火腿的咸香……
繼續咀嚼,榆耳飽滿豐美,藕尖脆嫩清甜,間或咬到的蕨菜滑潤鮮美,數種滋味被融洽地調和了在一起。
明明是素菜,香氣卻一點不必方才的大菜寡淡,反而讓人美得醺醺然的,一口接連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評委們陶醉地閉上了眼睛,明明快到晚秋,他們卻似乎在這一口的滋味中,突然被拉回了開春時分,四周連空氣都依稀染上了綠意……
評委們的表情將野蔬卷的美味都傳達到了觀眾心中——
【看了這麼久,評委們的表情全場就這幾分鐘最生動了……】
【所以到底有多好吃啊?我根本想像不到TTATT!】
【給個準話吧,楓前館上不上這幾個菜?我就不信我天天搶號都碰不上一次運氣!】
【咬著我嘴裡的水煮大白菜落淚了QAQ】
【全都是村里能搞到的野菜!愛了!啊啊啊我也要試試做這個!】
終於到了最後一道菜餚。
「接下來,是姜廚最後的一道菜——雞豆花!」主持人熱情洋溢地介紹道。
桌上,一排瓷碗一字排開,內胎瓷白瑩潤,外飾細膩的青花紋路。每個瓷碗中都裝盛著清澈透明、淺淡近乎無色的清雞湯。
雞湯經過良好的保溫,溫熱適口,從側面看,裊裊白汽如仙霧般從碗中升起。而從正面看,只見雞湯中臥著豆花似的雞蓉,白皙輕盈,如雲如霧。
整道菜色彩最濃烈的部分,便是「豆花」之上點著的兩顆紅枸杞。
淡琥珀色的雞湯、潔白的「豆花」、鮮紅的枸杞。
整道菜似乎只由這三樣組成,看起來可以說是清淡簡單。
然而,只要見過姜瓷製作過程的,便知道此菜成菜之難,不亞於另外三道,甚至工序比牡丹魚片還要複雜。
為了達到足夠的香味,姜瓷總共用不同的肉末骨碎掃了五遍湯,原料精華俱都融進湯中,此時湯水看似清淡無色,但其濃香已經彌散到了整個評委席間,主持人都不由得露出陶醉的表情。
此外,用於製作「豆花」的雞蓉,也很花了一番功夫。雞蓉必須細細打碎,不留一絲筋膜,再經歷過篩、攪打等工序,加入蛋清和水分,直到肉塊變成一灘細膩順滑的肉泥。
這樣做出來的肉蓉,才能在湯水中緩緩凝固成鬆散的「豆花」形狀,如行雲漂浮在清湯里,既有嫩豆腐的外形和鬆軟無比的口感,又帶著濃郁鮮美的肉味。
主持人對這道名菜顯然有所了解,他也注意到了姜瓷所花的功夫,簡單一講,直播里便饞哭了一片。
【這玩意就跟開水白菜差不多吧?功夫都在底下,看著很寡淡,吃起來能美死個人。】
【我只關心一點,楓前館裡會上嗎?】
【我速速去找附近的川菜館子解饞,午飯時真不能看這個!】
【嗚嗚嗚嗚,我也好想吃好想吃,這輩子來不及了,下輩子能當仙廚評委嗎?】
台上,評委們拿起瓷勺,專注地從碗中盛起雞湯,飲下。
溫和熱湯進入口腔的剎那,濃郁醇厚的鮮美滋味便席捲了味覺,老母雞、老公鴨、豬大骨、上好的金華火腿,食材本身的鮮美在燉煮中緩緩析進湯中,數小時慢燉功夫凝練出的美味,為的正是這一刻的爆發!
香醇、鮮美、溫潤、暖和,這熨帖醇厚的滋味,讓人骨頭都酥了,像遊船回到了港灣,像候鳥日暮歸巢,評委們舒適得眉目都舒展開了。
不是那種偶然一嘗的驚艷,而是願意長長久久地吃下去的美味。
再嘗——
勺子下挖,盛起半勺潔白的雞豆花。雞蓉蓬鬆細膩,在湯中連成鬆散的一塊,輕輕一挖便像棉花糖被撕下一塊來。
放入口中,輕抿,雞豆花的口感柔嫩得不可思議,像是一朵雲在嘴裡化開。潔白的雞蓉並不寡淡,而是飽飽鎖入了濃香的雞湯,經過調味,火腿的咸香、大骨的葷香,俱都滲進肉蓉之中,滿口濃香,美得讓人想把舌頭都吞下去……
這一刻,評委席上的聲音都止息了,仿佛進入什麼真空地帶。
每一位評委,都輕緩地品味著口腔里驚艷的滋味。
雞豆花的香太過玄妙,似乎哪怕一點分心,都會讓他們漏掉這美味的一部分。而且這股濃香似乎有著強大的力量,明明滋味醇和,刺激性不強,香味卻濃烈地順著口鼻四溢,讓人整個大腦似乎都只剩下味覺傳來的信號。
十數秒的安靜過後,評委席上終於爆發出聲音——
「!!!」
「這、這是雞豆花?!」
「怎麼做到的?!」
黃宗軒輕輕咂巴嘴唇,品味著嘴裡的湯水,嘴唇因為澎湃的心緒,不住地抖動著:「這、這滋味……」
鄭昆看他,似乎也有了同感,目光柔和:「是想到什麼了嗎?」
黃宗軒點頭,在場的評委里,他和鄭昆是同一輩的,在他們年輕時,一同嘗過當年名廚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