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4頁
賞給他的。
等到打完仗,再去尋他講話。
他宋寶什麼膽量你我還不知道?
他有那個膽子硬吃財貨?」
長孫無忌這才明白過來,敢情二郎是把財貨當誘餌丟出去。
等到宋寶吃下,就操縱魚竿把他釣起來。
這倒是個好辦法,唯一的問題就是,這種人值得麼?
釣他的目的是什麼?
就宋寶的武藝,也就是個馬馬虎虎,軍中比他強的有的是,除了玄甲軍將這個身分外,其實並沒有什麼值得在意之處。
莫非……二郎在意的就是這個?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點財貨也就確實算得上划算。
長孫無忌想要說什麼,李世民卻已經沒心思和他說話,而是把注意力又放在了陣前。
就在這段時間,前敵情況突然又發生了變化。
遠方已經傳來陣陣金鼓聲,而且可以看到戰旗飄揚。
隨著這一變化,突厥人的退兵速度也明顯變慢下來。
一部分騎兵不再只顧著逃跑,而是開始揮動兵器,認真地和唐軍騎兵展開肉搏戰。
你來我往難分高下,一時間竟然看不出誰弱誰強。
李世民自然知道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突厥人的援兵已到,執必部有了底氣和自己再戰。
很快李世民的探馬也把最新情況打探明白。
前方出現的援兵並不是什麼生面孔,而是不久之前逃出戰場的恆安軍。
劉武周、宋金剛帶著之前的逃兵在此列陣,恭候阿史那結社率,同時準備給徐樂一個教訓。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歸去來(四十二)
對比一路狼狽而逃的突厥軍,提前逃離戰場的恆安軍,就顯得從容不迫。
徐樂眼前,出現了曾經非常熟悉的一幕。
恆安甲騎,列陣!和當日在劉武周手下時相比,現在的恆安軍可是闊氣多了,也正規多了。
那時候的恆安甲騎雖然悍勇,但是也寒酸的要命。
連飯都吃不飽,別的就全都談不到。
靠著雲中俠少自帶馬匹兵器投軍補充血液,維持部隊的規模和戰鬥力。
能打是能打,但是兵裝寒酸的要死。
也就是一營真正的甲騎,其他都是騎兵而已。
而且兵種單一隻有騎兵,沒有步兵作為輔助。
現在可是不一樣了。
吞併王仁恭之後的恆安軍,其實和大隋正規軍並沒有什麼分別。
射聲長水中壘越騎諸營一個不缺,大軍此刻排開陣勢,當真是殺氣騰騰陣型森嚴。
步兵居中而列,前排步卒手持大盾後排士兵持長矛,以長矛尖鋒拒馬,再後面的步兵則持弓向天,隨時準備放箭傷人。
在軍陣左右兩翼,則是大隊甲騎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為步兵提供遮護。
這些甲騎盔甲鮮明刀槍如雪,戰旗遮天蔽日。
這才是漢家軍陣的威風,這才是漢家軍團能夠掃蕩草原胡人的底氣所在。
完整的陣勢,精良的武器,以及足夠的配合。
對比個人武勇或者戰鬥技巧,還是這些東西更能夠在軍陣戰爭中發揮作用。
再加上他們龐大的兵力,其威脅程度絕對不會遜色於執必部的騎兵。
別看在各路聯軍中,恆安軍實力倒數第二。
但那主要是指戰力而不是人數。
比如金城騎兵雖然戰力強橫,哪怕和金狼騎都有一拼,但是人數也就三千,和恆安這種大軍團不能比。
恆安軍真正的問題是缺乏自己的選鋒精銳,在野戰的時候突擊力不足,不管是破陣還是攻堅都差點意思。
只能等到其他部隊打開局面後跟進擴大戰果,指望他們自己擊破敵人陣線就有點強人所難。
但是在當下這個情況,這個毛病就不算毛病。
現在不需要他們去破陣或是擊穿戰線,只要擋住唐軍,突厥人就能得到喘息時機,得以調整軍隊恢復戰鬥力。
這時候也慢說是這麼一支大軍,就是一小股部隊,都能讓結社率喘一口氣。
因此眼看恆安軍出現,結社率都顧不上發脾氣,連忙吩咐親隨傳下軍令。
那些一直被玄甲騎追殺的金狼騎聽到號角聲之後,二話不說開始往兩邊散。
之前他們也是在跑,不過跑的沒章法沒目標,完全就是自顧自的逃命。
可是現在有了號角指引,他們的行動就有了方向。
雖然玄甲騎的兵士還和他們攪在一起,不讓金狼騎獲得重新組織的機會。
但是號角聲攔不住,而且這幫人本就是不要命的主,鐵了心奔一個方向逃,也是堵不住的。
你最多是能圍住一部分人殺,但肯定會有一部分人逃出去。
而且這時候玄甲騎的號角聲和呼哨聲也接連響起。
讓那些玄甲騎不能再像剛才那樣亂殺,必須開始回歸建制,重新組織軍陣。
徐樂看到恆安軍出現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這邊得列陣了。
作為老熟人,自己對恆安軍的能力最熟悉不過。
他們可不是金狼騎。
雖然說論個人技藝,他們和金狼騎差遠了。
但是要說到戰陣水平,金狼騎是真的沒法和他們比。
更關鍵的是,恆安軍已經完成了列陣。
等到打完仗,再去尋他講話。
他宋寶什麼膽量你我還不知道?
