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台上兩人打地精彩,台下觀戰的張松溪卻是大感意外。在輕功與拳法的考校中馮默之都表現平平,未料劍法考校竟是眨眼間已與宋青書交手數十招仍遊刃有餘不顯敗跡。他心中生疑不由轉眼去看馮默之的授業師父俞蓮舟,不料竟在此時馮默之搶得先機一輪快攻,攻勢猶如覆盆密雨,俞蓮舟心中得意竟猛站起急速道:「飛花穿葉、仙人指路、長虹貫日,攻他下三路!東山高臥!長河月圓!快!唉……」竟是在台下親自指點馮默之與宋青書交手。只是馮默之終究不是俞蓮舟,劍招使地卻沒有俞蓮舟說地快,到「長虹貫日」一式時已被宋青書以一招「投木報瓊」輕輕巧巧地卸去,到以「東山高臥」一式僥倖避開宋青書的反擊之後已再無餘力使出「長河月圓」。眼見宋青書將以一招「手揮五弦」了結這次對陣,馮默之竟忽然使一個狼狽至極的「鐵板橋」避開,手中長劍又詭異地自腰間斜斜刺出直取宋青書手腕。

  此招絕非武當劍法,圍觀的眾弟子竟不約而同地「咦」了一聲。

  宋青書收劍閃避,只這一瞬的功夫已足夠馮默之重整旗鼓,兩人又接連交手,兵刃相交之聲不絕於耳。只是馮默之劍法不如宋青書高明,內功也不如宋青書深厚,再度交手也不過十數招便又落敗跡,這一次竟是又仰賴那詭異至極又險到極處的莫名劍招解圍。

  圍觀的武當弟子皆面色有異以為馮默之此舉不妥,武當諸俠卻並不在意。與馮默之對陣是宋遠橋的獨子,宋遠橋卻率先笑道:「馮默之帶藝投師,武當卻還沒有那麼霸道的規矩入了武當門下便不准用家傳武功。」

  俞蓮舟也笑道:「將來行走江湖,也不是人人都學武當劍法。」

  莫聲谷心頭一動,當下問道:「二哥也以為青書可以行走江湖?」

  俞蓮舟尚未開口,宋遠橋已答道:「且看這一場比試。」

  武當諸俠中張松溪最是醉心武學,此時正拍著膝頭連聲感嘆:「馮默之的這路劍法奇詭卻又奇巧,當是高人所為。先人的武功修為絕世風采真是令人追慕!」言罷便將目光轉回台上,雙目一瞬不瞬。習武之人向來對窺探他人武學之事極為不恥,然而真正醉心武學之人若是見到從未得見的武功法門又怎會忍得住不見獵心喜?張松溪嘴上不說,心中也是盼望他們能多對陣片刻,好讓他多見識幾招。

  宋青書卻是與張松溪心有靈犀,此時竟不再主動出手只管見招拆招,想看看馮默之究竟還有多少從未見過古怪招式。宋青書此舉實乃托大,從來遇敵對陣講究的是先發制人,處處搶快,著著爭先。如今他將先機拱手相讓又對馮默之的劍法一無所知難以區分馮默之出招的虛實,稍有不慎不但不能取勝更會傷在馮默之之手。然而,數十招相交下來他竟安然無虞且仍牢牢占據上風。

  張松溪看地生疑,當下出言問道:「青書,如何得知馮默之劍招虛實?」

  俞蓮舟乃馮默之的授業恩師,對他更為熟悉,當下答道:「馮默之出手有個習慣,但凡實招,大拇指總要壓一壓劍柄。青書……應該不知道。」他又細細觀察了片刻,眼見馮默之但凡出的劍招並非武當劍法宋青書總要下意識地側一側臉頰,忽然大笑出聲。「吾得矣!」又回頭招呼莫聲谷,「七弟,你且看青書!你教的好徒兒!」

  原來宋青書之所以能分辨馮默之劍招的虛實靠的不是看卻是聽。自從莫聲谷接替宋遠橋教授宋青書劍法,不久便發覺宋青書在劍法上雖有天分無奈腕力不足,使出來的劍招力度不夠。他為訓練宋青書的腕力絞盡腦汁,一日在漢水之濱見到船夫搖櫓之辛勞便想到辦法令宋青書每日在水中練習劍法兩個時辰,得至雨季又令他到瀑布下反覆練習最基礎的十三式。這項訓練令宋青書苦不堪言,第一日的訓練才不過進行了一個時辰便幾乎要淹死在湖中。掙扎著爬上岸卻又被虎視眈眈的莫聲谷一腳踹下,言道不完成每日訓練便不准上岸歇息。如此訓練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若不是重生一世年歲已大隻怕早已向宋遠橋哭訴哀求。有這般鐵血的師父逼迫,宋青書無奈之下只得自行想法取巧,兩來不但腕力大有增長,聽聲辨力的本領更是高妙,只為了在練習中每一劍刺出能省下幾分力。

  有俞蓮舟提醒,莫聲谷也發覺了宋青書掩飾兩年的秘密,當下啼笑皆非。

  宋青書已然試探出馮默之那一路怪異劍法只有四招決意速戰速決,忽然搶步上前向馮默之刺出十數劍,宋青書輕功極佳,此時繞著馮默之出劍便好似同時有十幾個宋青書如影子般圍住了對方從四面八方向他出手。圍觀的武當弟子見識不深,只當馮默之用一路奇詭劍法纏住了宋青書使他無法取勝,現在見宋青書出手反擊竟是以一招武當弟子人人皆會的「太極兩儀」便將劍刃架在了馮默之的頸項上,當下轟然叫了聲好!武當諸俠也忍不住面露得色,宋青書的這一招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氣凝如山劍意凜然,儼然一派大家風範。不料馮默之毫不在意宋青書的劍刃徑直撞向對方,宋青書抽劍反擊取馮默之肋下。馮默之仍不肯退長劍刺向他心口,宋青書疾退一步踢中馮默之膝彎,馮默之立時向著宋青書迎面跪倒手中長劍卻從身下反挑對方右臂。宋青書反手一帶,挑飛馮默之手中長劍,劍身又重重地抽在他的面頰上,馮默之的臉頰當即紅腫見血;而馮默之的長劍也已在宋青書的右臂上留下了一條數寸長且深的傷口,血流如注。兩人這幾招交手當真是兔起鶻落迅如閃電,待眾人反應過來時宋青書的長劍已指向馮默之的咽喉。這一次,他再無反擊之力。




章節目錄