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乎,連忙跪下來磕頭認祖宗,然後又把今天的事情都給表述了一遍。那老太爺聽完後點了點頭,慢慢的就消失不見了,古博軒也跟著迷迷糊糊的又繼續睡了過去,等到再次醒來已經是天亮了。

  醒來後,他發現那根紅繩不知何時已經從中指脫落,供桌上那杯滴了自己血的酒杯也已經見底。他急忙起身再去給母親靈位上香,這下,長香再也沒有出現什麼意外。

  天亮後,查文斌又去山頭填了土,這事兒總算是告一段落了。雖說這古博軒心裡一萬個不樂意讓他走,但也攔不住查文斌那顆想要回家的心。於是,又乾脆借著回鄉祭祖探親為名,琢磨著索性跟著查文斌一塊兒回去,反正他是打心眼裡認定了這個男人給自己做女婿……

  第三百一十二章 圖中圖

  破的那枚印章是五嶽中的東嶽泰山,古博軒以當年傳國玉璽為例,也請巧匠在破的那一角鑲了一塊金,自然有重新給了查文斌。一則是答謝查文斌此番遷墳之力,二則他打心眼裡也確實欣賞這人。

  說來也巧,這古博軒的祖上正是泰安人士,所以這回國的第一站,自然也就選擇了山東。

  查文斌被拉著非要陪著他們走一圈,無奈之下,只好一併也跟著到了山東。古博軒是美籍華人,又是著名的企業家和收藏家,他這一回來自然也是驚動了當地的僑辦。在他們的幫助下,很快就鎖定在泰安下面的一個名為黃前的小鎮,在這個鎮下又有一個叫作古家泉的山間小村。小村裡有一處古氏的祠堂,這個祠堂據說就是古家的宗族。

  在兩位當地僑辦的同志陪同下,一輛考斯特中巴車緩緩開進了古家泉。這裡山清水秀,山水隨處可見連位一體,因村中有一口常年不乾的泉水而得名。一進村,滿眼儘是柿子樹,村口處,一塊大石頭上寫著緋紅的「古」字。在村長的帶領下,他們又來到了一處破敗的老建築前對古博軒道:「這裡就是古氏祠堂,以前這個村子裡七成的人都姓古,這位算起來得是您的侄子。」

  只見一位老人巍巍戰戰的打開一本破爛了的線裝書,年紀約莫有八十多了,戴著老花鏡用手指在上面比劃了一陣後道:「古華雲與周氏生古典仁,古典義,古典仁赴西洋求學,官至駐英法參贊,正五品……」

  念到這兒,那老頭起身看著古博軒道:「功助先澤,榮昭國華,典常博序,科第起家。您爺爺是古典仁,典字輩。您是博字輩,我是序字輩,按輩分算,我得管您喊一聲叔啊……」說著那那頭就作勢要給古博軒下跪,這可把古博軒給急壞了,連忙上前攙扶。

  原來他爺爺走後,這一脈便就斷了,現在拜過祠堂,入了族譜,這就算是正式認了祖宗。

  山東人自古熱情,仁義,這古博軒遠道而來,自然也是免不了受到高規格的歡迎。又被領著拜訪了一些老家他們這一支的余脈,算是認了一些親戚。中午村子裡很熱鬧,搞了個家宴,吃著家鄉菜,喝著家鄉的酒,古博軒感嘆自己來遲了,大手一揮,宣布要給祠堂翻新,又宣布給老家修一座敬老院,這趟旅行也算是一團和氣。

  酒桌上,那八十多歲的老頭一口一個小妹的喊著古雪,讓那姑娘恨不得都鑽桌子下面去了,更有六七十歲的老太太管她叫作姑媽,總之輩分這事兒在中國是一件很神奇的東西。但說到底,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依舊還是讓他們感受到了什麼叫作同宗同源。

  這黃前鎮位於泰山景區東邊,自然是免不了要被安排泰山之行的。而登泰山自然是為了看日出,這就需要計算好時間了,他們決定後半夜就出發。

  從前山的紅門出發,經中天門經過著名的泰山十八盤後到南天門,再上山頂。他三叔畢竟年紀大了,手指還有傷,加上夜裡溫差大視線不好,花了足足四個多小時才來到了山巔。可就在那山巔之下,他三叔卻攔住了眾人道:「丫頭,查先生你們這些後輩們就別上去了。」

  「這是為何啊?」古博軒滿身大汗道:「這登山登山,不就是為了到山頂體驗征服的那一刻麼。不然怎麼體會古詩中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聽他的吧,」查文斌在一旁道:「在過去泰山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尤其是官場上的人,這泰山貴為五嶽之尊,到它的頂也就意味著人這一生也就走到頂點了,接下來全是下坡路。所以但凡是年輕人,古人們是不鼓勵登頂的。」

  「行吧,也不差這幾步了。」古博軒是生意人,自然在意這些個說辭,他三叔獨自一人登上頂點,一直到日出時刻,那種雲海翻騰,金光乍現的美景和氣勢的確無處可比。

  他們都陶醉在這美景里,但查文斌卻翻出了那枚印章,他仔細對比著印章上那些一圈圈的花紋,卻驚訝的發現,這印章上似乎和遠處的另一座山頭更有些相似。於是他便問那隨行僑辦的人道:「同志,跟您打聽一下,那座是什麼山?」

  「那兒啊,蒿里山,也叫高里山。這泰山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而那個蒿里山就是祭地的地方,原先那座上里有森羅殿、閻王殿、鬼門關燈一些歷史建築物,但抗日戰場時期基本都被毀了。」

  查文斌點頭道:「這樣,那和酆都倒是有些類似。」

  那人也來了興致道:「這你可就說對了,其實啊,在國內一直有兩大鬼都的說法,一是酆都,二就是這蒿里山。有人說我們這裡是乾坤陰陽相隔的天上、人世、地獄三界分界之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