他有那個膽子硬吃財貨?」
長孫無忌這才明白過來,敢情二郎是把財貨當誘餌丟出去。
等到宋寶吃下,就操縱魚竿把他釣起來。
這倒是個好辦法,唯一的問題就是,這種人值得麼?
釣他的目的是什麼?
就宋寶的武藝,也就是個馬馬虎虎,軍中比他強的有的是,除了玄甲軍將這個身分外,其實並沒有什麼值得在意之處。
莫非……二郎在意的就是這個?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點財貨也就確實算得上划算。
長孫無忌想要說什麼,李世民卻已經沒心思和他說話,而是把注意力又放在了陣前。
就在這段時間,前敵情況突然又發生了變化。
遠方已經傳來陣陣金鼓聲,而且可以看到戰旗飄揚。
隨著這一變化,突厥人的退兵速度也明顯變慢下來。
一部分騎兵不再只顧著逃跑,而是開始揮動兵器,認真地和唐軍騎兵展開肉搏戰。
你來我往難分高下,一時間竟然看不出誰弱誰強。
李世民自然知道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突厥人的援兵已到,執必部有了底氣和自己再戰。
很快李世民的探馬也把最新情況打探明白。
前方出現的援兵並不是什麼生面孔,而是不久之前逃出戰場的恆安軍。
劉武周、宋金剛帶著之前的逃兵在此列陣,恭候阿史那結社率,同時準備給徐樂一個教訓。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歸去來(四十二)
對比一路狼狽而逃的突厥軍,提前逃離戰場的恆安軍,就顯得從容不迫。
徐樂眼前,出現了曾經非常熟悉的一幕。
恆安甲騎,列陣!和當日在劉武周手下時相比,現在的恆安軍可是闊氣多了,也正規多了。
那時候的恆安甲騎雖然悍勇,但是也寒酸的要命。
連飯都吃不飽,別的就全都談不到。
靠著雲中俠少自帶馬匹兵器投軍補充血液,維持部隊的規模和戰鬥力。
能打是能打,但是兵裝寒酸的要死。
也就是一營真正的甲騎,其他都是騎兵而已。
而且兵種單一隻有騎兵,沒有步兵作為輔助。
現在可是不一樣了。
吞併王仁恭之後的恆安軍,其實和大隋正規軍並沒有什麼分別。
射聲長水中壘越騎諸營一個不缺,大軍此刻排開陣勢,當真是殺氣騰騰陣型森嚴。
步兵居中而列,前排步卒手持大盾後排士兵持長矛,以長矛尖鋒拒馬,再後面的步兵則持弓向天,隨時準備放箭傷人。
在軍陣左右兩翼,則是大隊甲騎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為步兵提供遮護。
這些甲騎盔甲鮮明刀槍如雪,戰旗遮天蔽日。
這才是漢家軍陣的威風,這才是漢家軍團能夠掃蕩草原胡人的底氣所在。
完整的陣勢,精良的武器,以及足夠的配合。
對比個人武勇或者戰鬥技巧,還是這些東西更能夠在軍陣戰爭中發揮作用。
再加上他們龐大的兵力,其威脅程度絕對不會遜色於執必部的騎兵。
別看在各路聯軍中,恆安軍實力倒數第二。
但那主要是指戰力而不是人數。
比如金城騎兵雖然戰力強橫,哪怕和金狼騎都有一拼,但是人數也就三千,和恆安這種大軍團不能比。
恆安軍真正的問題是缺乏自己的選鋒精銳,在野戰的時候突擊力不足,不管是破陣還是攻堅都差點意思。
只能等到其他部隊打開局面後跟進擴大戰果,指望他們自己擊破敵人陣線就有點強人所難。
但是在當下這個情況,這個毛病就不算毛病。
現在不需要他們去破陣或是擊穿戰線,只要擋住唐軍,突厥人就能得到喘息時機,得以調整軍隊恢復戰鬥力。
這時候也慢說是這麼一支大軍,就是一小股部隊,都能讓結社率喘一口氣。
因此眼看恆安軍出現,結社率都顧不上發脾氣,連忙吩咐親隨傳下軍令。
那些一直被玄甲騎追殺的金狼騎聽到號角聲之後,二話不說開始往兩邊散。
之前他們也是在跑,不過跑的沒章法沒目標,完全就是自顧自的逃命。
可是現在有了號角指引,他們的行動就有了方向。
雖然玄甲騎的兵士還和他們攪在一起,不讓金狼騎獲得重新組織的機會。
但是號角聲攔不住,而且這幫人本就是不要命的主,鐵了心奔一個方向逃,也是堵不住的。
你最多是能圍住一部分人殺,但肯定會有一部分人逃出去。
而且這時候玄甲騎的號角聲和呼哨聲也接連響起。
讓那些玄甲騎不能再像剛才那樣亂殺,必須開始回歸建制,重新組織軍陣。
徐樂看到恆安軍出現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這邊得列陣了。
作為老熟人,自己對恆安軍的能力最熟悉不過。
他們可不是金狼騎。
雖然說論個人技藝,他們和金狼騎差遠了。
但是要說到戰陣水平,金狼騎是真的沒法和他們比。
更關鍵的是,恆安軍已經完成了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